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古代死囚吃斷頭飯時,碗中常有腥臭生肉,他們為何還會感激不盡? [列印本頁]

作者: enter1234    時間: 2020-7-11 03:57:52     標題: 古代死囚吃斷頭飯時,碗中常有腥臭生肉,他們為何還會感激不盡?

古代死囚吃斷頭飯時,碗中常有腥臭生肉,他們為何還會感激不盡?

2020/07/11 來源:趣觀歷史
引言

《蘭亭集序》中說道:「死生亦大矣。」自古以來,最為人們所看中之事,無非就是生與死,人們會用笑聲和喜悅迎接新生命的降生,也會用悲泣和沉默來送別即將告別人世的人,而這也是人類注重生命儀式感的一種體現。
眾所周知,在古代,死刑犯的最後一餐飯被稱作是「斷頭飯」,也叫「壯行飯」或者「辭陽飯」。通常這餐飯都會格外的豐盛,最少也會有一葷一素兩個小菜,而饅頭米飯之類的主食更是會無限量供應。有時,囚犯們甚至還會被允許喝上一壺酒,等到酒足飯飽之後,再奔赴刑場行刑。


這些死刑犯之所以能夠在臨死之前飽餐一頓,其實是因為古人有著「寧做飽死鬼,不做餓死鬼」的信條,反正犯人馬上就要死了,也不用再計較些什麼,還不如讓人吃得飽飽的再上路,來生投個好胎,再堂堂正正地做人。因此,囚犯的最後一頓飯是相當豐盛的。

01

根據史書的相關記載,斷頭飯的起源還要追溯到春秋時期。春秋五霸中的楚莊王,在平定了國內的叛亂後,為了警戒世人,於是他就把那些逆臣賊子全部關押了起來,並把他們都判處了死刑。但楚莊王又不願意顯得自己太過刻薄兇狠,便下令給那些囚徒加餐,讓他們能夠做個「飽死鬼」,以顯示自己的寬厚仁善,堵住悠悠眾口,進一步地籠絡人心,從而鞏固自己的統治。



至此以後,斷頭飯的傳統就這樣延續了下來,一直流傳至今。在歷史的更迭中,斷頭飯也在不斷地產生變化,以至於各個朝代的斷頭飯都各不相同。宋朝時期,朝廷曾有過明文規定:死刑犯的斷頭飯錢不得少於5000文銅錢。而依照宋朝當時的物價來看,5000文銅板的斷頭飯可以說是一頓極其豐盛的美餐了。

不過,對於即將赴死的囚犯來說,即使這頓飯有燕窩魚翅,也很難勾起他們的食慾,因為他們知道,這頓飯過後將要迎接他們的便是死亡,一想到自己馬上就要失去生命,即使是山珍海味、瓊漿玉液想必對於他們來說也無異於是味同嚼蠟。



再說,這5000文銅板要想真正地落實到囚犯的飯菜上,中間必定要經過無數過手的官吏,那些不會放過任何一滴油水的官吏們必定會層層盤剝,最後能夠變作食物進到囚犯飯碗裡的,自然也就所剩無幾了。出於這些原因,歷史上真正能在臨死前享受到這碗山珍海味斷頭飯的囚犯實則少之又少。



到了明清時期,斷頭飯又與宋朝有些差別,除了做好的飯菜之外,還會在死刑犯碗裡多放進一塊生肉,官府為何會有如此安排呢?相傳人在死後,魂魄和肉身便會分離開來,原本附在肉身的魂魄會被陰間的黑白無常帶到陰曹地府,然後再由牛頭馬面押解到陰間,讓十殿閻羅進行審判。完成這種種程序之後,靈魂才能夠走上奈何橋,喝下孟婆送的湯,再重新投胎轉世。



然而,據傳說,在奈何橋上除了有孟婆之外,還有一條性情十分兇殘的惡狗。要是在過奈何橋時,靈魂不慎被惡狗吞食了,自己就再也不能夠投胎轉世了。於是,為了保證鬼魂能順利地進入六道投胎轉世,獄卒們就會在囚犯的飯菜中放入一塊生肉,讓犯人在過橋時把肉給那條惡犬吃。

惡狗吃了肉,自然也就不會再吃人的魂魄,這樣一來囚犯就不用擔心自己會遭受魂飛魄散之苦,再投胎轉世也會更容易一些。因此,如果在囚犯臨死之前,有誰能在給他的菜飯中放上一塊生肉,他就會感激不盡,哪怕是腥臭生肉,囚犯們的內心也會充滿感恩。



在法律的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任何挑戰法律尊嚴、危害社會秩序和民眾生命安全的人都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即使是皇親貴胄也不能例外,正如《史記》中說的:「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這是從中國古代就流傳下來的法律精神,正是有了這種法律精神,中華民族所創造的文明才得以綿延五千年不絕。

結語

不過,中國也有句俗語叫做「法理不外乎人情」。古代統治者在嚴刑峻法的同時,也會兼顧到人情方面,雖然這並不代表在罪行審判上還有緩和的餘地,但是這是對於罪犯作為人的尊嚴的一種保護和尊重。在死刑犯的飯菜中放上一塊生肉,讓他們能夠在得到懲罰時,同時還能有點心理慰藉,這一點就是對中國文化中重視人情、尊重人性的最好體現。
參考資料:

《蘭亭集序》《史記》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