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Indonesia Tanpa Pacaran」(印尼無約會)運動正在蓬勃發展。以婚事為目標的群體僅在 Instagram 上就有 100 萬關注者,正瞄準印尼龐大的 Z 世代群眾。組織表示,人們任何婚前接觸都應受到監督,亦應盡早結婚,婚前約會是西方的邪惡產物。為傳達此訊息,集團更推出品牌產品,包括帽子、鑰匙扣及頭巾頭套。
2015 年,當時仍就讀大學的 La Ode Munafar 發起了這場運動。他在除夕於肯達里(Kendari)舉行大型分手會,期間譴責約會這種行為,又呼籲出席者與伴侶分手。當時有年輕人走到台上致電女友提出分手,引來歡呼及鼓掌。活動完結後,Munafar 說:「我從科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對約會進行了研究,發現這在所有方面都是有害的。」
不過,「不見即婚」可能早於 1998 年蘇哈托獨裁政權倒台之時已植根,因其在位時大力壓制宗教表達自由。加札馬達大學(Gadjah Mada University)社會學家 Sidiq Harim 說:「這個民主時代為宗教表達開闢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