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十三卷)4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拉布拉    時間: 2020-11-9 05:53:36     標題: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十三卷)4

我們今天意不誠,所以才提出誠意的這種教學;心不正了所以才提出正心,如果意也誠、心也正,再說這個話不是累贅了,


沒有意義嘛!那麼如何能夠做到誠意正心呢?前面兩條就重要了,格物、致知。歷代有許多學者對格物說法就很多,


究竟怎麼個格法呢?司馬光說得很好,司馬光能夠說得好,是因為他學佛,他懂得佛法的道理,回過頭來再看儒家東西,


那眼睛就放光了,他就看出來了。物是什麼?物就是煩惱,物欲呀!格是什麼?格是克服,格殺,跟我們佛經裡面講阿羅漢的三個意思,


阿羅漢的三個意思裡頭有一個叫殺賊,賊是什麼呢?煩惱賊,就是要把煩惱斷掉,要把煩惱賊殺掉。



所以有一些人不懂得,甚至於很多學者,這大學教授們看到佛經的註解阿羅漢殺賊,佛教不殺生,阿羅漢還開殺戒?他搞錯了,


他弄錯了,那個賊是指煩惱賊,並不是指外面的做強盜的,做小偷的,不是指他們。煩惱賊。所以格物就是格殺物欲,


換一句話說,叫我們在一切五欲六塵的境界裡面不起貪心,不起貪瞋癡,這個就是格物。所以司馬光,我相信他這個靈感是從佛經裡面得到的,


那麼拿這個來解釋格物,這個就太明顯了,真的是意思非常地明確,明白正確,那麼與後面的誠意正心真正能夠相應。而致知正是破所知障,


跟佛法講的實在是不謀而合,格物就是佛法裏面斷煩惱障,致知就是破所知障,這兩種障礙除了之後,菩提心就現前了,所以誠意正心才能夠現前。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