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小紫珠的栽培管理技術 [1P]
[列印本頁]
作者:
官不聊生
時間:
2020-5-28 06:15:39
標題:
小紫珠的栽培管理技術 [1P]
小紫珠的栽培管理技術
小紫珠為馬鞭草科紫珠屬落葉灌木,原產於我國東部及中南部,華北地區可露地栽培。其植株矮小,入秋後紫果纍纍,是園林綠化中重要的觀果品種。現將其栽培管理技術介紹如下,僅供參考。
2020-5-28 06:15:25 上傳
下載附件
(41.27 KB)
形態特徵和生態習性
小紫珠高可達2米。小枝纖細,帶紫紅色,略具星毛狀。葉倒卵形或披針形,長3厘米至7厘米,頂端急尖,基部楔形,邊緣僅上半部疏生鋸齒,表面稍粗糙,背面無毛,密生細小黃色腺點,葉柄長2毫米至5毫米,聚傘花序在葉腋的上方著生,花萼杯狀,花冠紫紅色。果實球形,藍紫色,花期5至6月,果期7至11月。
其性喜光,稍耐陰,較耐寒。喜濕潤環境,也較耐乾旱,怕積水。喜肥沃深厚土壤,也較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砂壤土、壤土和素沙土上均能正常生長。根系發達,萌芽力和萌櫱能力強。
繁殖方法
紫珠繁殖可採用播種繁殖和扦插繁殖。
播種繁殖簡便易行,且一次可獲得大量的種苗,故最為常用。11月份種子成熟後,進行採摘,凈種後將其裝在乾淨的布袋中放置於通風處保存。翌年3月下旬,將種子取出,用40℃的溫水浸泡一天,然後用濕沙按1∶2的比例進行混合,然後攪拌均勻進行砂藏。一周左右,種子露白後可以進行播種。播種採用條播法,行距為30厘米至40厘米,播種後立即覆土,土厚1厘米左右,因為種子細小,過厚影響出苗,過薄不利於種子保濕。小苗可不進行間苗,任其自然生長,當年苗子可長至60厘米至70厘米高,翌年春季可裸根移栽。
扦插法可採用硬枝扦插和軟枝扦插兩種。硬枝扦插可在3月份土地化凍後進行。插穗選取一年生枝條,長10厘米至15厘米,株行距均為5厘米,扦插後大水漫灌,待表土干後再扣小拱棚,拱棚寬80厘米至100厘米,長度可視情況而定。一個月後可生根,扦插基質不干不澆。嫩枝扦插一般在6月至9月進行,多採取露天扦插,插穗長15厘米至20厘米,選取當年生半木質化嫩枝,株行距均為5厘米,插入深度為10厘米左右,過淺插穗容易失水。扦插後立即澆一遍透水,4至5天後再澆一次透水,以後視土壤乾濕情況澆水,20天左右可生根。
水肥管理
小紫珠喜濕潤環境,在栽培過程中充足的水分可以使苗木長勢旺盛。移栽定植後馬上澆頭水,3天後澆二水,再過5天澆三水,此後可視土壤墒情來確定是否澆水或者澆水量。一般在4至6月每半個月澆一次透水,7至8月為降水豐沛期,可不澆水或者少澆水,大雨後應及時將積水排出,防止水大爛根。9月、10月也可半個月澆一次透水。11月末或者12月初應澆足澆透封凍水。翌年3月初澆解凍水。其餘時間的澆水,按頭年方法進行。
紫珠比較喜肥。移栽時可用三要素複合肥或者農家肥作基肥。春季生長季可以氮肥為主,初秋可適量施用一些磷鉀肥,秋末結合澆封凍水施用農家肥,牛馬糞或者腐葉肥均可。如果移栽苗長勢較弱,可用0.5%尿素容易進行葉片噴霧,可有效提高苗木長勢。
修剪方法
小紫珠的冠形以自然圓頭形為主,扦插苗於當年秋末在距地10厘米處進行平茬處理,促發枝條。每個植株可保留3至5個主枝,各占一方。枝條長至一定長度後會自然生長成拱形。在生長季應及時將過密的側枝進行疏除,保持植株的通風透光。對於長勢過快的、影響到株形的枝條應及時短截。秋末修剪,應將過密枝、細弱枝、交叉枝和乾枯枝進行疏除。3至5年可重剪一次,更新植株。
病蟲害防治
小紫珠常見的蟲害有紅蜘蛛、夜蛾。如有紅蜘蛛發生,可用20%三氯殺蟎醇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殺。如果有夜蛾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5000倍液殺滅。
小紫珠常見的病害有鏽病和白粉病。這兩種病害都與植株枝條過密、不通風有關,故此應加強修剪。如果有病害發生,可用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進行噴霧,每七天一次,連續噴3至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園林應用
小紫珠是重要的觀果樹種,在園林中可以和金銀木、蒙古莢蒾、一些北美海棠等觀果品種組合栽培,不同顏色的果實可以營造出亮麗的觀果景觀。在園林綠化中,多叢植或者片植,彰顯出整體美。還可用於點綴假山。此外,一些地區已經在開發盆栽產品,或者用於切枝,均取得較好的觀賞效果。
來源:每日頭條
附件:
18.jpg
(2020-5-28 06:15:25, 41.27 KB) / 下載次數 2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zMjA0Nzd8MmUzYWY5YWN8MTc1NTY5MjU0OH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