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匡盧圖 —荊浩(五代 )
[列印本頁]
作者:
李洪元
時間:
2020-5-26 17:00:00
標題:
匡盧圖 —荊浩(五代 )
匡盧圖 —荊浩(五代 )
2020-5-26 16:59:54 上傳
下載附件
(92.59 KB)
絹本水墨 縱185.8釐米,橫106.8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傳為荊浩名作。清孫承澤[庚子消夏記]說:“中挺一峰,秀拔欲動。而高峰之右,群峰瓚集,如芙蓉初綻,飛瀑一線,扶搖而落。亭屋、橋樑、林木,曲曲掩映,方悟華原(范寬)、營邱(李成)、河陽(郭熙)諸家,無一不脫胎於此者。”對此畫評價極高。畫中廬山及附近一帶景色結構嚴密,氣勢宏大,構圖以“高遠”和“平遠”二法結合,而其深遠、奧冥、飄渺盡得其當。畫法皴染兼備,皴法用小披麻皴,層次井然。全幅用水墨畫出,充分發揮了水墨畫的長處,正如他自己所說:“吳道子畫山水,有筆無墨;項容有墨無筆,吾當采二子之所長,成一家之體。”圖上有“荊浩真跡神品”六字(孫承澤認為是南宋高宗構的筆跡),上鈐“禦書之寶”印,有元韓嶼、柯九思等題詩,並有清梁清標收藏印和乾隆諸璽。
荊浩,字浩然,隱于太行山之洪穀,因號洪穀子。沁水人(今山西),生活于唐末至後樑(約西元889-923年間)。博通經史,善屬文,書法學柳公權,擅長山水畫。因隱於太行山,朝夕觀察山水樹石的變化,寫松樹“凡樹萬本”,分析總結了唐人山水畫的經驗,創立了北方水墨山水畫派,對後代山水畫的發展影響極大,著有山水畫論[筆法記]。
附件:
Jing_Hao.Mount_Kuanglu._National_Palace_Museum_Taipei_Taiwan-450x778.jpg
(2020-5-26 16:59:54, 92.59 KB) / 下載次數 1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zMTY3NTh8ZTJlNGNjM2R8MTc1NDk0NzQ5Mn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