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佛法「錯誤知見」匯集 [列印本頁]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9-30 15:28:18     標題: 佛法「錯誤知見」匯集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8-10 09:09 編輯

《大般涅槃經》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很多人將「一切眾生」解讀為:
不只有情眾生有佛性,花草樹木 山河大地等無情類也都有佛性

但根據佛經,「眾生」2字是指「有情眾生」
「無情類」不能稱為「眾生」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言眾生者。謂五取陰聚 名為眾生。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說眾生者。謂攝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雜阿含經》佛告羅陀,於染著纏綿 名曰眾生;於受想行識染著纏綿 名曰眾生。」


五陰者,才能稱為「眾生」

因此只有「有情眾生」才有佛性

《大方廣如來藏經》
有情有如來界 具如來藏。是彼有情 不覺不知。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9-30 15:44:23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0-1 09:53 編輯

很多人說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心法
但佛經卻說 這六種識 是「色陰」是色法

《中阿含經 卷第七(30)》
內眼處及眼識知外色。是屬色陰
內意處及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

《大寶積經》
佛告跋陀羅波梨。凡有二種。一者內。二者外。
言內色者何。所謂眼也。外者是色。若有眼識彼名內色
耳內聲外。鼻內香外。舌內味外。身內觸外。意內法外。


雖然《大寶積經》只列出眼識。但其實經文意思是指 六種識 都是內色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9-30 16:10:16

原始佛教徒批評大乘佛教的「八識論」是邪說。
他們說 原始佛教 只講種識(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這種批評毫無正當性。
原始經典《中阿含經》說眼識 耳識等六種識 是色陰
若再加上屬於心法的識,這加起來就超過六種識了
由此證明 原始佛教並非 只講六種識,

《中阿含經 卷第七(30)》
內眼處及色。眼識知外色。是屬色陰
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9-30 16:22:20

12因緣:無明 行 名色 六入 觸 受 愛 取...

原始佛教徒說,12因緣第三支「識」等同: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這種說法明顯是錯誤的。
因為眼識 耳識等六識 是色陰。而第三支「識」是。因此兩者不可能等同

再者,第三支「識」是「行」所生。但....
眼識是 眼根緣色塵 所生
耳識是 耳根緣聲塵 所生
鼻識是 鼻根緣香塵 所生
舌識是 舌根緣味塵 所生
身識是 身根緣觸塵 所生
意識是 意根緣法塵 所生

出生方式不同。出生時間也不同
因此 第三支「識」完全不可能等同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9-30 16:44:07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9-30 19:40 編輯

「12因緣法」是佛教的核心。包括原始佛教和大乘佛教
「12因緣法」中 就包含八種識在裡面

12因緣:無明 行 識 名色 六入 觸 受 愛....

《大方廣佛華嚴經》
無明及行是過去事。識名色六入觸受是現在事。愛取有生老死是未來事


既然無明是過去事,那就可以忽略這兩支
我們可以在【識 名色 六入 觸 受】這五支尋找八識

1.第三支「識」。 這是入胎識 (阿賴耶識)
2.「名色」支的「名」。這是心法
3. 「六入」時已經有眼耳鼻舌身意。故開始有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這是色法

「12因緣法」中清楚明列有八種心識
何來只有六識?
可見,大乘佛教的「八識說」才是真正符合佛說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1 10:17:02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0-1 10:27 編輯

《百喩經》生死夜盡 智慧明曉。方知五陰無有真我

很多人將「無我」解釋為:佛陀在否定「我」的存在

其實佛陀說「五蘊無我」是在指:五蘊並非「真我」
佛陀並沒有否定「我」的存在。佛陀所否定的是 五蘊這種「假我」
佛陀是肯定「真我」的存在


《大般涅槃經》一切諸法悉無有我。而此涅槃真實有我

五蘊 不是「真我」
涅槃 才是「真我」


《大法鼓經》
若遇諸佛聲聞緣覺。乃知真我。如治病愈。其目開明。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1 10:49:23

《增一阿含經 18》
爾時世尊告難陀曰。善哉善哉 如汝所言。涅槃者最是快樂

《增支部》三十四 涅槃
如是我聞。一時,具壽舍利弗住王舍城之迦蘭陀竹園。具壽舍利弗於此告諸比丘言:
「友等!此涅槃者是樂。友等!此涅槃者是樂。」
如是言時,具壽優陀夷對具壽舍利弗言:
「友舍利弗!於此處無所受,云何此處有樂耶?」
「友!此處無所受故,此處正是有樂


原始佛教一樣也認同「真我」的存在
因此才有「涅槃者 最是快樂」這樣的說法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1 13:57:40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0-1 19:07 編輯

1.《大寶積經》無我.我所者 是名諸佛如來境界。若有我.我所者 是魔境界
2.《大般涅槃經》無我者 即生死.........................我者如來
2.《雜阿含經76》無我者 則無常。《大般涅槃經》若有我者常樂淨


上面兩種經文 看似互相矛盾。其實並無矛盾。
其實佛經所說的「」有兩種:
1. 有對立性的「我」。
2. 超然獨立的「我」。

1. 有對立性的「我」,必定有個「我所」與其對應﹑
     這種「我』即是 五蘊所構成的 假我
2. 超然獨立的「我」,沒有對立性,沒有「我所」與其對應。這種「我」是「真我」

《大寶積經》所說的「我」是五蘊假我
若無五蘊假我,即是如來境界

《大般涅槃經》和《阿含經》所說的「我」是指真我
若無真我 即是生死.無常

所以讀佛經 要搞清楚兩種「我」,才不會被「無我」兩字搞迷糊了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1 19:33:33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0-1 19:38 編輯

原始佛教徒 批評大乘佛教所講的「諸法如夢幻泡影]是邪說

本人發現 這些原始佛教徒根本是對自己所信仰的原始佛法一竅不通。
譬如對的批評。對「空」的批評。對如來藏(真我)的批評...結果都證實 這些也是原始佛教所講的內容

《相應部 22.95》
世尊如是言,善逝如是言已,師更言曰
乃如聚沫乃如水泡
想乃如陽燄則如芭蕉。識則如幻事
日種尊所說。若周匝而觀。如理察諸法
如理觀見時。無所有 無實

《佛說大方等頂王經》諸法皆空 虛無不真。猶如幻化.泡沫.芭蕉.影嚮.野馬。


諸法如夢幻泡影。虛無不真.無所有
這是原始大乘佛法的共通看法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1 23:21:19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0-1 23:27 編輯

很多大乘佛法法師告訴信眾「 並不是指什麼都沒有
這種說法 明顯違反佛經教導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所謂畢竟空。無法 無眾生諸法尚不可得。何況有眾生


佛經講很清楚: 就是無法 無眾生
無法.無眾生」當然就是指 空無一物什麼都沒有


《大般涅槃經》
解脫者名斷一切有為之法。出生一切無漏善法


「斷一切有為法」就是「空無一物」境界
若能斷一切有為法,達到空無一物境界,這時能出生一切無漏善法
這個過程就叫做「真空妙有

很多人常將「世間萬有」與「妙有」混為一談。錯以為世間萬有 即是「空」所生的妙有
孰不知「世間萬有」是有為法。「妙有」是無為法
我們必須斷「世間萬有」,然後才能「真空」生「妙有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2 00:12:45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0-2 09:46 編輯

經常會看見文章探討「空.性空.無自性」以及「緣起
長篇大論的文章,很容易讓人誤以為佛法艱深難懂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所謂畢竟。無 無眾生。
《大寶積經》以見諸法自性故。見法非有。 

《大乘入楞伽經》
諸法如幻夢 無生無自性    
以皆性空故 無有 不可得


事實上「空.性空.無自性」講的是同一件事:萬法本不存在無有.非有)

---------------------------------------------------------------------------------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雖一切法從因緣生。而無所生
《大方等大集經》假名從因緣生。而實無生
《入楞伽經》一切法本來不生。以本無故。


說到「緣起」也一樣,
雖說 諸法從因緣生,但其實是無所出生
既然 無所出生,當然就是 空無一物
眾生認為有萬法出生,這純粹是 翳眼見空花 的現象
(天空根本沒有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如人目有瞖。妄見空中花。

空.性空.無自性」和「緣」的意思很簡單,都是在傳達「萬法本不存在」這件事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見因緣法 即知世諦悉空無有


作者: 去看流星雨    時間: 2020-10-2 10:58:19

請問師兄您是蕭先生嗎?
還是在蕭先生座下學習..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2 11:10:05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0-17 09:02 編輯
去看流星雨 發表於 2020-10-2 10:58  
請問師兄您是蕭先生嗎?
還是在蕭先生座下學習..


你如果真有讀過蕭某的文章
你就應該知道,我所講的 與他完全不同
在我看來,他所持的很多觀點,都是與佛經不符的

作者: 去看流星雨    時間: 2020-10-2 11:16:45

serendipity 發表於 2020-10-2 11:10  
你如果真有讀過蕭某的文章
你就應該知道,我所講的 與他非常不同
在我看來,他所持的很多觀點,都是與佛 ...

主要是因為有說到如來藏的說法
個人認為蕭先生誤解如來藏與阿賴耶識

很喜歡師兄您的分享

只是攻擊性太強..包容性太少..爭議性太大..
有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回覆

個人認為佛法是增上緣
如果對對方沒加分
那就不要說了
避免反效果

師兄的分享與之前有位大得很像..
爭議性很強
但很能表達佛法的意義

感恩您的分享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2 11:41:07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0-17 09:06 編輯
主要是因為有說到如來藏的說法
個人認為蕭先生誤解如來藏阿賴耶識

《大乘密嚴經》
一切眾生阿賴耶識,本來而有,圓滿清淨,出過於世,同於涅槃


《大乘密嚴經》
佛說如來藏 以為阿賴耶
惡慧不能知 藏即賴耶識
如來清淨藏 世間阿頼耶
如金與指環 展轉無差別


也不能說他完全錯誤,因為佛經確實說 兩者無差別
問題出在 他不了解 兩者是如何無差別,以致詮釋上有錯誤

《圓覺經》
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


這句經文已經清楚說明「如來藏」和「阿賴耶識」的關係
但大部份人看不懂

舉例來說。同一個東西(清淨摩尼寶珠)....
1. 當這東西被看成是時,這東西就叫做「阿賴耶識」
2. 當這東西被看出只是時,這東西就叫做「如來藏」
都是同一個東西,所以當然是 兩者無差別

很多人不了解「如來藏」和「阿賴耶識」是「相」類
你見這東西「無相」,你就是看見如來藏
你見這東西是「相」,你就是看見阿賴耶識

《大乘起信論》
所言義者。則有三種。云何為三。
一者。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
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2 12:06:53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0-17 09:09 編輯
舉例來說。同一個東西(清淨摩尼寶珠)....
1. 當這東西被看成是實物時,這東西就叫做「阿賴耶識」
2. 當這東西被看出只是時,這東西就叫做「如來藏」

《大乘密嚴經》
世間所有 諸天宮殿等
皆是阿賴耶 變異而可見
眾生身所有 從頭至手足
頓生或漸次 無非阿賴耶


你所看見的世間萬物,都是阿賴耶識變的
這就是我說的:你若看見實物,你就是看見阿賴耶識

--------------------------------------------------------------------------

《最上大乘金剛大教寶王經》
彼種種色相。如幻化 如陽焰。
如水中月 如水上泡。如鏡中像 如夢。如電 如乾闥婆城。乃至虹霓等。
若於色相 得如是見。是則名為真諦


見世間色相 如幻 如化,即見真諦,
這就是我說的,你若看見萬物 而不是實物,你就是看見如來藏



作者: 老林者    時間: 2020-10-5 12:33:46

不只八識,尚有九識。
金剛三昧經有云:
(於九識中晈然明淨。無有諸影。善男子。是法非因非緣。智自用故。)
(佛言。為說戒者。不善慢故。海波浪故。如彼心地。八識海澄。九識流淨。風不能動)
作者: 老林者    時間: 2020-10-5 12:34:52

正法與像法沒說清楚,
正法的意義,
像法的意義,
正法與像法的差別在哪裡,都不覺得有人說清楚。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8 21:26:02

《圓覺經》
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


我們眼前所看見的萬法,其實就是「摩尼寶珠」
你若看萬法真實有,你就是看見「阿賴耶識」
你若看萬法如幻 如化,你就是看見「如來藏」

這就是佛經所說的:「如來藏」與「阿賴耶識」無差別 的秘密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8 21:29:05

老林者 發表於 2020-10-5 12:33  
不只八識,尚有九識。
金剛三昧經有云:
(於九識中晈然明淨。無有諸影。善男子。是法非因非緣。智自用故。)
(佛言。為說戒者。不善慢故。海波浪故。如彼心地。八識海澄。九識流淨。風不能動)

構成世間的 是八識
第九識 是出世間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8 21:47:09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0-8 21:52 編輯
老林者 發表於 2020-10-5 12:34  
正法與像法沒說清楚,
正法的意義,
像法的意義,
正法與像法的差別在哪裡,都不覺得有人說清楚。

《雜阿含經 906》
譬如劫欲壞時 真寶未滅。有諸相似偽寳出於世間。偽寶出已真寶則沒。
如是迦葉。如來正法欲滅之時 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間已。正法則滅。


正法,就是正統佛經所記載的佛法
像法,就是後人著作。後人自說自話 沒有佛經根據的「佛法]

現今極多學佛者 很喜歡看後人著作,不喜歡看佛經.因此學會一堆偽佛法
這就是正法滅亡前的現象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8 22:25:07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識能取.所取二種相生。如蛇有二頭。
《大乘入楞伽經》於自心內變作能取.所取之相 而生執著。




《成唯識論》
阿賴耶識因緣力故自體生時。內變為種及有根身。外變為器。
以所變 為自所緣

------------------------------------------------------------

《大乘密嚴經》
阿賴耶識有能取.所取二種相生。如蛇有二頭。


這經文其實就是講「識」入「名色」
阿賴耶識 入「名色」後,一分為二 變成「我能取(名)我所取(色)

整條蛇 代表阿賴耶識
末那識從眼耳鼻舌身所看見的「外境], 其實就是蛇身
因此佛經說,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所取之境,皆是阿賴耶識
這意思就是指:眾生所看見的世界,就是自己的阿賴耶識之「境」

《大乘密嚴經》
五識依根了現境界。所取之境莫不皆是阿賴耶識

《大乘入楞伽經》刹那鈎鎖。取自心境界
《萬行首楞嚴經》自心取自心非幻幻法




附件: 八識圖.png (2020-10-8 22:20:14, 216.75 KB) / 下載次數 1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3NDkwMDN8ODExZDQxNzB8MTczMjIzNDIwNHwwfDA%3D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8 22:39:13

《楞嚴經》自心取自心非幻幻法

這句經文透露:「如來藏」如何變成「阿賴耶識」?
關鍵在:自心自心

「識」入「名色」後,一分為二 變成「心」和「色」
自心 自心境界

「生死結」就在【識入名色
因此佛經說,若識不入名色,即可解脫生死


《雜阿含經 360》
不入名色故。生老病死 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滅。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8 22:55:00

佛經有很大部份在講:無二法,無二相,無二邊....
這個「」字,就是指「名色」。
也就是「識」一分為二 這件事

因此【無二法,無二相,無二邊】就是指:已經成功修到「不入名色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8 23:07:23

《長阿含經 卷第十(13)》若不入母胎者 有名色不。答曰 無也。

入名色 就是指:識來入母胎
無形的 與有形的四大黏合在一起。成為一體

因此「不入名色」就等於是修到「識」與「四大」分離
這就是為何佛經說,修行般若時 不能眼耳鼻舌身意
不住眼耳鼻舌身意 就等於是 與四大分離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應住眼處。不應住耳鼻舌身意處。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8 23:26:27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0-16 23:14 編輯

「識」本是無形無相
當「識」與四大結合後,祂以四大所造的眼耳鼻舌身意自身境界時,「識」看見自己有形有相
這個過程 就是佛經所說的自心自心境界非幻幻法

無形無相的自己 看成有形有相,這叫做「非幻幻法
四大所造的眼耳鼻舌身意 能讓你 看見自己有形有相
因此楞嚴經說「有相

《大方等大集經》以清淨四大因緣 故有現。
《佛說師子素駄婆王斷肉經》眼耳鼻舌觸為因。如幻變化見眾像。 眾生妄想執為真


佛經叫眾生不住眼耳鼻舌身意。遠離眼耳鼻舌身意 就不會看見自己有形有相
「識」一旦不見自己有形有相,回到無形無相的「識]即是如來藏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9 12:36:46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0-9 15:18 編輯

這種叫眾生遠離四大·眼耳鼻舌身意的教法,並非大乘專有
其實原始佛教也是這樣教導眾生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0006_035
《相應部 (第35卷)》
諸比丘!凡非汝等之所有者,此應摒棄,摒棄於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如何是非汝等之所有者?  諸比丘!
非汝等之所有者,應摒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非汝等之所有者,應摒棄此等,摒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眼識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眼觸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凡緣此眼觸所生之受,或樂、或苦、或非苦非樂,此亦非汝等之所有者,
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非汝等之所有……
非汝等之所有……
非汝等之所有……
非汝等之所有……
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意識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意觸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凡緣意觸所生之受,或樂、或苦、或非苦非樂,此亦非汝等之所有,
當棄此,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甚至聖經也有這樣的教法:
"I saw many people with no clothes on,
and I saw many clothes with no people in."
"I am not this hair, I am not this skin, I am the soul that live within."

(Rumi, 13th Century) - The Judges and audience

五蘊【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就是在表達:四大·眼耳鼻舌身意 不是我,也不是我的。應摒棄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16 14:55:07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0-17 08:00 編輯
一般人畏懼生死,希望求證涅槃,是因為把生死涅槃分為兩個,
認為生死不是涅槃涅槃不是生死,但這並不究竟。

很多人常將「生死即涅槃」或「煩惱即菩提」這類句子 解讀為:生死涅槃 無二 無差別
活在世間 即是涅槃淨土。若離開世間 其實並沒有另一個涅槃可以追求

這種說法 是對「無二」的嚴重曲解
可以說是對「無二」毫無概念 的說詞

《父子合集經》諸法平等唯一相。所謂無相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勝義諦中皆同一相。所謂無相無差別


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大便即黃金」......這類句子 是在說明:
萬法都同一相,已經沒有森羅萬相 沒有差別相,因此萬法平等 無差別
同一相 就是指 萬物都「無相」唯一 一個相

在世間 到處是森羅萬相,萬物各有差別相
萬物並沒有同一相,因此何來「大便即黃金」「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萬物並沒有同一相,因此何來「萬物無二」?

因此應該搞清楚一件事:

必須「無相」,才能「無二」
《大般涅槃經》寂靜亦名無相。亦名

無二」是諸佛的「無相境界」
活在世間森羅萬相凡夫 不應該把「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掛嘴上濫用 亂用,誤導群生
應該讓信眾清楚知道:必須證無相,才叫做才是真正的「大便即黃金」「生死即涅槃」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16 15:25:50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0-17 00:11 編輯

《別譯雜阿含經》修道斷生死。永入於涅槃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永斷生死。得常樂涅槃


必須斷生死,才能得涅槃
這才是凡夫 所應該做的
而不是拿「生死即涅槃」來亂說嘴

-------------------------------------------------------------------

《入楞伽經》涅槃中無陰。無我亦無相
.
涅槃境界中 沒有森羅萬相(空無一物)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17 00:06:08

《大方等大集經》
觀一切法平等 無二 猶如虚空。不生不滅 無行 無物 無有相貌


想要有萬法平等 無二大便即黃金,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這樣的境界
你必須修到 見萬物無相,空無一物
這非常不容易

很多嘴炮大師經常講「只要有智慧 不執著 看得開 放得下」就行
這類空洞 不切實際的空話,完全不能讓信眾明白「無二」到底應該怎麼修?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17 08:30:54

如果你能接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所說的:
若以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
但卻不接受「空無一物」的道理
如此自我矛盾,這顯示 你肯定沒有看懂金剛經在講什麼

金剛經說,不能以色聲香味觸法見到如來
色聲香味觸法 就叫做「」。即你用眼睛 耳朶 鼻子...所看見的一切
金剛經的意思就是說:你若見, 你就見不到如來

《佛説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不見一切相者 名見如來

不見,才能見如來
而,不見,就是指:見空無一物

《大薩遮尼乾子所説經 》不見物故。名見如來
《佛説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見無有物 名見如來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17 08:56:06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0-17 09:14 編輯

「如來說一切眾生 即非眾生
「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所言一切法。一切法者 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類似上述金剛經經文,很多人看不懂 到底在講什麼

《佛説法集經》一切法唯是名字。以無實物故。
《大寶積經》一切眾生但有其名。離彼無別眾生...如是眾生 即非眾生


萬法唯有空名字,全無實物
因此雖然佛陀口稱此是「眾生」,但實際上並無眾生存在

因此類似「我說眾生 即非眾生 是名眾生」這類句子,其實是在表達:
我所說的眾生,並不是真有眾生存在
唯有空名 無實物的眾生,就是我所說的眾生



作者: 老林者    時間: 2020-10-17 12:49:41

點光明燈有沒有用,也不見有人說清楚,哪部經文說有用?什麼用處?
作者: 老林者    時間: 2020-10-17 12:57:08

有一個明顯的錯誤,是增減劫,
這哪部經寫的,我因為上網不方便,沒什麼查清楚的時間,就是說現在是減劫,凡人每一百年會減一歲,當時2500年前世尊在世時,平均壽命不過80,若減劫是事實,那現在凡人的平均壽命應該是55,
不過事實上,現在凡人的平均壽命比當時還要高一些,可見這增減劫的說法根本就是胡扯。是不是?
作者: UMC    時間: 2020-10-18 18:13:35

老林者 發表於 2020-10-17 12:57  
有一個明顯的錯誤,是增減劫,
這哪部經寫的,我因為上網不方便,沒什麼查清楚的時間,就是說現在是減劫, ...

2500年前
平均壽命不可能是80..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20 16:56:25

《雜阿含經 347》
唯願世尊 爲我説法。令我得知法住智。得見法住智...
....是名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很多人不了解須深故事中「先知法住.後知涅槃」這句話 的意思

《緣生初勝分法本經》法住智境界。彼是世諦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法住智所行境界 是世俗諦


法住智 是指世間的事實道理(譬如佛法所說的12因緣法
佛陀告訴須深,應該先通達世間的事實道理,然後才能進升到涅槃真理


作者: 老林者    時間: 2020-10-21 18:13:32

助念往生西方也看不出有何依據,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臨終者,聞佛名,是得生人天。
助念往生極樂世界是依據哪個經文?
有何道理。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0-22 12:40:38

老林者 發表於 2020-10-21 18:13  
助念往生西方也看不出有何依據,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臨終者,聞佛名,是得生人天。
助念往生極樂世界是依據哪個經文?
有何道理。


佛經 只說 念佛能往生極樂世界
至於「助念」能不能幫助往生者 往生極樂世界?
我個人認為 可以
這是根據我的個人經驗 來說的

我母親往生時,我們替她助唸了八個小時,
剛好在八個小時時,我弟開始聽到天樂
不久後又聽到低沈的男聲,恭敬地說出[阿彌陀佛」四個字

就在這同一時間,一直在唸佛的我 覺得好像有一股力量加持在我身上,
讓我越唸越起勁,越唸越快,越唸越開心,身體幾乎要舞動起來....

我持續唸佛,我弟則在旁邊一直想找尋天樂的來源....
過了大概十幾分鐘,我隔著霧玻璃看見窗外有一團紅光 一直停駐在我家車庫間....
我持續唸佛十幾分鐘,然後走到車庫看個究竟...
那時是半夜,車庫黑漆漆的,根本不可能有紅光,也不可能有發出紅光的電源

我弟聽見聲音,我看見一團紅光...
因為這個經驗,我相信「助唸」能幫助往生者 往生極樂世界
-------------------------------------------------------------------

除此外,在我們助唸期間,我母親身體也發生變化
我母親往生前半個小時 身體就開始出現屍斑,身體膚色暗沈
我們助唸期間,我母親身體屍斑開始消失,身體膚色轉成白淨無瑕
面相也比剛斷氣時 更顯得平和安詳....

我母親有好因緣,因為她生前就已經拜佛唸經30幾年了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1-2 12:07:27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1-2 14:08 編輯
《雜阿含經 906》
譬如劫欲壞時 真寶未滅。有諸相似偽寳出於世間。偽寶出已 真寶則沒。
如是迦葉。如來正法欲滅之時 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間已。正法則滅。


正法,就是正統佛經所記載的佛法
像法,就是後人著作。後人自說自話 沒有佛經根據的「佛法]

現今很流行「人間淨土」這種說法
這就是「像法」的一種
打著佛教旗號,鼓吹非佛法思想

佛法所追求的是涅槃。而不是什麼人間淨土
就算人間淨土 是個真實的烏托邦,它也不是佛法所說的涅槃

涅 槃,是妙有
的境界空無一物
人間淨土, 卻是萬有的世界

佛教徒追求人間淨土,不再積極學習如何證涅槃
信徒誤以為追求「人間淨土」才是真佛法。這種現象 就是佛陀所說的「像法
偽佛法 將取代 真佛法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1-4 22:14:01

附佛外道 中國禪宗說:成佛不必靠禪定。這完全是外道邪說
真正的佛法說:若不修禪定,不能成佛

諸佛境界 即是 禪定境界
因此 若不修禪定 根本無法入 佛境界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如來即是 無礙境界
《佛説無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經》諸佛金剛廣大法。 從三昧門所出生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如來智慧日。無漏摩尼珠。不從餘處生禪定海中出

《大般涅槃經》若不修定。世間之事尚不能了。況於出世

《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
若不修定 不能趣入解脱之門
若能修定 與法為緣。決定解脫 速證菩提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1-4 22:30:06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1-4 23:23 編輯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如來即是 無礙禪定境界

雖說 諸佛境界 即是 禪定境界
四禪八定 並不是 諸佛禪定境界
若要入諸佛禪定境界,必須修習「無所依止禪」才能入 佛境界

《佛說華手經》
佛住不動變。 威德如須彌
壞諸外道論。 特映大千界
其心不能見。 入無依止定
入定而無依。 是佛不思議

《大寶積經》
菩薩入禪定時。離四識住處。不依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識大。亦不依止今世後世。
入如是定都無所依。是菩薩入禪其心愛樂。為欲入於無上解脫定故。

《雜阿含經 1266》
無所依者則不動搖。不動搖者得無趣向。無趣向者則有止息...如是純大苦聚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1-4 22:46:07

《放光般若經》
安足於禪。 便處於神通。
天眼徹視 天耳徹聽。意知他人宿命所從來

《大方廣佛華嚴經》未曾離於一坐處。而能遍遊十方界


很多人錯以為,一旦進入禪定 就 什麼事都不能做。只是呆呆坐在那邊
這是錯誤認知。
若能深入禪定,其實在禪定中 可以做很多 世間凡人所做不到的事
譬如,以天眼 天耳徹見他人宿命,預知未來,遊歷他方世界.....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1-4 23:13:43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1-4 23:19 編輯

有人根據須深故事 而說:慧解脫阿羅漢 不是靠禪定而證解脫
這是錯誤說法
須深故事中的慧解脫比丘是不依四禪。而非 沒有四禪定力。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時有五百應真苾芻。蘇尸摩前自讚己德。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蘇尸摩曰。仁等所證依何定耶。為初靜慮為乃至無所有處耶。
諸苾芻言。我等所證皆不依彼
蘇尸摩言。若不依彼如何得證。
諸苾芻曰。我等皆是慧解脫者

(蘇尸摩=須深)
------------------------------------------------------------------

任何解脫者 都不可能是依四禪。因為四禪 根本還未出三界
佛經說,必須「無所依」才能出三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菩薩不依止色。亦不依止受想行識。不依止眼。亦不依止耳鼻舌身意。
不依止色。亦不依止聲香味觸法...
不依止欲.色.無色界...
不依止初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因此,不應該將慧解脫阿羅漢不依四禪.解讀為:祂們沒有深度的禪定力
任何解脫者 都必須是「無所依」。「無所依」即是一種甚深的禪定能力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1-6 13:00:54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1-6 13:06 編輯

有人說 大乘經典「十方諸佛」的說法 是邪說
他們說,原始佛教只提及釋迦牟尼佛。根本沒有所謂的「十方諸佛」乃至阿彌陀佛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29n0017_p0006a07
南傳《小部 譬喻經 佛陀品一》
佛國不知數,見寶殊有限,一切空及地,致意吾運作。

南傳《小部 譬喻經 佛陀品一》
此世有十方,運行無限際,無論何方位,佛國不知數

《雜阿含經 卷第十八(498)》
如是我知。過去諸佛如來應等正覺。悉斷五蓋惱心。令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當來世諸佛世尊亦斷五蓋惱心。令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今現在諸佛世尊如來應等正覺亦斷五蓋惱心。令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原始經典確實有記載, 這世界 存在有無數佛國 乃至諸佛
因此大乘經典「十方諸佛」的說法 是事實陳述。並非邪說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1-13 13:13:35

有人說,普度眾生 才是大乘 大願。
不應該學小乘 獨善其身

很多原始佛教信徒 認為大乘信徒 滿口高大空論調。沒有自知之明,自不量力

根據佛經記載,原始佛教信徒大乘信徒的批評,還真有道理
大乘信徒很欠缺「泥菩薩過江 自身難保」的認知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
自有漏三業身。能度無邊有情無有是處

《大方等無想經》
自不解脱 能解脱他。自不寂靜 能寂靜他。
自不涅槃 令他涅槃。無有是處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譬如有人爲水漂溺。語岸上人 我能救汝。無有是處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1-17 18:10:52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1-17 18:14 編輯

之前有位名人李元松居士 於往生前 公開懺悔自己 未悟言悟。
未悟言悟的情況 屢見不鮮。這些人都是憑感覺自認開悟。

很多人不瞭解,真正的開悟 必須要有「悟境」
而且「悟境」是可以親眼見證的。而非只是一種感覺而已

根據佛經記載,開悟所見的「悟境」大略有兩種:初悟 與 大悟
1. 初悟。自心滿月
2. 大悟,世間鏡像

《諸佛境界攝真實經》我已見心相。 清淨如月輪 ........................初悟
《建立曼荼羅及揀擇地法》一心專注 觀菩提心月輪 了了分明。..........初悟

《父子合集經》智者觀諸世間法。譬如鏡中現影像 .........大悟
《大莊嚴論經》諸色猶如鏡影像在中現.....................大悟

《四童子三昧經》
譬如鏡中像. 其體無有實
三界世相爾. 智者莫涕泣
........大悟

除了親眼見證悟境,真正的開悟 亦必須伴隨有實質的身心變化。譬如,淫慾消失,癖好消失,瞋心消失....
若只是感覺這樣,感覺那樣,感覺自己懂了。甚至連淫慾都未斷。這種狀況根本不是開悟。只能說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1-17 20:22:42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1-17 20:32 編輯

《悲華經》觀一切法 如鏡中像
《大方廣佛華嚴經》 見有為法 猶如鏡像
《父子合集經》智者觀諸世間法。 譬如鏡中現影像

《大寶積經》 譬如鏡中現面像。其像無實 畢竟空


觀見世間 如鏡像
鏡中影像 沒有實體、沒有實物空無一物
這就是佛經所說的「諸法皆空、五蘊皆空
證「諸法皆空」的人 所看見的「悟境」就是
世間如鏡像空無一物
.
《大薩遮尼乾子所説經 》不見物故。名見如來

作者: 老林者    時間: 2020-11-22 18:24:08

極樂世界沒有女人,可能許多男信眾不了解,而淨土宗出家人不對自己的信眾講清楚,就是不對的,標榜著極樂,只講那邊生活很快樂,任許多男信眾,胡思亂想,以為到那裡就可以擁有幾個嬌妻美妾,豪宅名車,到處旅行兼美食,過著縱慾娛樂好日子。
但是這幻想是錯誤的,因為極樂世界沒有女人,正常的男人若沒有女人是不可能快樂到哪裡去的。
直到目前,極樂世界沒有女人這句話,除了悟空法師有說過之外,就沒聽到有出家人說過。
顯然這淨土宗出家人沒有負起責任,給信眾錯誤的引導,
好像沒有良心,像詐騙集團的人。

有負責任的淨土宗出家人就應該問清楚,男信眾知不知道極樂世界沒有女人?還要問,是如何幻想在極樂世界會過什麼樣日子的?
要確實讓信眾清楚了解,要多講多問幾次,因為活在幻想中的信眾,茫茫然的無法很肯定踏實的面對真相,就像喝醉酒的人,對他講什麼道理都聽不進去,要對他多講幾次,請他自問自己的幻想正確嗎?應該就能讓他恍然領悟。
但是沒講清楚,這些淨土宗出家人應該好好摸摸自己的心。不要害別人滿腦妄想,心飄飄然的,導致不能踏實思解經文正法。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1-22 18:54:36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1-22 19:00 編輯
極樂世界沒有女人,可能許多男信眾不了解,

藥師佛的東方淨琉璃世界 也是沒有女人
看來應該是 所有佛國淨土 都沒有女人

沒告知男信徒 淨土那邊沒有女人。這應該沒什麼
因為....想往生淨土的人 都是因為 不想去六道輪迴,所以求 往生淨土
他們應該不會太在乎 那邊沒有女人

況且到淨土後,換成那邊的身體生理需求應該也會改變。不會像地球人 慾望那麼重


作者: 去看流星雨    時間: 2020-11-24 22:02:58

老林者 發表於 2020-11-22 18:24  
極樂世界沒有女人,可能許多男信眾不了解,而淨土宗出家人不對自己的信眾講清楚,就是不對的,標榜著極樂, ...

個人認為是沒有這問題的

就好像小孩子
你跟他講男女關係!
那有甚麼意義呢?

說極樂世界沒有女人並不周全
是沒有男女相
這與沒有女人意義大不相同

個人倒是比較希望法師弘揚大乘精神
"不得以少福德故往生彼國" ..

只強調念佛..
是方便接引..
之後一定要強調大乘精神
否則難以與阿彌陀佛精神契合..難再精進而花開見佛..

作者: 去看流星雨    時間: 2020-11-24 22:10:05

老林者 發表於 2020-11-22 18:24  
極樂世界沒有女人,可能許多男信眾不了解,而淨土宗出家人不對自己的信眾講清楚,就是不對的,標榜著極樂, ...

師兄這文中也有個迷失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為讓眾生無隔胎之迷
能好好修行所建立

有男女相本身就違背佛法第一義精神
佛法修行是強調六塵無攀緣染著

談修行卻要男女慾望
個人認為此是魔說..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1-24 22:58:30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1-24 23:11 編輯
有男女相本身就違背佛法第一義精神
佛法修行是強調六塵無攀緣染著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勝義諦中皆同一相。所謂無相無差別

阿彌陀佛 模擬勝義諦、建造平等、同一相的環境
因此極樂世界 同一品的眾生 都長得一模一樣
唯身材 越上品  越高大。


作者: 老林者    時間: 2020-11-27 17:52:26

流星雨大德說:
(說極樂世界沒有女人並不周全
  是沒有男女相
  這與沒有女人意義大不相同)

你的意思應該是說極樂世界沒有女人也沒有男人,都是不男不女的中性人。
S大德也說:(況且到淨土後,換成那邊的身體,)
也應該是同樣意義,都是變成中性人,很像俗稱的娘娘腔。

沒有女人,做男人也沒必要,
所以中性人應該沒有男根了,也沒有睪丸,下面就平平的,
這是兩位蠻可靠的共同看法,
所以淨土宗出家人就應該對自己的男信眾,
尤其對學淺者講清楚,例如這樣說:
(如果你還想繼續當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如果你想做帶種不怕死的男人,
  如果你不想變成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娘娘腔,
  那就不適合去極樂世界。)

這樣講清楚說明白,不是很好嗎?
做人就是要清楚明白,不是嗎?
圓滿一點不是更好?

如果不講清楚,就是意圖隱瞞事實來誘拐他人,
導致他人迷失沉醉在錯誤的幻想裡,良心何在?
作者: 老林者    時間: 2020-11-27 17:53:29

隔陰(胎)之迷,也是淨土宗用來抹黑娑婆世界眾生的說詞。
意思就是這世學得什麼,會得什麼,死掉後就忘了,都沒用,還得重新來過。
事實上,人還沒死,以前小時候發生的事及讀過的書,
都差不多忘光了,所以活再久也不見得能累積什麼記憶。

濫用這句隔陰之迷,有謗佛謗法之嫌,
聽世尊說法及後來讀經的無數眾生,都會死,
死後聽法讀經都忘了都消失了都沒用,
意味世尊說法幾十年就像笨蛋一樣白講了,堪稱是謗佛謗法造口業。

如果聽法讀經有用,又何必怕死,又何必講隔陰之迷這句,
關於六道輪迴,有修行的人也不用擔心,絕不會淪落惡道,只有人天福報。
聽法讀經有功德福報,許多經都有類似說詞,
果報會在死後來世顯現出來,有更勝一層的修行生活環境。
作者: 去看流星雨    時間: 2020-11-27 20:47:51

老林者 發表於 2020-11-27 17:52  
流星雨大德說:
(說極樂世界沒有女人並不周全
  是沒有男女相

師兄以世間的認知
來定義未知的世界

因為有男女相
所以衍生中性之說

如無男女相
則亦無中性之現象..

這跟不男不女完全不一樣的意思..

佛經有說極樂世界無男女相啊!!
而且是蓮花化生..

師兄您誤會了..

作者: 去看流星雨    時間: 2020-11-27 20:52:29

老林者 發表於 2020-11-27 17:53  
隔陰(胎)之迷,也是淨土宗用來抹黑娑婆世界眾生的說詞。
意思就是這世學得什麼,會得什麼,死掉後就忘了 ...

隔胎之迷與忘掉
也是不一樣

因為還有無明習性啊!!

只能說無明難明難了..
因緣巧妙不可思議..

作者: 老林者    時間: 2020-12-1 12:48:50

流星雨大德所言:(如無男女相
則亦無中性之現象)
因為都是抽象模糊字眼,難以理解,能不能舉個實例來講。

在佛說無量壽經有云:
(若欲食時。七寶應器自然在前。金銀琉璃車磲瑪瑙珊瑚虎珀明月真珠。
如是眾鉢隨意而至。百味飲食自然盈滿。
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意以為食。自然飽足。
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復現。)
從這經文可以發現,(雖有此食實無食者。)雖然有很多東西擺在前面,
但是都不能用嘴巴去吃。
(但見色聞香。意以為食。自然飽足)
僅僅看到顏色用鼻子聞香味,就是吃了,就感覺飽足了。

所以這段經文的意思就是極樂世界的人,
有靈敏的鼻子執迷於聞各種氣味,不能用嘴巴吃東西,
想要聞氣味時,就有許多盤子,盛滿各式不同顏色的物品,
散發各種氣味,聞完後覺得很滿足,就欣喜的離開。

就此可以判斷,他們身體的構造是鼻子很大而嘴巴很小,沒有牙齒,
沒有食道胃腸道,甚至於其他內臟,整個人的構造比較簡單。
跟這邊的人是不同的。

經過一翻討論之後,我們總算認清楚了,
原來極樂世界的人是不同物種的外星人。
沒有勇敢的男子漢,沒有偉大母愛的母親,
沒有男女戀情,是相當可能有同性戀之情的外星人,
是不能吃飯,不能享受美食,
不能跟姊妹們去餐廳吃飯喝下午茶的外星人,
從來沒有人類見過他們。
這是我們得到的重要結論。

就這樣子了。
作者: 去看流星雨    時間: 2020-12-1 20:54:46

老林者 發表於 2020-12-1 12:48  
流星雨大德所言:(如無男女相
則亦無中性之現象)
因為都是抽象模糊字眼,難以理解,能不能舉個實例來講。 ...

師兄安好..

師兄的分析
很有笑點

但笑笑過後
還請師兄勿當真

勿以己知
度量廣闊的宇宙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0-12-14 21:44:47

老林者 發表於 2020-12-1 12:48  
經過一翻討論之後,我們總算認清楚了,
原來極樂世界的人是不同物種的外星人。
沒有勇敢的男子漢,沒有偉大母愛的母親,
沒有男女戀情,是相當可能有同性戀之情的外星人,
是不能吃飯,不能享受美食
不能跟姊妹們去餐廳吃飯喝下午茶的外星人,
從來沒有人類見過他們。
這是我們得到的重要結論。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三世如來出于世 爲諸衆生説四食   
段觸思識爲其四 皆是有漏世間食    
唯有法喜禪悦食 乃是聖賢所食者


眾生所吃的食物 分為四種:段食.觸食.思食.識食

人類和各種生物 都是段食。譬如五穀蔬果...或互相殘殺吞食
聞到氣味就飽足,或光看就飽了....這叫做觸食
想像 就飽足。譬如想望梅子 就能解渴。這叫做思食
識食 我不太清楚。佛經說無色界眾生 就是識食

不同的眾生 都能從他們的飲食 得到滿足
所以美食並不一定要吃飯,吃山珍海味....
對於其他眾生,氣味就是一種美食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1-5 21:35:15

有些人於打坐時 神識跑出肉體,他們因此誤以為自己修出了佛法身
其實這是錯誤打坐所致。與佛法身毫無關係

跑出肉體的神識中陰身(陰神)
中陰身跑出肉體,就是所謂的靈魂出竅。這與人命終時 中陰身離開肉體,是相同情況。
這根本不是佛法身
-------------------------------------------------
佛法身 不會跑出肉體
因為一切剎土 眾生 諸法 都在身中。不在身外

《大方廣佛華嚴經》於自身中普現佛刹。一切眾生。一切諸法
----------------------------------------------------------

法界
就在身中,因此佛不曾離開坐處,卻能遊歷十方界
(跑出肉體 根本是謬論)

《大方廣佛華嚴經》未曾離於一坐處 而能遍遊十方界 
《大方廣佛華嚴經》一身端坐 充滿法界。於自身中 現一切刹。一念 悉詣一切佛所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1-5 21:56:13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1-18 11:46 編輯

神識跑出肉體,有人因此開始宣稱 自己是
佛法身是什麼 都不懂。
中陰身認作佛法身,這種蠢蛋 一開口講話 馬上就被 拆穿騙局

不懂佛法身是怎麼回事,還敢妄自稱
這種騙徒 只會被正信佛子 嗤之以鼻

-----------------------------------------------------------------

佛法身 長什麼樣子?
《諸佛境界攝眞實經》一切如來無礙法身 遍法界海
《勝軍不動明王四十八使者祕密成就儀軌》法身遍法界。智慧同虛空


整個法界,就是佛的身體(法身)
佛經因此才說,佛法身遍一切處
《一切如來安像三昧儀軌經》佛身無相。猶若虛空遍一切處
------------------------------------------------------------------

《楞嚴經》譬如澄清百千大海 棄之。唯認一浮漚體

佛經說,眾生不明白大法界就是自己的身體,
反而 認宇宙中的一個渺小軀體 做為自己的身體
實在愚蠢

-------------------------------------------------------------

整個法界都是我的身體。這時 已經不存在【身外】
因此【法身跑出肉體】根本是謬論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1-18 11:39:27

宗教騙徒 的另一個胡說八道言論還包括:佛菩薩遊歷十方,都是從頭頂進出肉體

《佛説普門品經》
菩薩以是四等心。亦觀內色外色。飛行十方窈冥之處無不通達。皆從眼出入


根據佛經,諸佛菩薩飛行十方,皆從出入
這清楚駁斥了 【從頭頂出入】之說
本人已經說過,中陰身(鬼)才會進出肉體。諸佛菩薩的意生身,法身則不會跑出肉體

佛經說「從眼出入」,這「眼」可不是肉眼
所以不要誤以為 諸佛菩薩 從肉眼跑出肉體,

這「眼」是指 內眼
諸佛菩薩 運作內眼,在自身中的大法界飛行。而不是跑出肉體外的世界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1-18 12:22:03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1-18 12:24 編輯

宗教騙徒 的另一種騙術 就是操弄「神通」

宗教騙徒自稱是,但卻沒辦法展現該有的大神通力
反而 只會玩弄一些魔術小技倆 行騙大眾

騙徒 絕對經不起 任何簡單的小測試
佛經說「佛身遍一切處」

「我這辦公室內現在有幾個人?」
他 看不看得見?

若看不見,就證明 他不是佛
他沒有遍一切處,他看不見十方界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1-18 20:05:44

佛經說,若有人 具以下諸神通,此人是無疑
若無這樣的神通力,則是偽佛

《佛説信佛功徳經》
佛世尊能以正智現大神通。
其神通者。謂從一現多。攝多爲一。
或現空無所有。或現城隍山石隨身而去。或現從地以手捫摸虚空乃至梵界。
或現履水如地。或現空中跏趺而坐。或現行相。譬如日月行於虚空。如是神通。
若有沙門婆羅門等。見此通力。生不信者。我説彼等皆是愚迷凡夫


誰 敢自稱是?
請展現一下「履水如地」「空中跏趺而坐」....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2-12 00:20:29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2-12 00:26 編輯

有些人不相信 人的命運可以被算出來
不相信算命 譬如鐵板神算,星座,八字....這類東西
因此有些人甚至認為《占察善惡業報經》所說的占數法 非佛說

但佛經確實有提到,眾生皆墮於眾數

《持世經》
是有爲法 無有作者 無有受者。是有爲法 自生自墮數中。是故名有爲法。

《雜阿含經 468》
明智者命終 不墮於眾數    
眾數既已斷 永處般涅槃


「12因緣法」又稱為「俗數法
12因緣法 就是一個方程式。一切眾生都被圈在方程式的「數」中

每個眾生的一言一行 都是在替自己寫方程式
寫出方程式,就一定會按方程式 走
因此人的命運 是可以被算出來的。
佛陀也是依方程式中的「數」而得知一切眾生的過去 現在 未來


算命 算不準,這是個人能力的問題。
不代表 命運無法被算出來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2-17 22:25:30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2-17 22:31 編輯

《大方廣佛華嚴經》此身空寂 無我我所。無眞實性 空無有二。
《佛説寶雨經》是身從頭至足 無我我所。性不久停 終當壞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無我我所受想行識空 無我我所。眼處空 無我我所。耳鼻舌身意處 無我我所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傷哉衆生 於其無我無我所中 計我我所


為何佛陀說「五蘊無我 我所」「此身無我 我所」? 
很多人一直搞不清楚。並且誤以為 佛陀是在否定「」的存在

佛陀講「無我 我所」並不是在否定「」的存在
而是要眾生認清 什麼才是真實的我

--------------------------------------------------------------------------------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當知此身 即是我.所。從無始來受身無量 莫知其數。
如是諸身為一我耶 為多我耶。
若我多者 即是無常。以無常故 我義不成。
若我是 即應常住。恒守一身 不應移去。


佛陀說,
眾生在輪迴中 投胎不同的身體。每次都是不同的
這樣的,即是無常。
佛陀說,這種變來變去的身體(五蘊),即是「無我 我所」

若是真實的,則應該只有一個我,恆守一個身體,不會異動

所以說,佛陀講「無我 我所」並不是在否定「」的存在
而是在告知眾生,於輪迴中所得到的身體,並不是真實的我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1 16:26:06

很多自認學佛的人,每說到禪修打坐,就會提到「氣」如何在身上走
孰不知,佛教練的是「出入息」。不是「氣」
練「氣」是屬於外道禪

由此可見,很多人雖然名為學佛,但其實都在學外道禪,而不是真正的佛教禪
------------------------------------------------------------------

外道禪講求精神放鬆,沒有特別專注於一處

佛教禪則講求:精神集中 專注一處
類似目不轉睛 盯著目標物。而且清楚知道 自己正在盯著目標物。

對很多學禪定打坐的人來說,【精神集中 專注一處】很難做到。而且做起來很累, 很耗精神。
所以他們選擇精神放鬆這個方法 修禪定

他們做這種選擇,因為他們不懂外道禪佛教禪的區別
他們以為 禪定 都一樣
----------------------------------------------------

【精神集中 專注一處】剛開始確實很難練,而且精神很緊繃
但練熟後,精神緊繃完全消失,轉為輕鬆自在

精神放鬆,不講求精神集中 專注一處
這種修法 會帶你朝練「氣」之路走

一開始就練精神集中 專注一處
這種修法 會帶你朝練「出入息」之路走

凡事起頭難.不要貪圖輕鬆 而做出錯誤選擇
《禪祕要法經》欲求無為道者。應當繋念專心一處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6 16:02:25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3-6 16:05 編輯

很多人都知道「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
但卻不清楚 往生的條件?

根據佛經的記載,往生色界無色界,你必須有足夠的定力,才得以往生
至於欲界,則不需要定力。那裡是依照你的心想,念頭而去到那裡

心存善念的人,能升欲界天上
心存惡念的人,則往生欲界的陰間地獄

佛陀要人們多行善業,如此,就算你不能成佛,至少能升欲界天上享樂,不會墮落陰間地獄
所以說,沒有在修禪定的善人欲界天上 就是你們的將來去處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6 18:24:09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3-7 09:52 編輯

前文提到,外道練「氣」;佛教練「出入息」
練「氣」與 練「出入息」有何不同?

精神集中,專注一處
這樣練久了,能引導出入息玄關進入中脈,啟動命門呼吸
命門位在後腰,兩腎之間(與肚臍水平)


命門呼吸啟動後,接著會打開內眼(又稱為智眼
並且開始用內眼打坐
所謂【用內眼打坐】,意指 每次打坐,都要先打開內眼。然後運用內眼操控打坐

你若是練「氣」的,你就不會啟動命門呼吸,也不會開內眼。也不會知道【用內眼打坐】這種事
內眼很重要。譬如見性,見佛....都需要靠內眼

《大威徳陀羅尼經》何者以眼捨眼。以智眼應捨肉眼
《一字奇特佛頂經》以智眼善攝諸根。心不散動 意常等引。
 用內眼打坐


附件: 1-1Z30315140a18.jpg (2021-3-6 18:07:27, 20.76 KB) / 下載次數 5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kwNjI4ODZ8ODk2OWVjMWN8MTczMjIzNDIwNHwwfDA%3D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7 10:25:35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3-9 11:12 編輯
精神集中,專注一處
這樣練久了,能引導出入息玄關進入中脈,啟動命門呼吸

「玄關」是一個無形的點位
經過長時間練習精神集中 專注一處後,在你所專注的一處,會出現中脈入口
基於順勢感,你自然會知道要讓出入息從這個入口進入中脈。

外道禪講求精神放鬆,沒有特別專注於一處,因此就不會有中脈入口的形成與出現
玄關中脈入口 是靠精神集中一處 所練出來的。否則不會有這個「入口」

出入息從玄關進入中脈,就是在實踐佛經所講的「眼耳鼻舌身意」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所謂空性。離於.境。無相 無境界。

《大方等大集經》
去離.色二法。而修於禪。以心平故。不取聲香味觸法。
去離.法二法。而修於禪。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9 11:44:29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我.我所執 所纒擾故。心便住眼處。住耳鼻舌身意處


凡夫有我執,因此皆眼耳鼻舌身意。
求解脫者 應學習 眼耳鼻舌身意,轉住「阿蘭若」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昔諸如來因地時住阿蘭若離塵處
伏斷煩惱所知障。超過三界證菩提
過去菩薩修行願以阿蘭若爲舍宅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阿蘭若處真道場 一切如來成正覺 


中脈 就是佛經所說的「阿蘭若道場」
出入息入中脈。打坐者才能安住中脈 修行禪定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13 10:19:27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3-14 10:09 編輯
...這個進來,莊子說「眾人之息以喉」,記住哦!普通人的呼吸只到胸部肺部,或者身體不好,只到喉部。「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有工夫的人,氣一進來,一直灌到腳底心。我老實告訴你一個經驗,像我呼吸,沒有感覺到身體有呼吸,但四肢腳心腳趾頭氣都到了。你氣長命就長嘛,氣短命短了,這叫隨息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b4b96j.html

佛經說「數息 相隨 止觀 還淨」
引文是南懷謹對「隨息」的解釋

「息」是指「出入息」。他卻歪樓 往「氣」去解讀。出入息不會往腳底心走)
」和「出入息」混為一談,這麼明顯的錯誤,竟然還有一大群信仰者!


尚未修到出入息入中脈的人,不會懂「息相隨」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13 10:53:47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3-13 11:25 編輯

鼻子呼吸 進到肺。這是一般人所知道的呼吸路線
這個呼吸路線 一般人無法改變它
但透過佛陀所教導的禪修方法「精神集中 專注一處」,這個呼吸路線會改變

經過長時間練習「精神集中 專注一處」,我們的心能脫離與眼耳鼻舌身意的沾黏
這時出入息和無所緣的心會融為一體,
所以我前面文章才說,能引導出入息入中脈
因為這時的出入息會跟隨心意走
這才是真正的「息相隨」

「出入息」不可能在身體各處游走。那是「氣」,不是「出入息」
「出入息」只有兩種路線:(前胸 後背)
1. 從鼻子進肺(前胸走法)
2. 從玄關進命門(後背中脈走法)


若心失去專注力 沒有集中一處,「息相隨」也會停止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13 11:16:29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3-13 11:21 編輯
經過長時間練習「精神集中 專注一處」,我們的心能脫離與眼耳鼻舌身意的沾黏
這時出入息和無所緣的心會融為一體,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心無所住名為專注

練習「精神集中 專注一處」就是在修行「心無所住」
也就是佛經說的「不住眼耳鼻舌身意」
不住眼耳鼻舌身意,自然亦不住色聲香味觸法

心 不與眼耳鼻舌身意沾黏一起,就會由「六」歸「一」,回到中脈去
因為中脈是心的基地。
心住中脈,才能保持「一心」
心出中脈,就會去攀緣六根。變成散心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13 14:33:49

佛經說「數息 相隨 止觀 還淨」

「息相隨」之後 接著是「止觀」

「止觀」並不是一般人所自以為的 一開始打坐就有能力「止觀」
出入息入中脈後 開啟內眼。用內眼觀照,才是真正的「觀」
內眼若沒開,根本無法「觀」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14 10:59:22

經過長時間練習「精神集中 專注一處」,我們的心能脫離與眼耳鼻舌身意沾黏

心脫離與眼耳鼻舌身意沾黏,這不是我自己瞎掰的,而是有佛經記載

《楞嚴經》
隨拔一根 脫粘内伏。伏歸元眞 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粘 應拔圓脫
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 寄根明發


經文意思是說,
心脫離與眼耳鼻舌身意的沾黏,不需再依賴六根。譬如....
不需依眼 才能
不需依耳 才能
不需依腦 才能

當心與眼耳鼻舌身意沾黏一起時,我們必須依眼 才能看見。依耳 才能聽見....
若眼睛壞掉,我們就看不見 變瞎子

若心與眼耳鼻舌身意脫離沾黏,這時就算眼睛壞掉,我們也能看見
這就是「明 不循根 寄根明發」的意思

我們累世以來都太依賴眼耳鼻舌身意,以至忘失自己的本能
我前文提及的內眼 其實才是真正我們自己的眼睛。
肉眼不是我們自己的眼睛。肉耳 肉鼻 肉身 肉腦全都不是自己的.

內眼才是真正自己的
一旦脫離與眼耳鼻舌身意的沾黏,真正自己的眼睛 才會張開
內眼不只能看,也能聽 嗅 觸 知....。
這才是真正的「六根互相為用」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14 11:22:08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3-14 11:50 編輯
我前文提及的內眼 其實才是真正我們自己的眼睛。
肉眼不是我們自己的眼睛。肉耳 肉鼻 肉身 肉腦全都不是自己的.

原始佛教和大乘佛教 都告訴我們,眼耳鼻舌身意 不是我們自己的。應該捨棄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0006_035
《相應部 (第35卷)》
諸比丘!凡非汝等之所有者,此應摒棄,摒棄於此 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如何是非汝等之所有者?  諸比丘!
非汝等之所有者,應摒棄此,棄此 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
非汝等之所有……
非汝等之所有……
非汝等之所有……
非汝等之所有……
非汝等之所有……當棄此,棄此 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眼耳鼻舌身意 都不是自己的
無我我所 」「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就是在勸眾生 不要把六根當成自己
唯有摒棄六根,才能打開內眼 現出真正的自己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14 11:41:07

很多人經常勸人「不要執著」「不要著相」....
其實講這些都只是空話,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心無所住 名為專注

「不執著,不著相」換句話說 也是「心無所緣,心無所住」的意思
要做到「心無所住」不是靠嘴巴講一講 就能做到。而是要去修行「專注一心」,
一直修到與眼耳鼻舌身意脫離沾黏,這才是真正的「不執著,心無所住」

修行 淪為嘴上功夫,難怪現今人 罕有成就者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14 14:58:34

內眼 是循序漸進的。並不是一下子全開
雖然入中脈後,內眼會打開,但並不是完全打開

剛開的內眼 不是很靈活
必須繼續打坐 讓祂越來越靈活

所謂「靈活」是指,祂的活動能力

在世間 是依眼耳鼻舌身意 在活動
在出世間 則是依內眼 在活動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15 09:44:48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3-15 10:05 編輯

經常聽到信徒說 他們要學菩薩 發願生生世世回來世間度人
聽了實在很可笑
不需要你發願,你的業力本來就會讓你生生世世回來世間(輪迴)

這種有樣學樣的信徒 即是愚痴
就像窮人發誓學富人 每天上精品店採買名牌包。
有樣學樣,只會拖跨自己。

發願生生世世回來世間。所以你就繼續當愚痴眾生
你不會因此變成真正的菩薩摩訶薩
因為菩薩摩訶薩 不是因為像你這樣 而成為菩薩摩訶薩的

當時佛陀弟子都是勤修禪定 才證得聖果
證聖果後 才倒駕慈航,依願力回來世間救度眾生


現在的佛教徒 明顯都搞不清楚 前因後果
前因:勤修禪定 證菩薩
後果:依願力回世間度人

現在的佛教徒 都不修「前因」。只想直接吃「果」子
看菩薩度人,很羨慕,所以大家群起模仿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16 09:23:02

《諸佛境界攝真實經》大菩提心云何。諸佛告言。譬如五十由旬圓滿月輪
《大寶積經》 菩提無相。離一切相。

佛經說,菩提心 像月輪
佛經又說,菩提心 無相

有人因此說,這是「佛經打佛經」
這種例子不少,因此許多人對佛經無堅信。他們認為佛經 經常自語矛盾

其實根本不存在「佛經打佛經」的問題
反而問題都出在 解經者自己對佛法的認識不足
---------------------------------------------------------

《大乘入楞伽經》
者 謂眼識所見名之為。耳鼻舌身意識得者。名之為聲香味觸法。如是等我說為


「相」是指,你用眼耳鼻舌身意所認知到的 色聲香味觸法
譬如肉眼看見蘋果,耳朶聽見歌聲,鼻子聞到香氣,腦袋回想昨日晚餐
蘋果,歌聲,香氣,昨日晚餐....這些都是「相」

但是見到「菩提心」並不是用肉眼看見
因此所看見的月輪,不能稱為「

佛經說「菩提心無相」,這意思是指:
菩提心 不是你用眼耳鼻舌身意 所能看見的

《大寶積經》我見彼佛 非肉眼見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17 11:40:34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3-17 11:41 編輯

很多打坐有點成就的人(譬如已經練到開頂門,打通身體五臟六腑經脈)經常說:
修禪定能讓身體健康,性能力更強

一聽就知道,這些都是練「氣」的外道禪

若是練佛教禪,練出入息
一旦出入息進入中脈,其實就已經斷淫慾
生殖器不會再傳送性需求的訊號到大腦。因此不再有性慾望

很多人說淫慾很難斷。但在實修上,淫慾卻是最先被斷除的。
(前提是 你必須是修佛教禪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17 12:06:33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3-17 12:11 編輯

《大方等大集經》
眼取色相。耳取聲相。鼻取香相。舌取味相。身取觸相。意取法相。是名爲


從實修上發現,眾生的神識原來都沈坐在海底輪(生殖器的位置)
因為這樣,所以一有空閒,注意力就會被吸往生殖器那邊去,一直有性慾望

出入息佛教禪 可以將沈坐在海底輪的神識往上提升,脫離海底輪
這與外道禪 將提升上來,是完全不同的
提升上來,無法斷淫慾
神識提升上來,才能斷淫慾

也因為將神識提升上來了,神識才能進入中脈。因為中脈入口在上方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17 12:25:32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3-17 17:01 編輯

「阿蘭若」簡介

《金剛三昧經》迴神住空窟。降伏難調伏。解脫魔所縛。
《正法念處經》求禪定三昧正受。常獨行於出谷巖窟阿蘭若處。

《大寶積經》彼阿蘭若山窟之中。汝等當知。是我所住...
《佛説寶雨經 》云何菩薩依止巖窟。善男子。譬如師子依據山窟。菩薩如是常能安住智慧巖窟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昔諸如來因地時。住阿蘭若離塵處
伏斷煩惱所知障。超過三界證菩提
過去菩薩修行願。以阿蘭若爲舍宅 


佛經對阿蘭若的陳述 說這是一個「巖窟」
阿蘭若山窟 不是存在於世間。而是你進入中脈後 所看見的一個洞窟

離眼耳鼻舌身意後,神識即轉住阿蘭若山窟。以此為舍宅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17 21:54:12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3-19 12:58 編輯

【精神集中,專注一處】

打坐過的人 應該都有這個經驗:
眼睛閉起來打坐時,剛開始 視線總可以清晰地專注在前。
但沒幾分鐘,這個視線就模糊掉了。
沒辦法繼續保持清晰的視線、沒辦法繼續專注於前.

練習「精神集中 專注一處」就是要練到:視線清晰 專注在前。不轉移

(不是肉眼的視線,所以不要練錯)

大部份人練數息/觀息,以出入息做為繫念的對象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19 12:57:50

一說到「苦」,很多人就一定要談「心」
熟不知,斷苦 必須從「」下手。而非「心」
因為不管是身病 心病 都是由此身所引起。

《大方廣佛華嚴經》
一切眾生因四大種和合爲。從四大身 能生四病。所謂身病 心病 客病 及倶有病。
言身病者。風黄痰熱而爲其主。
心病者。顛狂心亂而爲其主。
言客病者。刀杖所傷。動作過勞。以爲其主。
倶有病者。飢渇寒熱。苦樂憂喜而爲其主。
其餘品類。展轉相因。能令眾生受身心苦

《法句經》意猗貪身。生無端。慧以見苦。是故棄身

智慧者看見苦的源頭 在
因為此身 而導致心苦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19 13:07:19

《賢劫經 》觀其善惡禍福所由 皆因貪身
《法句經》意猗貪身。生無端。慧以見苦。是故棄身


把生殖器割掉,不叫做斷淫
自殺結束生命,不叫做斷苦

佛經所說的「棄身.斷苦」不是指:損壞肉體 冀求解脫
因為自殺死後,仍會以另一個身體繼續存在。你並未真的甩開這個身體

佛經所說的「棄身」是必須透過禪定修行 切斷與眼耳鼻舌身意 生生世世所打的死結
打開這個死結,以後才不會繼續輪迴不同的身體

-------------------------------------------------------------

打死結。這叫做「貪身」
就是很愛,才會與打死結

對身體的愛 是下意識的愛。是一種不自覺的愛
你無法經由淺表思想去切斷這種愛。不像戒煙 可以由淺表思想控制
所以企圖藉由淺表思想解除貪欲,根本是緣木求魚 無濟於事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19 17:11:00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3-19 17:28 編輯

斷苦 必須從「身」下手,而非從「心」。
很多人 一直被誤導說要從「心」下手,根本是 以盲導盲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菩薩欲求一切智者。當從四大造色中求
所以者何。計身則礙 而受四生。不計身者離愛欲

《楞嚴經》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除。


佛經處處說,斷愛欲 求智慧,都必須從「」下手。而不是從「心」下手
若能棄身 不計身,便能永離愛欲 貪欲

一天到晚 談「心」,根本是挑錯對象、不知問題所在
勸人行善 才需要談「心」。修解脫道 則必須談「身」(滅從除)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20 09:31:58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3-20 09:35 編輯

何謂:斷苦 必須從「身」下手?........(滅從除)
意思就是指,若想斷苦 則必須先想辦法除掉這個身體

四念處就是根據「滅從除」的原理 在修行,所以「身念處」擺第一位
意思就是要你先除掉身體(遠離眼耳鼻舌身意)

《大方等大集經》
眾生常爲四大毒蛇所病。
菩薩見已 修身念處。為令眾生遠離如是四大毒病


若不先除掉身體,你將無法繼續修【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
很多人不懂,以為自己已經在修「心念處」?.....根本都是滿腦妄想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23 09:19:45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3-23 09:47 編輯

《雜阿含經 334》緣眼.色不正思惟。生於癡。彼癡者是無明...耳鼻舌身意 亦如是説。
《一切如來大祕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羅經》根.境相緣 便成貪著


眾生都是 攀緣眼耳鼻舌身意
佛經說,眼耳鼻舌身意  即生不正思惟 (貪著心)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諸佛之心都無所住。所以者何。善現。
如來之心不住色。不住受想行識...
如來之心不住眼處不住耳鼻舌身意處。


眼耳鼻舌身意,叫做 心有所住。
眼耳鼻舌身意,叫做 心無所住

解脫道 不講善.惡。只講究心有所住心無所住
心有所住 而生其心,即是不正思惟
心無所住 而生其心,才是 正思惟

必須以正思惟修「心念處」。
因此若未圓滿「身念處」眼耳鼻舌身意,則無法修「心念處」
------------------------------------------------------------------------------
.
很多大師常將佛教解脫道善道 在修。行善 做好事 有好念頭...
他們以為有好念頭就是在修「心念處」???

解脫道 而言,凡是心有所住 而生其心,都是屬於不正思惟
人們無法透過行善/有好念頭 而解脫生死。
佛教也勸人行善,主要是讓人免墮惡道。而非解脫生死。

《增壹阿含經 卷第四十八 (4)》
大天王雖行善法。未得漏盡 出世間。未得度 未得斷欲。未得破二十億結。
六十二見未除。三垢未淨。未得神通。未得解脫真道。不得涅槃。大天所行善法。不過生梵天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23 10:51:32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3-23 11:03 編輯

《大方等大集經》云何菩薩修心念處。菩薩摩訶薩住菩提心。觀是心性...

修「心念處」必須在眼耳鼻舌身意 狀態下修。
眼耳鼻舌身意。心無所住名為住菩提心
住菩提心 才能修「心念處」。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
菩提 不取眼 不見色。是故不住眼識。
不取耳 不聞聲。是故不住耳識。
不取鼻 不聞香。是故不住鼻識。
不取舌 不知味。是故不住舌識。
不取身 不覺觸。是故不住身識。
不取意 不知法。是故不住意識。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29 10:10:48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3-29 18:49 編輯

說到佛法,很多人就一定要談「
但卻沒有人知道「」是依「身體」而生起。

《雜阿含經 307》.色二種緣 生於心心法
《大乘密嚴經》.境.意和合。能生於諸心。如海起波浪。

《雜阿含經 273》
.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
眼耳鼻舌身.法因緣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

(受想思=心想 思惟 念頭)
------------------------------------------------------------------------------

」是依身體(眼耳鼻舌身意)而生起
因此佛經說,必須眼耳鼻舌身意  才能除滅「心」所生起的貪.瞋.癡;包括淫慾 

《力莊嚴三昧經》
離眼.色 則無有及以不愛。如是離於愛不愛故。何處更有愛不愛生。
離愛不愛故無和合。和合無故名為不著。亦名無礙。當知即是無障礙智
(不著=不執著.放下)

《大法炬陀羅尼經》不見眼及色。乃至不見意及法。若能如是不取不著。斷滅憂喜得平等心

-----------------------------------------------------

整天談「心」,其實都是淪於空談。除非是修善道 求升天。
若是求解脫道,則必須眼耳鼻舌身意,才能解決「」的問題。進而解脫生死。

《圓覺經》
幻身滅幻心亦滅
幻心滅故 幻塵亦滅。幻塵滅故 幻滅亦滅。幻滅滅故 非幻不滅。

眼耳鼻舌身意 即是幻身滅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30 11:54:24

佛陀勸眾生「眼耳鼻舌身意」 。其意義為何?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以眼不取故不得色。不得色故識無住處。耳不取故不得聲。不得聲故識無住處。乃至意法亦如是。

《長阿含經 卷第十 (12)》
識無住處。若無住處。寧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不。答曰也。


心識眼耳鼻舌身意 後....
心識便無法再依眼而住依耳而住依意而住...
心識沒有了住處,這樣才能斷苦、斷生死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3-30 22:38:23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3-30 23:34 編輯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鉢大教王經》

--- 皆依而起 ---


因此 楞嚴經說「滅從除」
滅了「色」,即不能生起。即是無想 無念

《等集衆徳三昧經》三界所著 斯則塵勞。當以何 度此諸塵勞。無念 無想 無思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4-6 10:14:55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4-6 17:08 編輯

許多人喜歡拿 類似下面金剛經經文亂用。
如來説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
「如來所言一切法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很多人根本沒看懂金剛經在講什麼。
-------------------------------------------------------

《佛説除蓋障菩薩所問經》一切法皆無實體。但以假名宣説。
《大寶積經》一切眾生但有其。離彼無別眾生...如是眾生 即非眾生


有時候我們需要以經解經,才能看懂某部佛經。
根據《大寶積經》,我們可以清楚看出:
金剛經中 譬如「即非眾生.即非一切法.即非莊嚴佛土....」原來是在表達:
眾生,一切法, 莊嚴佛土...等其實都只是空名字而已,而非真有眾生,一切法, 莊嚴佛土...等

這種唯有空名字的眾生,即非眾生(並非真有眾生)
這種唯有空名字的眾生,就是如來口中所說的眾生
---------------------------------------------------

這些金剛經經文 皆在表達:
眾生 一切法 莊嚴佛土...等 都只是空名字。並不是真有實物存在

這些經文 主述的重點並不是在說[不要執著名相]
雖然[不要執著名相]也是金剛經所教。但這些金剛經經文的重點是在表達:
萬法唯是空名,都無實物萬法本不存在


《佛説法集經》一切法唯是名字。以無實物故。
《大寶積經》...如是眾生 即非眾生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4-6 20:03:01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4-6 20:05 編輯

何謂「二法」「無二法」?
很多人學佛多年 仍不知道「二法」真正指什麼?

《雜阿含經 213》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爲汝等演説二法。諦聽善思。
何等爲眼.色爲二。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爲二。是名二法

《大方等大集經 》是人能觀二法。所謂眼.色乃至意.法
《佛説無言童子經》何謂有二。有 則名曰二。耳聲 鼻香 舌味 身更 意法。是名曰二。


真正的「二法」其實是指:「六根」對應「六塵」
執著有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即是有二法。這就是身見

許多人以為「二法」是指:善惡,黑白,對錯,男女,斷常.....諸如此類「二元對立
其實「二元對立」是從「二法」發展出來的六十二見範圍。
眾生因為執著有眼耳鼻舌身意,因此生出六十二見
譬如 邊見.常見 斷見.見有 見無....都是六十二見的範圍

《大方廣佛華嚴經 》因身見六十二見等諸煩惱。
《瑜伽師地論》依止身見以爲根本。便能生起六十二見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4-7 09:47:23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4-7 10:04 編輯

《雜阿含經 306》
有二法。何等爲二。眼.色爲二。如是廣説。乃至非其境界故。
所以者何。眼.色緣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倶生受想思。此四無色陰。眼.色此等法 名爲...
又如是説。我眼見色。我耳聞聲。我鼻嗅香。我舌甞味。我身覺觸。我意識法...
是則爲。是則爲誌。是則言説。此諸法皆悉無常有爲思願緣生。
無常有爲思願緣生者。彼則是

《佛本行集經》名色皆是虛妄因. 内外根塵患本


六根對應六塵。此「二法」就是「」的源頭
因此佛經說,六根/六塵,不再有六根對應六塵,如此即是解脫。得第一義諦。

《大方等大集經》以眼.色二倶離故。乃至意.法亦離。則入第一義
《佛説大乘菩薩藏正法經》由是眼.色二取解脱。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二取解脱。 無取無著 無依止 解脱。


真正的「不二法」是指:不再有六根對應六塵
六根六塵不再對應,我們將不復見世間森羅萬相,因此亦證得「無相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4-12 10:26:27

很多人喜歡講三法印: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寂滅涅槃
但似乎少有人真的懂「諸法無我」是指什麼?

《雜阿含經 272》
如眼耳鼻舌身。意法因縁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倶生受想思。此諸法無我 無常。乃至空我.我所

《雜阿含經 273》
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等諸法非我 非常。是無常之我。非恒非安隱。變易之我
如眼耳鼻舌身。意法因緣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諸法無我 無常。乃至空我.我所


佛陀說「諸法無我」,這是在講:
六根對應六塵 引發心法(受想思)。這種以五陰形式所構成的我,並不是真實的我

《百喩經》生死夜盡 智慧明曉。知五陰 無有真我
《大法鼓經》若遇諸佛聲聞緣覺。乃知真我。如治病愈。其目開明。


佛陀說「諸法無我」,目的 是要告訴眾生:
不要誤認五陰 是真實的自己。
必須滅五陰,無五陰,才是真實的自己

《別譯雜阿含經 卷第十 (196)》斷五陰已。不復受生。寂滅無想。是無生法。
《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世尊無五陰。 四大及諸入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4-12 10:32:41

《雜阿含經 273》
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俱生受想思。此等諸法非我 非常。
如眼耳鼻舌身。意.法因緣生意識。三事和合。觸俱生受想思。此諸法無我 無常。


很多人不懂五陰是如何運作的?
五陰 就是從「根」與「塵」對應 開始的。 色陰
因此佛經說【根.塵】是患本。根塵對應 是顛倒的開始

《佛本行集經》名色皆是虛妄因。内外根.塵是患本

《大寶積經》以者 名為顛倒
《一切如來大祕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羅經》根.境相緣 便成貪著。


根塵對應...觸生受想思】這就是一個完整的五陰
每個人在「根.塵」相對的當下,就已經是活在 無明妄想
《雜阿含經 334》
眼.色不正思惟。生於。彼癡者是無明...
耳鼻舌身意 亦如是説。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4-12 10:57:13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4-12 12:52 編輯
五陰 就是從「根」與「塵」對應 開始的。 色陰

《中阿含經 卷第七(30)》
內眼處及色。眼識知外色。是屬色陰
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如是觀陰合會。

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
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如是觀陰合會。


上面阿含經文就是在說明五陰發生的順序。
根塵識三和合】是屬色陰。然後接著生受想思

色陰 是五陰的先發
若沒有一開始就阻絕【根塵相對】,說要滅五陰 是絕不可能的。
因為【根塵相對】後的刹那間 很快就五陰俱足了。
---------------------------------------------------------------------------------

常聽到一些人說:看只是看,沒有任何想法
他們以為這就是無五陰??.....根本是無知的想法。
舉例來說:看到母親當下,他已經認得那是自己的母親。這就是想陰
愚癡者才會自以為 真有「看只是看」這種事

滅五陰的方法 不是搞腦筋急轉彎,在那邊打妄想 講風涼話
而是必須依照佛陀所教的方法【眼耳鼻舌身意】去修行
離眼耳鼻舌身意後 就不會有根塵相對。如此就不會觸發五陰

《大乘入楞伽經》
如來即是正等覺體。
正等覺者永離一切諸根境界。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云何止息。永滅根境故。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