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學佛者的信念161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拉布拉    時間: 2021-4-16 05:39:08     標題: 學佛者的信念161

3、念僧:念僧不是叫你們三天兩頭,來看柏林寺這二天有沒有做佛事。給師父搞些好吃的東西。念僧的目的在於親近善知識,修學佛法。



如果你不學佛法,只懂得給師父買些好吃的東西,師父也很高興,不過對你們修學上沒有多少好處,最多為自己種點福田。但親近善知識的意義,不在這裏。親近善知識,是為了學習佛法、樹立正知、正見,這才是最重要的。



4、念戒:就是學戒、持戒、想著戒。作為學佛的人來說,要明白事理。哪些事應該做,哪一些事不應該做。要有是非觀念,要有分別心。



我們學佛法,有的人說,哎呀!不能有分別嘛。這裏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學佛如果善惡不分,是非不辨,自己掉進深淵裏邊去,自己還搞不清楚,就可怕了。



學習佛法不僅要有分別心,而且要有大是大非,大榮大辱、大得大失的心。學佛法要知哪些是真理?哪一些是錯誤?哪些是正道,哪一些是邪魔外道?



如果一個學佛的人,是非不辨、善惡不分,聽了禪宗的兩個公案,似是而非,一天到晚把不要分別掛在嘴上。這種人是最危險,最糟糕的人。自己走到邪路上去,還不知道。



是不是?自己已經掉在深淵裏邊去,還叫別人不要分別,跟著他跑,那是罪過!念戒是要我們時刻注意,哪一些事應做,哪一些事不應做。



5、念施:是布施。種福田,有恩田、淨田、悲田三種。種福田不僅針對三寶,還包括自己父母,有恩、無恩於我們的一切眾生;還有那些貧窮、有困難的人,我們應該以一種慈悲心去布施供養他們。



所以,學佛的人,不僅僅是對師父、三寶好。普賢行願品的核心是以眾生為主。「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即是隨順供養諸佛,使眾生歡喜者,則令如來歡喜」。



若能承事眾生,即是承事如來。尊重眾生,就是尊重如來,供養眾生就是供養如來。讓眾生生歡喜,就是讓如來歡喜。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要有平等心,不起分別心,供養師父和供養眾生一樣,反正師父嘛,餓不死的。但世界上還有很多的眾生,他們中比寺廟困難的人很多啊。



寺廟是大家種福田的地方。比如蓋廟、塑佛像,在經濟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有必要為寺廟出一些錢,廟蓋好後,為大眾提供修學佛法的條件和環境。



當然蓋廟的意義,還是為社會和眾生服務。寺廟脫離社會、脫離眾生,寺廟存在的意義就不大了。這是念施。



6、念天:念天不是叫你想著天上的福報那麼好,哪一天,自己能生到天上去,跟天人享福報去,不是這樣的。念天是說,要想到天上的人,他們能升天的原因,



是種下了福,通過念天,我們要修五戒十善,深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自己未來的生命,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4-16 15:55:00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4-16 18:01 編輯
我們學佛法,有的人說,哎呀!不能有分別嘛。這裏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學佛如果善惡不分,是非不辨,自己掉進深淵裏邊去,自己還搞不清楚,就可怕了。

佛陀善能明辨是非、對錯。所以才會勸大家「眾奉行,諸莫作」
由此可知,佛法所說的「不分別.無分別」並不是指:
叫你 不要分辨黑白、是非、善惡、對錯、真偽、長短、高低......

佛法所說的「分別」其實是指「分別萬物」
1. 佛法說「本來無一物」
2. 眾生卻說「有萬物」。然後在萬物中 做出種種分別:這是大 這是小_這是黑 這是白_這是好 這是壞_這是黃 這是綠_這是我的 這是你的......

若沒有妄見萬物﹐就不需要分別這是什麼,那是什麼.....
所以大家要搞清楚,問題源頭是在「妄見萬物」。問題源頭並不是在「分別」

《大乘入楞伽經》所見皆無相。愚夫妄分別
《大乘入楞伽經》真實中無物。 云何起分別

《入楞伽經》眾生妄分別無物而見物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