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十三卷)2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拉布拉    時間: 2020-11-9 05:51:45     標題: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十三卷)2

二障在此地跟諸位略說一下,煩惱本身就是障,所以叫做煩惱障。那麼說到煩惱,它的頭數太多了,真是無量無邊,


四弘誓願裡面說煩惱無盡誓願斷。那麼佛經裡面有說八萬四千種煩惱,這個是真的,一條一條確實有這數字的,


不是隨便講的,諸位在佛學大辭典跟教乘法數裡面都可以查得到,確確實實列了有八萬四千條。可見得八萬四千條還不能包括,


還不是完全的數字,已經佛就說了這麼多了。但是在教學來說,八萬四千一條一條地說不勝其煩,太麻煩了,所以就把它歸納,


歸納成百八煩惱,歸納成一百零八,將八萬四千歸納成一百零八類,那麼這個在研究討論當中就比較方便得多了。可是百八這個數字還是多,


我們要講起來還是占很長的時間,還是很囉嗦。那麼天親菩薩為了便利於初學,所以又將它歸納,歸納成廿六,這是我們平常一講到煩惱都說這個廿六類。


廿六類裏面有六種叫根本煩惱,廿種叫隨煩惱,就是隨同根本煩惱而起的,那麼這個在百法明門裡面,它就是這樣的歸納法。



那麼根本煩惱裡面就是貪、瞋、癡、慢、疑這個五種。另外一種叫惡見,就是不正當的見解,錯誤的見解,不但錯誤,很惡劣,


叫惡見。其實這個惡見就是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就是這個五大類。通常我們講見思煩惱,


見思煩惱就是百法裡面講的六種根本煩惱,有了這些東西我們的心就迷了,就不覺了。除了煩惱障之外,還有一種叫所知障,譬如說阿羅漢、


辟支佛,他煩惱障斷了,為什麼他還沒有菩提心呢?因為他有所知障,他所知障沒破,所以阿羅漢沒有菩提心。但是比我們那他是高明太多,


我們是兩種障礙,他只有一種,就是說他的障礙比我們輕得多。所知不是障,所知本身不是障,那麼障礙所知的這一種障礙,我們叫它做所知障。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