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二十八卷)18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拉布拉    時間: 2020-12-26 08:34:49     標題: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二十八卷)18

到那裡去找啊!學生來跟你學,他要能把你所講的道理能做到百分之一就不得了了,如何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確不容易。



我們看歷代祖師的傳授,像達摩祖師是一個標準的例子,他在少林寺等了九年等到一個學生真正想跟他學的,


他把法傳給他,他就走了,為什麼呢?他看得很清楚,他在中國要度眾生的機緣就這麼一個人,這一個人已經來了,


已經度了,沒事了,別的人不肯跟他學,他就沒有多住的必要了。如果慧可大師再過幾年再遇到他,他就又得要多住幾年。


我們讀玄奘大師傳記,玄奘大師到印度去求學的時候,他的老師戒賢論師壽命已經很高了,他也是要走了,結果是彌勒菩薩告訴他的,


說他有個學生,中國人玄奘大師,現在才在長安剛剛出發,要三年才能到這裡,你不能圓寂,你要等他,等到玄奘大師到了,法學完了之後,他才可以走,這就是請佛住世。



所以真正請佛住世就是真正想學,真正肯學。我們憑什麼去請他住世?我造一個好宮殿,拿多少金銀財寶來供養你,把他留住,


那留不住,如果這個留住,這個佛是個貪佛,因為他貪圖利養他才住世,那有這種佛呢?佛沒有貪心,佛只有慈悲心,


慈悲心就是有真正肯學的人,那他非住世不可,非留下來不可;我們的心稍稍懈怠、稍稍懶散,就留不住了。


所以這個偈子裡面重要的兩句就是至誠,我悉至誠而勸請,以至誠心,至誠心就是要跟佛學,自己以至誠心來跟佛學,佛住世為他講經說法,大家得利益,大家都旁聽的。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