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阿公的一生
[列印本頁]
作者:
ycuyerywc
時間:
2020-5-25 17:28:24
標題:
阿公的一生
本文最後由 ycuyerywc 於 2020-5-27 16:34 編輯
阿公是個標標準準的台灣人,
1936年在日本殖民後期出生在貧困的嘉南平原鄉間,
一大片甘蔗田所環繞著的三合院裡。
在87水災的肆虐下,
帶著新婚的妻子,
南下到充滿憂愁歌聲的打狗港都異地求生。
踩著三輪車穿梭在城市的繁華之地間載客。
就算揮汗如雨踩到雙腳麻木痠痛,
雖然收入微薄,
但仍足以支撐這一間坐落在火車站周邊,
違章建築區內簡陋家庭柴米油鹽的開銷,
並準備迎接家庭新成員的到來。
漸漸地,
隨著城市的繁榮,
稍稍存了一些錢的阿公,
也升級從三輪腳踏車車伕,
轉換成開著國產計程車載客的運將先生。
排班在各大飯店、醫院、火車站前,
守候那些讓他養家活口旅客的到訪。
他謹守鄉下長輩的叮囑,
不菸、不酒、不賭的習慣,
至少在那個正在面臨經濟起飛成長中的異鄉,
辛苦但卻無虞的安身立命著。
儘管收入只是勉強地得以溫飽,
阿公跟阿嬤還是在間隔著幾年的時間之內,
陸陸續續生下了兩個男孩和最小的女兒。
一大家子的壓力迫使得阿公更辛勤的工作,
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炎炎夏日,
阿公總是每天維持清晨五點起床,
把謀生的計程車內外清洗一番,
擦拭乾淨後,
便開始了一天超過12個小時的迎來送往過程。
在家嗷嗷待哺的妻小,
雖然是沉重如山般壓在肩膀上,
他從無怨言,
彷彿這樣子的重擔,
就是她心中嚮往的幸福,
讓他如願沉溺其中,
而且甘之如飴。
阿嬤是阿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既是同床共枕的夫妻,
亦是同甘共苦的伴侶,
同時也是阿公這輩子割捨不下的痛苦來源。
一個鄉下的小姑娘,
跟著年輕的丈夫來到陌生的城市開天闢地。
原本也是安安分分地接著一些家庭手工在家打拼,
但是食指浩繁。
隨著小娃娃接連的誕生後,
生活的重擔也隨即倍增,
而且沒有絲毫可以停歇的空間。
在這間低矮又破舊的違章建築裡,
低迷的氣氛,
就像在天空中徘徊不去的烏雲一樣,
黑壓壓地一片,
簡直要讓人無法喘息!
待續.............
作者:
ycuyerywc
時間:
2020-5-27 11:35:23
本文最後由 ycuyerywc 於 2020-5-27 11:39 編輯
在房東太太力邀下,
基於盛情難卻,
一方面又是因為枯燥乏味地剪著蓮子殼的代工工作,
而手指痠痛腫脹的影響下,
阿嬤終於鬆開了手上的剪子,
進入了房東太太的家裡。
就在對門,
依然是簡陋瓦片搭配魚鱗式的木板條所搭建的屋子。
在那個年代,
整個火車站前後的大片土地中,
僅僅由兩道狹長的水泥圍牆來做區隔,
一左一右包夾住這座城市與外界的動脈。
翻過圍牆外的世界則是楚河漢界、涇渭分明。
車站的前面是飯店、商家林立,
經濟剛剛要起步的市區樞紐。
圍牆的後邊則是三兩部的怪手,
伸長了手臂,
靜靜地矗立在綠油油的稻田中,
試圖想著該如何地衝出稻草的包圍。
偶有幾條已經修築好的下水道裡,
注滿了黃澄澄的泥水,
彷彿向農人們預告著說:
總有一天,
水泥森林會佔據這裡。
阿嬤一手拉著鼻子上老是掛著兩道鼻涕的老大,
背上揹帶裡綁著頭垂垂歪向一旁熟睡中的第二個男孩,
邁進了屋子。
這一步,
不僅僅是踏入黑影之中,
更是走進阿公夫妻這個家庭,
長達一輩子的悲歡離合歲月之內。
正午的陽光,
炙熱的衝進這群夾雜著瓦片、鐵皮、木板組合的低矮建築中。
幾百米外傳來冒著蒸氣嘶嘶怒吼進站火車的剎車聲音,
尖銳又刺耳的金屬摩擦聲,
不諦就在警告著人們,
當巨響發生之時,
往往也是悲傷的開始。
切莫遺忘!
待續............
作者:
ycuyerywc
時間:
2020-5-27 17:18:56
本文最後由 ycuyerywc 於 2020-5-27 17:24 編輯
屋子裡約莫有七、八個人,
房東太太的女兒、女婿還有附近的幾個鄰居。
絕大部分都是像阿公、阿嬤一樣,
從外縣市來租屋謀生打拼的年輕夫妻。
大夥兒或是蹲跪或是三、五成群的席地而坐。
煙霧繚繞中,
瞇著眼睛互相打量著對方手上的紙牌,
神情不自主地溜轉溜轉個不停。
原來這裡是一個小小的家庭賭場,
而孀居的房東太太除了幾間違章建築租人棲身的租金收入外,
就是靠這場子抽成來過活了。
雖然一群人擠身在這由幾張禢禢米鋪成的小小空間裡面,
出奇地沒有發出太大的聲響。
在那個年代中,
就算是小型的家庭賭場,
被查獲時一樣會裁處關進派出所拘留三天的一種違規行為,
因此,
沒有人敢明目張膽的從事。
自此之後,
阿嬤沾染上賭博的惡習。
就算接了再多的家庭手工,
每每做到三更半夜也未能停歇。
每天拖著兩個小蘿蔔頭,
背上揹著竹籮筐,
闖進圍牆內,
順著鐵軌走上兩、三公里的路程。
沿途撿拾著蒸汽火車頭剷媒掉落一地煤炭屑。
那些煤屑或許能為這個家庭燒出一道道美味,
減輕一點點負荷。
但是,
日漸高築的債台,
似乎也即將壓垮阿公的肩膀。
阿公從來沒有真正地責罵過太太,
偶爾間的幾句數落,
也被因心虛而強悍的阿嬤言詞上的回擊而沉默。
只有更長更長的時間待在計程車上,
每天晚間回到家後,
也只能吃著灶台上溫著的剩飯菜。
往日的艱辛與溫馨共存的家,
逐漸走味了。
即便是如此的刻苦生活下,
生命中的磨難,
依舊不停歇的輾壓過阿公的胸口,
沒有止息。
待續...........
作者:
ycuyerywc
時間:
2020-6-4 14:04:56
本文最後由 ycuyerywc 於 2020-6-4 14:20 編輯
ycuyerywc 發表於 2020-5-27 17:18
屋子裡約莫有七、八個人,
房東太太的女兒、女婿還有附近的幾個鄰居。
絕大部分都是像阿公、阿嬤一樣,
隨著小女兒呱呱墜地之後,
阿嬤忙著照料三個小孩,
幾乎有一大段時間內,
是沒有再沾染賭博的癮頭。
夫妻兩人拚命辛苦的支撐著這個家庭,
阿公因為親戚的介紹,
也挪出時間加入拆廢鐵的副業行列。
在那個年代裡,
許多的陋規造就了某些變形的經濟活動成長。
阿嬤的遠親裡有一家四個兄弟都在從事拆廢鐵的工作,
他們從日本進口報廢的重機車來台拆解零件販售。
約民國6、70年代時,
在馬路上飆著一輛重型機車,
幾乎是比開著當時最高檔的美國進口林肯牌轎車還更為拉風的一件事情。
基於節約能源與課重稅的政策引導下,
因為並無開放進口販售,
除了特殊的因素外,
想當然的,
那一部部樣貌令人瞠目結舌、音浪震耳欲聾的怪獸,
全部都是違規持有的。
四兄弟靠著專程到日本學藝回來的專業,
再加上特殊貿易商的協助下,
特別從日本進口整貨櫃已經切斷龍骨、底座跟線路的報廢重機,
以廢鐵的名義回台,
重新整修接線後再以高價賣出。
顯然地,
貨櫃裡還夾藏了沒有被切斷破壞的車體。
雖然是沒有車籍資料的摩托車,
卻是讓全國車迷、玩家們趨之若鶩競相擁有,
訂單源源不絕。
四兄弟在姑姑也就是阿嬤的託付下,
讓阿公到位於郊區由鐵皮圍牆圍起的拆解廠工作,
沒多久的時間後,
也讓阿公象徵性地以十萬元加入,
成為一名小小股東。
那十萬元的投資,
是夫妻兩人東挪西湊硬借出來的。
每個月兩萬塊的獲利,
更讓阿公賣掉了計程車全心的投入工作。
這些收入著實讓這個家庭過了好一陣子的歡樂生活。
俗話說:好景不常
在一次海關的嚴厲查緝下,
一只貨櫃被查驗出疑似借屍還魂的走私廢鐵案爆發。
就這樣,
被查獲沒入的貨櫃所造成的損失,
倆夫婦的一切投資均化為烏有,
又回到了縮衣節食的原點。
老天爺重重地開了這個家庭一個玩笑,
烏雲再次罩頂。
這一回阿公失去了所有,
幾乎快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了,
說壓垮,
似乎也不為過吧!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