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二十卷)4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拉布拉    時間: 2020-11-30 06:55:22     標題: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二十卷)4

此地解釋「言常隨佛學者」,這個意思是說,「托佛從因至果,所歷之行,所為之事,為我所緣之境,引出自心之志,隨而學之。」


其實這就是我們中國古人垂誡我們的見賢思齊,看到佛,他是人修成的,他能成佛,我也能成佛,所以我們供養佛菩薩這個意思不能疏忽。


我們每天看到佛像,自己想到我們要成佛,他是佛,我也是佛,供養菩薩,他是菩薩,我也是菩薩,我也跟他一樣,這叫真供養。


有一些人很謙虛,他是菩薩,我一身罪業,我怎麼敢跟他比呀!這糟糕了!菩薩要是知道了要搖頭,沒有法子,這不叫供養。


真供養是拿他來作榜樣,我要學他,我要學得跟他一模一樣,這是真供養,一定要懂這個意思,千萬不能謙虛。佛菩薩希望你早早成佛、


成菩薩,並不希望你老當眾生去伺候他,做他的徒弟,沒有這個道理。這個托就是以他作一個榜樣,看看佛從初發心一直到成無上道,


他怎麼修的;這個中間他所經歷的些事,所造作的些事,在事相裡如何來修行,這些統統是我們的榜樣。



尤其在這一部華嚴經,善財童子做了一個很具體的表演,善財童子一生成佛,肉身成佛,一生的事情。你看看他從初發心,


這要在四十華嚴裡頭從要第一卷看起,第一卷講善財童子出生的情形,一直到以後遇到文殊菩薩跟他求學,從文殊菩薩畢業出來之後,


在社會上服務,服務就是參學,五十三參,你看他在日常生活當中待人接物,如何運用最高的般若智慧,在一切人事裡面完成自己圓滿的智慧,


無上的定功,他成就了。五十三位善知識就是代表各種不同的人、物、環境,諸位要曉得這是一部真正的生活教育。這五十三個人代表社會裡面有出家修行人、


有菩薩、有聲聞,也有外道,也有魔王,好人壞人都有,各種職業都有,各行各業,男女老少,統統都有,就是我們從早到晚所遇到的。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