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十七卷)2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拉布拉    時間: 2020-11-20 05:31:32     標題: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十七卷)2

譬如佛在六念裡面就明白指示我們要念天,不但念三寶、念戒,還得要念天,有這一個項目。天人秉十善業道、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四禪八定,這種因行他才能夠得到天人的果報,這個是我們應當要隨喜的。至於三途那有什麼善可言呢?


下面寫了,「三途苦趣有何善可論乎。今所以云乃至一塵,我皆隨喜。」底下這兩句說得好,「彼雖極苦,不得謂無一塵之善也。」


一塵是比喻小,他再苦,縱然墮到地獄,不能說他一點點善都沒有,不能這麼說法。如果有一點點善,我們就隨喜他這個善念,隨喜他的善心,隨喜他的善行,意思是在此地。



再看下面經文「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這一段是講隨喜二乘,就是阿羅漢與辟支佛;


雖然這兩種我們都叫他做小乘,小乘偏重在自利,慈悲心少,不是沒有慈悲心,他有,比菩薩少得太多了,那麼他也有善。


就聲聞來講有四果四向,四果四向除了第四果,就是阿羅漢果之外,都叫做有學,就在求學的時代都叫有學;四果阿羅漢,


那小乘是畢業了,就叫做無學,他所修學的東西學完了,沒有得再學了,所以叫無學。那麼在大乘法裡面就是十地菩薩,


法雲地的菩薩叫無學,九地以前都叫做有學,那是菩薩,底下一段會念到。無論他是在因地或是果地,有學是在因地,無學是果地,


他已經證果了,就是證最後的果,不是初果、二果、三果,初果二果三果都叫做學地,都是在因地,四果才是真正的果地,那麼他所有的功德我皆隨喜。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