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欲求仙者,先去三屍 [列印本頁]

作者: 力寶龍    時間: 2021-6-23 01:01:17     標題: 欲求仙者,先去三屍

欲求仙者,先去三屍

欲求仙者,先去三屍。歲次辛丑二月初一日庚申,《守庚申》

守庚申,煉丹術(外丹)術語。乃起源於道教避三屍之說。“三屍”又稱“三蟲”,道教說人身皆有三屍蟲(又稱三彭、三蟲),能記人過失,每逢庚申日,乘人睡時將人之過惡稟奏上帝。其概念源於漢代緯書。《河圖紀命符》曰:“人身中有三屍。三屍之為物,實魂魄鬼神之屬也。欲使人早死,此屍當得作鬼,自放縱遊行,饗食人祭醱。每到六甲窮(當為庚)日輒上天白司命,道人罪過。過大者,奪人紀,小者,奪人算。故求仙之人,先去三屍。恬淡無欲,神靜性明,積眾善,乃服藥有益,乃成仙。”


守庚申亦稱“守三屍”,“斬三屍”。指于庚申日通宵靜坐不眠,以消滅“三屍”。故此日之夜晚應不睡以守候之,此即守庚申的由來。三屍蟲中之上屍名青姑,中屍名白姑,下屍名血姑;或說,上屍稱彭踞,中屍稱彭躓,下屍稱彭矯。

雲笈七簽卷之八十記載:上屍青欲,自號彭倨,變化九種,鳥頭蛇軀。混沌無心,或沉或浮。貪欲滋美,華色自居。走作魂魄,司人過咎。斷人命根,氣散神遊。放浪三宮,小蟲無劬。

中屍彭質,號曰中黃。愛欲自居,依腹逃藏。沉浮變化,形無常方。執人魂魄,走作三宮。赤子馳競,使人發狂。欲性喪神,罪由小蟲。

下屍彭矯,貪欲自榮。白色混沌,體無常形。依人兩足,亢□動人情。言白得失,走作魂靈。三宮擾亂,赤子不寧。


這是說明了三屍對人的危害。從而對人一生中為什麼會出現各種貪婪、各種喪失良心道德、各種食色貪欲的現象提出了描述和解釋。可以說是古代道家在人的行為的發生原因做出的卓越貢獻。可以與今天的科學研究相對應。比如,下屍的存在可以對應今天的流行語言“下半身動物",在道學裡的解釋就是彭矯過於壯大,導致人的理性思維出現混亂,從而做出衝動不明智之舉。為了應對這些現象,古代道家研究者提出了應對辦法。方法之一就叫守庚申。

東晉葛洪《抱樸子內篇•微旨》已引《易內戒》《赤松子經》及《河圖紀命符》言三屍之性質及危害,又在《遐覽》中著錄《三屍集》一卷,表明魏晉道教已 視滅三屍為修道所必需。其後,南北朝至隋唐間,又有 不少道書專論三屍及守庚申,《雲笈七簽》引錄為“庚申部”,載卷八十一至八十三。其《太上三屍中經》雲:“人之生也,皆寄形于父母胞胎,飽味於五穀精氣,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屍九蟲,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日,上告天帝,以記人之造罪,分毫錄奏,欲絕人生籍,減人祿命,令人速死。上屍名彭保,在人頭中,伐人上分,令人眼暗、發落、口臭、面皺、齒落。中屍名彭質,在人腹中,伐人五藏,少氣多忘,令人好作思事,峨食物命,或作夢寐倒亂。下屍名彭 矯,在人足中,令人下關搔優,五情勇(湧)動淫邪,不能自禁。”《中山玉櫃服氣經》稱上屍名青姑,中屍 名白姑,下屍名血姑。所述罪過大同小異。


許多道書載有消滅三屍的方法,除以辟谷服氣、符咒、服藥以驅除三蟲外,主要為守庚申。《三屍中經》雲:“凡至庚申日,兼夜不臥,守之,若陡體疲,小伏 床數覺,莫令睡熟,此屍即不得上告天帝。…經曰:三 守庚申,即三屍振沒,七守庚申,三屍長絕。”

《神仙守庚申法》云:“常以庚申曰徹夕不眠,下屍交對,斬死不還;複庚申日徹夕不眠,中屍交對,斬 死不還;複庚申日徹夕不眠,上屍交對,斬死不述。”

來源:道站


附件: 91-1.jpg (2021-6-23 01:01:00, 25.16 KB) / 下載次數 1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k0NDEzNzF8OGM3Nzc5OGZ8MTc1NDM2ODAxMXwwfDA%3D

附件: 91-2.jpg (2021-6-23 01:01:00, 39.91 KB) / 下載次數 8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k0NDEzNzB8MDc4YTU0Y2V8MTc1NDM2ODAxMXwwfDA%3D

附件: 91-3.jpg (2021-6-23 01:01:00, 43.44 KB) / 下載次數 7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k0NDEzNzJ8N2JhZTc2OWF8MTc1NDM2ODAxMX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