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十四卷)12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拉布拉    時間: 2020-11-13 05:41:59     標題: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十四卷)12

他是跟那些宮女,隨到國王去遊玩的時候,這個仙人在山洞裡面修行,被這些宮女發現了,發現就圍了一群,那麼他跟她說佛法,


國王一看到這個很生氣,什麼話也不說就把他凌遲處死,他也沒有做惡事,這個是忍辱度的圓滿。那個歌利王是誰呢?


當時是菩薩遇到這個事情了,不但沒有一點瞋恨的心,而且發大慈悲心,我將來成佛得道的時候,一定要先來度他,


沒有怨恨心。這個人就是後來的憍陳如尊者,釋迦牟尼成佛了,憍陳如是他弟子,憍陳如的前身就是歌利王。所以你要看看佛本行經,


他最初度的憍陳那五比丘,過去式都是他的怨家對頭,他是遇到這些人成就他自己的道業,成就他自己忍辱波羅密,成就他自己的慈悲喜捨,成就他自己的無量智慧,定慧都是從這兒修來的。



所以我們現在的人沒有辦法修行,稍稍遇一點點不如意的事情,他馬上就捨離了,換句話說,經不起考驗。就好像你學校念書一樣,


老師一來考試,趕快躲避,不要讓他考,念了十幾年一次考試都沒有參加過,所以永遠畢不了業。為什麼?怕考試嘛!


其實這一些緣就是天天在考你,學佛功夫從那裡練呢?叫歷事練心,在一切事一切人裡頭去鍛練,練你的定,練你的慧。


你遇到境界就捨掉,就跑掉了,他怎麼會成就呢?釋迦牟尼佛要躲避提婆達多,不是不能躲避,能躲啊!他為什麼不躲呢?


他正好要藉他來鍛練自己,使自己道業能早一天成就,這個才是真正有智慧,真正聰明啊!什麼樣的境界都不需要躲避,


對自己決定是有利而無害。你要認為對你是不利,那你大錯特錯了,你自己錯了,這個就是見解上的錯誤,你內心裡頭有煩惱,有業障,障住你自己。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