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學佛者的信念11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拉布拉    時間: 2021-3-17 05:44:53     標題: 學佛者的信念11

本經的組織與內容



學習一部經典,瞭解它的組織和內容,有利於把握其整體,及其思想脈絡。《普賢行願品》它的內容大體上來說,主要包括二個方面:一是長行,二是偈頌。



長行是前面散文部分,偈頌是後面詩歌部分。偈頌基本上重覆長行的內容,但它的重覆並不完全相同,在語言上表現的比較精煉,而內容方面還有一些新意。



《普賢行願品》的整體內容,主要是由十大願王組成。十大願王是:「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普賢行願品》,主要是由以上十個問題組成的。



第二章、序分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讚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



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菩薩的資格考察



一般經典的開頭,總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什麼地方、幹什麼。可是《普賢行願品》沒有這個開頭。為什麼沒有呢?前面講過,這部經是《華嚴經》中的一品,



一個部分,我們現在是從中間開始的,不是開頭。這一段經文有點序分的味道,先把一種一種的行願說出來,後邊依次解說,像是一本書籍的總目。



「爾時」,是指佛陀說法的那個時候。「菩薩摩訶薩」,是梵語。菩薩是覺悟的有情,不但自己覺悟了,也要使眾生覺悟。菩薩摩訶薩,是指大菩薩。



菩薩與阿羅漢的區別在於:菩薩自己覺悟了,並發心去幫助世界上所有的人,希望他們也能覺悟。相反的自己覺悟了,不去幫助別人,沒有去度化眾生,就證入了,稱為阿羅漢。佛跟菩薩又有什麼區別呢?



佛的覺悟是圓滿的覺悟,而菩薩的覺悟還沒有圓滿。就像十四以前的月亮和十五的月亮相比,雖然它們也放光,但是有缺陷的。而佛的覺悟如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園,它放出的光是圓滿的。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