SOGO論壇

標題: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錄10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拉布拉    時間: 2020-4-28 05:52:53     標題: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錄10

釋題



釋題分二:一、釋經題,二、釋品目。



先釋經題



「大方廣佛華嚴經」七字,是華嚴大經的總題。

古人解釋經題,有一定規矩,天台用五重玄義:一、釋名、二、顯體、三、明宗、四、論用、五、判教相。

賢首用十門懸談:一、教起因緣,二、藏教所攝乃至第九總釋名題,第十別解文義。

中國佛教講經方式,不出這兩種,唯識家也有「六離合釋」的說法,一般很少採用,以天台、賢首較普及,古德註疏也不出這兩種。

說華嚴經,本以清涼國師「華嚴懸談」為準,現為初學,時間也不允許,又只講一卷,懸談從略。古德如智者大師釋法華經題,就講了九十天,即有名的「九旬談妙」。

清涼國師的大經懸談有好幾卷,照本宣科,得花數十天;略說,單經題也要十天半個月。憶民國四十三年十二月,

斌宗法師在台北講阿彌陀經七天,五重玄義說了五天,第六天才「如是我聞」,最後一天「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剩九十分鐘,其餘經文沒法講,只好順著經文讀,等同念經。

這種講法,老修契機,初學茫然,如鴨聽雷,有聽沒懂。民初,大陸講經出名的圓瑛法師,曾來台灣大崗山、獅頭山弘法。

於上海圓明講堂講金剛經時,一位受持金剛經,以讀誦金剛經為常課的居士,帶著經本去聽,第一天除「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八個字懂外,餘皆不懂,因為說的是懸談,經五、六天,還是如此,索性不帶經本,晃著兩手去,直到第三十六天晚上,

才聽到「如是我聞」。像這種樂法的精神,真令人感動!我若如是說,怕大家第二天就不來了,慈舟大師云:「玄妙理,雖投機,而未必對症。」

治不了現代人的毛病。今之聽眾很少花時間研究,昔之聽眾程度,與說者大多不相上下,說者十分,聽者八分,現在,台上的未必有十分,

台下的往往沒幾分,為了適應今人口味,只得調整,不談深理,僅銷文釋義,經題也只作簡單介紹,像七種立題、明通別之類的道理,過去常提,

是普通常識,懂當然好,不懂也無妨,欲詳細了解,自己看書去。「大方廣佛華嚴」是別題,「經」通題,通諸經故。

「大方廣」也通其他大乘經,如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乃至大方廣如來藏經,故又屬別中之通。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