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是三位研究「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的科學家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 和Michael W. Young,他們發現了由晝夜蛋白水平漲落主導的晝夜周期分子機制,解釋了許多動植物和人類是如何讓生物節律適應晝夜變換的。生物鐘調節身體重要功能,在心血管系統、腎功能、代謝、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和生殖系統的調節和疾病風險方面,統統都是由生物鐘在管理。三位科學家通過精密的實驗得出的結論是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引發疾病;挨夜將造成大腦開始吞噬自己,而調節節律的關鍵基因失效後,會有機會促使腫瘤發生。科學研究顯示,當夜間人們進入睡眠狀態時,大腦會分泌出褪黑激素(melatonin),這種激素在深夜11點至次日凌晨分泌最為旺盛,天亮之後便會停止。褪黑激素的分泌可以抑制人體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使血壓下降,心跳速度減慢,心臟得到休息,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消除疲勞,甚至還可以起到殺死癌細胞的作用。另外,黑素細胞刺激激素(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 ,也是要入睡了才活躍,這種激素會影響身體其他荷爾蒙的運作,對身心健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