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胃腸消化道檢查三大紅字 脂肪肝、胃食道逆流、大腸息肉
[列印本頁]
作者:
陳仁
時間:
2021-11-19 06:43:34
標題:
胃腸消化道檢查三大紅字 脂肪肝、胃食道逆流、大腸息肉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永越腸胃肝膽科團隊陳炳憲醫師表示:消化道疾病和生活、飲食、遺傳、年齡等因子息息相關
衛福部2020年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統計,消化道器官就占一半,分別是第2名肝癌、第3名大腸癌、第7名胰臟癌、第8名胃癌及第9名的食道癌。針對消化道疾病的健康警訊,西園醫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公佈2020年度胃腸消化道檢查的重要異常報告,統計2020年度共8148筆健檢數據,男女佔比53%:47%,包括腹部超音波、胃鏡、大腸鏡檢查,異常比例都超過九成,前三名依序為「脂肪肝」、「胃食道逆流」、「大腸息肉」。
腸胃肝膽科團隊陳炳憲醫師表示:「消化道疾病和生活、飲食、遺傳、年齡等因子息息相關;隨著高齡化、西化飲食、外食、多坐少動的生活型態,腸胃消化疾病的比例持續上升;尤其在疫情時代,大家減少社交活動,宅在家運動少,體脂上升,健康的威脅也日益增加。」
腹部超音波四大異常 脂肪肝、肝血管瘤、膽囊息肉、膽囊結石
分析報告中,腹部超音波檢查異常率高達93.7%,包括脂肪肝、肝血管瘤、膽囊息肉、膽囊結石。脂肪肝發生率的增加與國人肥胖、代謝症候群上升息息相關,多年來為男性紅字榜首,異常比達77.8%(男81.9%、女73.1%),男多於女,與2019年度66.8%(男73.7%、女58.5%)比較,男性增加11%,女性更是暴增25%,並打敗維生素D缺乏,躍居2020年度健檢紅字首位,陳炳憲醫師提醒民眾需提高警覺積極改善飲食及運動習慣。
▲永越2020年度腸胃消化道檢查,前三名紅字依序為:脂肪肝、胃食道逆流、大腸息肉
肝血管瘤、膽囊息肉,多為良性無症狀,民眾大部份是在健檢中發現,但若短期增大很快、有症狀,應考慮轉為積極治療;膽囊息肉大於1.0公分,仍有惡性可能,應考慮切除手術治療,並建議每六個月持續追蹤。膽囊結石者,飲食上應採少油、高纖與定時定量原則,改善高血脂與肥胖,並多運動以降低膽結石風險。
胃鏡四大異常 胃食道逆流、胃潰瘍、腸上皮化生、胃炎
胃鏡檢查項目異常達97.6%,並抓出3位胃癌個案。需特別關注的四大異常包括:胃食道逆流、胃潰瘍、腸上皮化生(胃黏膜轉變成腸細胞)、胃炎(萎縮性、出血性、結節性);影響胃癌發生率的幽門桿菌感染,也有12.7%測出陽性,感染者應積極治療。陳炳憲醫師提醒,幽門桿菌感染也是後三項異常的主要成因,尤其是腸上皮化生,癌變率約為1~2%/10年,患者應接受幽門桿菌檢測並治療,同時每1-2年定期胃鏡追蹤,胃鏡檢查是能夠早期發現胃癌的最佳工具。
胃食道逆流是國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好發中壯年、且男多於女,事實上,每人多多少少都有胃食道逆流,只是症狀輕微或嚴重;除了老化、工作壓力因素,很高比例與應酬文化有關,吃得多、吃得晚、菸酒、高油高熱量,都會造成食道極大負擔。胃食道逆流依發炎程度輕至重分為ABCD四級,發炎B~D級需提高警覺,定期追蹤。
大腸鏡二大異常 息肉、憩室
大腸鏡檢查中,異常達97.3%,二大主要異常為息肉、憩室,男皆高於女許多,息肉病切人數佔61%,大腸腺瘤偵測率為36.1%,23位疑癌,共篩檢出6位腸癌個案。
憩室起因,多是長期缺乏纖維及水分,大腸內壓力增加而造成;而息肉是大腸壁上突起,由表皮不正常增生所形成。息肉主要分為:增生性或發炎性息肉(多為良性)、腺瘤性息肉(大腸癌的前身),腺瘤性息肉會逐漸長大並轉變為大腸癌,陳炳憲醫師分享:「95%以上的大腸癌都是由小小的息肉而來,只要重視預防,提早發現並切除息肉,就可排除大腸癌風險。」
五個生活型態 顧腸保胃促進健康
消化道疾病和飲食、生活習慣密切相關,陳炳憲醫師提醒可藉由調整個人的生活型態來進行改善,包括:(1)少應酬避免菸酒 (2)定時定量八分飽 (3)天天五蔬果,少油、少糖、少鹽、少紅肉 (4)維持標準體重 (5)規律運動150:每週5天、每次30分鐘、每週達150分鐘;並搭配定期適宜的檢查,尤其是40歲以上、有腸胃道病史、飲食不正常、胃癌、大腸癌家族病史的高風險族群,以期早發現早治療。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