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在我最好的時光,遇見了最好的人:祂對我的應許,用五年時間來答應 [列印本頁]

作者: 官不聊生    時間: 2021-8-4 01:24:01     標題: 在我最好的時光,遇見了最好的人:祂對我的應許,用五年時間來答應

在我最好的時光,遇見了最好的人:祂對我的應許,用五年時間來答應

這是一段橫跨5年,而歷久彌新的記憶;這是一個超越5年,而始終如一的故事。

一切要從5年前,我決定去臺灣留學說起。



1、此時那年從頭說起

十一月的深圳,雖過了立冬時節,卻完全不像北國那樣徹底沒入寒冬,只是沾上了一絲涼意,伴隨早晚襲來的涼風。

偶爾的豔陽高照,還會讓人懷疑起初夏臨近。

正是在這樣不冷不熱的時候,我等待著我的姊妹,從一關之隔的香港過來會面。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是人類歷史上刻骨難忘的大事記,但絕對已成為我個人生涯中的分水嶺。

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我剛剛轉換一段工作,從一個小有成就的領域,膽大妄為跳躍到一個全新的領域。

但新的公司新的業務,加上快速周轉的節奏,還是給我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工作適應期我都疲於應付各種層出不窮的任務,甚至一度連續多月無法休假。

但我無論如何不會想到,去年一刻難停的工作,到了今年受疫情影響變得清閒不已。

正如去年的我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今年會遇到一個人,她正是我近5年前一見鍾情的那個人,

而在這之前,我們已有2年失去聯絡。


2、一切的安排早有預備

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無關乎大風大浪,但也不乏坎坷與順遂交織。

一路走來,莫名感受到神在我身上,預設的許多奇妙恩典。

記得大學畢業前,我憑著自己的小聰明,不僅申請了海外留學,還面試了國內的公司作為二手準備。

神給了我亞洲首府最熱門專業的Offer,也同時給了我國內好幾家知名企業的聘書。

在我為自己階段性的成就沾沾自喜,躊躇滿志踏上人生新征程的時候,

一切又因為一些意外狀況,最終讓我失之交臂。


我失去了第一選擇,也與二手準備徹底告別,

從大學三年級開始,籌畫已久的生涯發展,在我倉促進入一家穩定的國企後,步入殊途。

也因此,畢業後兩年的工作生涯,平淡如水。

僵化的國企體制,讓我不需要為工作上的業績疲於奔命,

而較強的同理心,讓我很順利就獲得了主管與同事的信賴。

國企的工作雖然平淡,卻也因其穩定無憂的特質,吸引無數人的嚮往。


但我的內心持續有個聲音響起,我志不在此。

過往錯失的成功之路,以及半途而廢的努力,都讓我心猶未眠。

即便眼前的工作順遂,但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註定不屬於我的追求。

於是,我開始向神禱告,內心又逐漸出現一個聲音,鼓勵我繼續去臺灣留學。

臺灣一方面是,我大學畢業時,所嚮往的留學選項之一,

一方面也因其文化近似、民風純良,給予我莫大的興趣。

大學時期,我認識了不少來自臺灣的交換生,相談甚歡的經歷,讓我對臺灣人充滿好感。

臺灣亦有我喜歡的無數作家,三毛、李敖、龍應台等等不一而足,那片美好的土地,孕育了富饒的文化與思想。

最終,繼續去臺灣深造的決定,在我母親某一個晚上打電話告訴我說,

她禱告後有感動要支持我,繼續念研究生的時候,得以真正成為我行事曆上的待辦事項。


3、故事的開始,都有一個主角

一切都很順利,我申請到了喜歡的專業,從國企辦理了離職。

與校園小別又將重逢的喜悅,交織著對偶像劇中綿軟社會的嚮往,

伴隨著我的行囊和心情,終歸踏上了臺灣這片土地。

一切也都在情理之中,短暫的職場歷練,沒有鈍化我思考問題的能力,

反而,讓我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校園課堂中,純粹而不摻雜利益的思辨,

令我得心應手之餘,非常享受與當地同學相處的時光。


我認識了不錯的朋友,也把握機會,走馬觀花,感受了臺灣不少的地方。

來時憧憬關於臺灣的一切美好,因為計畫停留的時間短暫緊湊,化為了與臺灣友人遊玩時的步履匆匆。

即便如此,很多地方於我宛若驚鴻一瞥,在我記憶中揮之不去。

我至今會想起,淡水雨後的夕陽漫天無際,總是抹紅過客萬分沉醉的雙眸;陽明山上的草原連綿不絕,總是撩撥遊子縱情馳騁的心弦。

我永遠無法忘記,三五好友在基隆河畔席地而坐,一齊等待101大樓的跨年煙火與倒數,那種揮別舊事,迎接新生的憧憬令人幸福;

我也記得,夏日的夜晚,在寶藏岩的小茶館以茶敘事,看著窗外遠處高速路上的車輛川流不息,快節奏生活下的喘息令人放鬆。

彼時的我們,享受著當下,暢想著未來,夜市不覺晚地一攤一攤晃,九分芋圓來了三碗無法告別,即便椰林大道走過三遍不想回家。


幸運的是,在我最好的時光,遇見了最好的人,而遇見最好的人,才成就了我最好的回憶。

只是這段回憶中,摻雜了濃烈的遺憾。

我常常想,如果沒有遇見,那個令我朝思暮想的姊妹,

我不會發現,我在臺灣完美的生活,尚存一絲遺憾。

然而,當我真正遇見,那個令我朝思暮想的姊妹,我的生活刻下一道難以磨滅的遺憾。


記得初見姊妹,是我來到臺灣,參與召會學生的聚會。

彼時姊妹剛上研究所,看起來特別單純可愛,白白淨淨的外表,加上穿著一身白色衣服,在人群中分外醒目。

當她笑起來的時候,眼睛甜美又溫柔,如櫻花般明媚而又富有層次的笑容,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我一面想著,怎會有如此可愛的女生,一面又覺得,若是她能成為我的姊妹,該有多好。

說來也怪,同時我又隱隱有種確信,她應該就是我未來的姊妹,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我「此行的意義」。

只是對於我們才第一次見面,甚至還沒有過對話而言,我的聯想似乎過於豐富,我也就自然地停止了思緒。


巧合的是,她跟我就讀同一個學院,理所當然的我們在召會同一個小排聚會,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接觸。

姊妹有很多的優點,無論在課堂中,還是在小排的配搭服事中,都能看出她為人一絲不苟的習慣,以及處事積極熱忱的態度。

可惜,對於前來臺灣留學的我,懷著過客的心態,即便發現自己非常喜歡她,也只是選擇遠遠觀看。

因此,當有召會的師母,關心我的感情生活時,

我心中所想的當務之急,是一定要在離開臺灣以前,逛遍每一個縣市。

至於跟哪位姊妹正式交往,則顯得遙不可及。


4、美好的事情,不會盡如人意

不過,當半年後,我在研究所的第二個學期開始,有師母再度問起我的感情生活時,姊妹在我心中浮現而來。

為此,我花費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來禱告。

而在這之前,在我20多年的人生中,我尚未有為婚姻向神禱告過。

之前的我,對自己充滿自信,從學業到感情,從來都希望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目標按部就班。

我從不擔心找不到喜歡的人,更不願意屈就自己,順服神在婚姻上的帶領。

我甚至覺得依靠神來預備婚姻,是走投無路時的無奈之舉。


姊妹,讓我第一次願意,為婚姻認真向神禱告。

我充滿期待地,等候師母的回音,我也為自己在神面前的屈尊禱告,渴求回應。

無論從天然性格,還是從個人情感,我都認為姊妹是最適合我的人,

我也自信地認為,實在找不到她拒絕我的理由。

這一等就是近3個月。

師母終於回覆我說,在她與姊妹的多次交通中,發現姊妹尚未將婚姻交托給神的帶領。

更重要的是,姊妹已有正在交往的對象。

只不過,雙方關於未來的態度,並不是很明確,到了該決定是否繼續往下走的地步。


知道這個消息,或許令人失落,也令人望而卻步。

不知為何,我的內心似乎依然存留一絲希望,堅信姊妹現在的交往對象,應該不會是她走到最後的人。

果然,事情有了轉機。

6個月後,師母告訴我,姊妹確實在考慮分手的事,

兩個人的感情,一直不太穩定,分分合合很多回,卻沒有明確的了斷。

然而這一次漫長的等待,依然沒有結果。


因為我希望儘快畢業回歸職場,努力將兩年的研究所計畫,壓縮到了一年半,能留在臺灣的時間也就屈指可數。

眼看將近一年的溝通,都沒有結果,

我在萬分焦慮中,最後選擇向姊妹直接表明心意。

我想確認自己的付出,沒有枉費,也想為自己的感情,畫上一個註腳,在臨走之前,了卻一個來台之後,一直縈繞心頭的願望。

不出意外,姊妹表示了委婉的拒絕,一如師母所告訴我的那樣。


5、離別總是期待重逢

設想過無數次的離別時刻,最後還是到來了,我返程的飛機,即將降落在上海浦東機場。

過年前夕,在臺灣還能感受到濃烈的暖意,到了江浙就只剩下刺骨的寒風,將近零度的氣候,令人顫慄。

我看著機窗外的夜色,萬家燈火,星星點點,一個繁華熱鬧的城市,卻帶給我一種,說不出來的落寞湧上心頭。


因緣際會,我得以去臺灣體驗了,一年半的留學生涯,無意中獲得了兩岸認證迷之尷尬的「陸生」身份。

限於兩岸關係的既定歷史原因,臺灣政府為留學陸生限定了嚴格的政策,等於宣告陸生來台,只能在課堂當個乖乖學生,且畢業後沒有任何留下來的可能。

即便如此,我努力爭取各種可能與合法的機會。

企業實習被禁止,我就申請課程相關實習;公家獎助學金被禁止,我就申請企業獎學金;兼職打工被禁止,我就挑戰創業競賽。留給陸生的機會,形同鳳毛麟角,我謹慎而認真地,在夾縫中克服一切。


總體而言,我在臺灣的經歷順風順水,唯獨姊妹成為我的遺憾。

我為此很多個夜晚,在校園的操場上,一圈又一圈獨自奔跑,臺北夜色彼時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如同我無法追悔的愛恨,提醒我遙不可及的理想。

我嘗試走遍臺灣每個鄉鎮每個角落,走到臺灣的東海岸,向我的求學生涯告別。

但我至終無法走到,姊妹心中的某個角落,也無法瀟灑地,向這段無始無終的感情告別。


看著機窗外的萬家燈火越來越近,這是中國大陸江浙一帶,我生長的地方,本應該是我最熟悉的風景,彼時看來卻感到陌生萬分。

前一日,在臺灣東海岸騎行的景象,尚且歷歷在目,當下已經被江浙的寒風,吹得直打趔趄。

一年半的留學生活,就像夢境一樣,一覺醒來,也就隨之消逝。

我卻有種樂觀的感覺,和臺灣的聯繫,只是暫時中斷,有個地方等我回去。


6、故事差點就到此為止

只是該直接面對的現實,還是需要面對。

我回到了國內某個繁華的城市,從事著繁忙的工作。

當下忙碌的生活,成為了我心緒短暫的喘息。

我時常還是會想起姊妹,偶爾通過師母關心她的近況。

那段時間,我的生活漫無目的,在現實與理想交替的作用下,躑躅前行。

生命的悲傷在於,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無論哪個地方,相遇、問候、結伴同行一段短暫的時間,然後就要各自告別,甚至莫名其妙的消失。

一切美好的憧憬,也隨著環境的改變漸漸消失,我所期待的,但從未發生過的美好的一天,逐漸成為繞梁餘音。


我回到大陸工作後,姊妹在最後一個學期,去了澳洲交換。

我因擔心她獨自在海外的生活,囑託師母對她噓寒問暖。

通過師母,我瞭解到在我離開臺灣三個月後,她終於恢復了單身身份。

師母出於對我的關心,將之當做一個好消息告訴我。

雖然我心中重燃希望,但依照過往一年多的溝通經驗,我想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拜託師母,一幅壯士斷腕的景象湧上心頭。


不過,姊妹的回應,將我最後的期待瞬間澆滅。

她表示畢業後,將參加召會的全時間訓練2年,之後還會繼續在召會全時間服事1年。

用一個遙遠的3年,來設定門檻,可能是最殘酷的拒絕。

考慮到師母的為難,以及我的心灰意冷,

勉強自己等到她生日那天,我心有不甘地送上祝福,終於下決心刪除臉書好友,而不再聯繫。


至此,追逐了兩年多的感情,告一段落。

我曾經單純的以為,和姊妹的溝通,只是時間的問題,等待向來是我的強項。

雖然不確定兩人的關係,是否會有一個令人喜悅的結果,

但出於對姊妹的喜歡,我依然選擇憑藉耐心,相信付出必有回報。

只是我並沒有料到,姊妹處理感情的猶疑未決,

使得她在與師母的溝通中,不過是以三五個月時間作為託辭,延遲了當下的糾結和拒絕。

而我一次又一次的等待,只是在重複同樣的結果與失望。


萌芽許多年的感情,還未抽枝生葉,就被扼殺在了春日的初陽下。

相比之下,我的事業發展扶搖而上。

回到大陸工作後不久,我就進入一家規模全國領先的醫藥企業,幫助公司管理數億價值不動產的規劃與經營,趁著產業的春風,正要開始一番作為。

對於職場新人而言,能夠負此重任,並代表公司出席一線客戶與政府談判,在產學研界出頭露面,確實是不可多得的機遇。


7、久別重逢總在不期而遇

工作的忙碌或多或少掩蓋了,姊妹所帶給我的哀傷,令我在無數個日夜以拼搏作為填充。

而當初向神禱告關於婚姻的尋求,經過這一次漫長而徹底的失敗後,終於偃旗息鼓。

我開始回到天然的努力,等待新的感情,相信認真的投入,可以換來值得的人。

新的開始,也讓我覺得可以藉此脫離失敗的過去,迎來不同的生活。

只是,當我憑著自己的能力去追求時,我依然無法左右任何結果。


2019年的年底,我經歷了一段短暫的感情。雖然最後無疾而終,但竭盡全力地付出,讓自己更加遍體鱗傷。

我明顯感覺到,神在我的感情生活中,設立了攔阻,讓我付出越多,失望越大。

這段經歷使我灰心喪志,也導致我對生活產生厭倦與懷疑。

不可思議的,絕望心境中的我,竟突然想起了姊妹。

此時的我們,應該已經徹底斷絕聯繫將近2年。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應該是這輩子,都不會再有聯繫。


我想起她,說不出原因,也絕不是在當下的遺憾中,緬懷過去的遺憾,

而是覺得似乎應該跟她聯繫一下,不為任何目的,只是單純地像朋友一樣寒暄。

我立刻告訴之前熟識的師母幫我打聽,師母並沒有表現出訝異,而是立刻就幫我問到姊妹正在香港的召會服事。

香港,緊鄰我所在的城市,我也沒有想到姊妹距離我如此的近。

只是香港召會並沒有我認識的人,無從知道姊妹具體的行程。


於是,像碰運氣一樣,我選擇在主日當天,親自過去參加聚會。

但即便我一連去了兩次,都沒有見到她。

冉冉升起的希望,又再度落空,可能是神為了避免,我們雙方在見面時的尷尬,刻意錯開了我們的時間。

無奈之下,為了禮貌性表示已經到訪,我在臉書上重新向姊妹傳送了,添加好友的請求。

不過請求一直沒有回音,我也就逐漸淡忘此事。


到了2020年春節前夕的一個夜晚,像往常一樣,我從公司回到住處,正卸下疲憊準備休息,

看到臉書上有新增好友的通知,竟然是姊妹!

毫無防備,原本以為不會再見到的名字,就這樣出現在了我的眼前,陌生而又熟悉,一下子勾起許多回憶。

這幾年,姊妹確實參加了召會2年的全時間訓練,目前1年正在香港召會服事。

曾經覺得無比漫長的3年時間,如今說來竟已成往事。

我暗暗地安慰自己,姊妹果然沒有騙我,也說話算話,非常守時。


原來她近期也經歷了,一段失敗的感情,

聽說最近我有到訪香港,或許是出於感動,就決定主動聯繫我。

兩個人在相近的時間,遭遇相似的苦惱,不約而同地想到對方,

不得不說是神安排的環境,讓我們經歷這一過程。

而我追求姊妹4年多,第一次收到她主動傳送的訊息,令人百感交集。

這次聯繫,不僅讓我們的友誼失而復得,也終於確認了我們的關係。

「耶路撒冷的女子啊,不要叫醒她,等她自己願意。」這句經節可能是最好的寫照。


8、遲來的應許沒有缺席

久別重逢的感情,令人倍感珍惜,歷經考驗的我們,終於可以抱頭痛哭,一起奔向前方的賽程。

然而沒想到,神給我們的考驗,還遠遠不止於此。

2020年初,史無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而來。

在我正要決定去香港與姊妹見面時,香港推出了封關的政策。

原本以為只是階段性的封關,沒想到竟成了我們一直無法見面的阻礙。

實際上,整個2020年,我們都在迫切等待中度過。

兩座城市只有一水之隔,卻如天塹般難以往來。


我們只能通過線上交往,並在家人的支持與聖徒的幫助下,完成了訂婚。

我們等待了夏天,等過了秋天,等到對封關政策失望至極。

我們終於下定決心,在初冬的十一月,接受隔離相約見面,

眼看計畫日期臨近,姊妹卻因家人突然重病,需要回臺灣一趟。

我們見面的計畫就此打亂,直等到2021年的春節前夕,才終於相見並領證結婚。


回想整個過程,似乎非常不可思議。

我們能夠確認關係,本身就是一件神蹟,兩個已經漸行漸遠的人,走到了一起。

而確認關係後的整整1年,我們都只能在線上聯絡,疫情成了我們另一個阻礙。

當我們真正見面時,我們已經有4年未見過面。

當我們別後相見,竟然可以毫不猶豫地領證結婚,只因一路走來,已經對彼此完全確信。


追求姊妹前後,有5年多的時間,期間收到無數次的拒絕,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但最後神還是答應了我的禱告。

曾經我懼怕婚姻,後來才知道,只是沒有遇到對的人。

曾經我以為自己對臺灣女生容易有好感,後來才知道只是姊妹恰好是臺灣人。

愛是恒久忍耐,真是一個等待的功課。

在我們結婚後,我需要放棄自己的工作、遠離自己的故鄉追隨姊妹一同開展,這將是另外一個功課。

「我們如今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是局部的,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我全被知道一樣。」

水深之處(水深之处)



附件: 51-11.jpg (2021-8-4 01:23:54, 285.24 KB) / 下載次數 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k1NTMzMTZ8YjNhN2JlMDF8MTc1NDY1NTg1MH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