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學佛者的信念166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拉布拉    時間: 2021-4-17 07:34:33     標題: 學佛者的信念166


「智行普修功德力」。講的是功德力。成佛就是一切功德的圓滿!功德的成就,是福德、智慧、修行達到圓滿。功德怎樣修啊?



這裏告訴我們」智行普修「,就是要用智慧去指導我們的行為,離開智慧修功德,你的功德只是人天福報,不能成為成佛的資糧。



這種功德是有漏的。我們只有用智慧去引導修行,產生的功德才能成為我們成佛的資糧。



「威神普覆大慈力」,講的是大慈大悲的力量,把眾生從煩惱痛苦、迷茫的深淵裏邊拔出來,這是慈;悲,是給眾生快樂,讓眾生歡喜。



佛教的慈悲,與儒家講仁,西方基督教講博愛。頗為相似,因而容易引起混淆。其實,佛教所講的慈悲比其他宗教所講的仁愛啊、博愛啦的層次要高。



基督教的博愛物件為人類,他們不愛眾生。他們說,牛馬豬羊是上帝造下來,供給人吃的。可見他們的博愛是有限的,他們的慈悲心只針對人類而言,對其他的眾生就談不上博愛。



就人類而言:僅限於信仰上帝的人,對異教徒就不會去愛了。不愛上帝的人,上帝會把他打下地獄中去的。這種博愛是有條件的。



佛教的慈悲是針對一切的眾生。《普賢行願品》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把一切眾生視為一體,沒有任何條件地去為眾生服務,給眾生歡樂;甚至包括蚊子、



蟑螂、老鼠之類的動物,我們對它們都要布施大慈大悲,我們不僅保護它們,不去傷害它們,而且還要供養它們。還有我們對大自然的一花、一草都要起悲心。



佛教的慈悲,不分親、疏、遠、近、冤親平等,無條件的把眾生和自己看成一體。眾生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眾生的快樂,就是自己的快樂。所以,佛教慈悲心是何等廣大啊!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1-4-17 15:28:55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4-17 15:46 編輯
佛教的慈悲是針對一切的眾生。《普賢行願品》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把一切眾生視為一體,沒有任何條件地去為眾生服務,給眾生歡樂;甚至包括蚊子、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復次慈氏。有三種。一眾生緣慈。二法緣慈。三無緣慈
云何眾生緣慈。若初發心 遍觀有情 起大慈心。
云何法緣慈。若修行時 觀一切法。名法緣慈。
云何無緣慈。得無生忍。無有二相 名無緣慈。慈氏當知。此即菩薩摩訶薩 住真法界大慈心也。


佛法說,證無生法忍 無二相後,你才會俱有「無緣大慈心
所以, 只有菩薩摩訶薩和諸佛 才俱有這樣的「無緣大慈心」

若你仍是眾生,你所發的慈心 即稱為「眾生緣慈」。不能稱為「無緣慈」
譬如,一個佛教徒,一個基督徒。兩人所發的慈心 都是稱為「眾生緣慈」。
所以這與宗教無關。而是與證量有關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