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以眾為我 [列印本頁]

作者: 李洪元    時間: 2022-1-31 09:44:01     標題: 以眾為我

以眾為我

澤山與咸法師,俗姓章,字虛中,宋朝浙江黃巖人,賜號明祖。七歲時於香積院出家,九歲受具足戒,拜謁智涌了然為師。智涌一見到他,就說:「此再來人也。」與咸的心愈來愈清明,行持愈加超群,便以少壯之年而即任首座。智涌圓寂後,由證悟繼任住持,證悟遷居上竺寺後,就請與咸繼任住持。

與咸道風高遠,經論講析透徹,四方學人皆聞風來集,因此住眾日益增多。由於歲收欠佳,與咸為了養眾,於是出門托缽化緣;由於他德行感人,百姓無不踴躍布施,唯恐落人之後。數年後,與咸有感於寺院酬酢日漸增多,因此辭歸。

他駐錫赤城山時,某天有位法師來拜訪他,看見他禪床上有本小冊子,裡面記了一些物名、數字。對方問他:「這是何用?」

與咸說:「這是我向常住買一些什物的記錄,記著較不容易遺忘。」

對方聽了,讚歎道:「我雖自覺於道無愧,但德行卻不及您。」

與咸禪坐之餘,常諷誦《金光明經》,若誦到「本性空寂」的經文,則入定數日;若誦到「生死無際」的經文,則大慟不已,可見與咸與佛法相應的程度。

釋初參曰:寺院住持的遴選,以「供養心」為先決要件,而非以能力、才華為優先。與咸在寺院初具規模、僧眾日聚、常住經濟困窘時,並不因自身是住持而養尊處優,仍然親自外出化緣,以照顧大眾之四事供養。如衣服保暖否?飲食周全否?床具用品合用否?湯藥調和否?這樣僧眾才能安心辦道。當法務興隆,供養酬酢日多,與咸即辭歸山林,如此淡泊有原則的道風,令人擊節稱歎。一位僧伽,若恃才傲物,目中無人,更別提心繫大眾福利。殊不知,大眾所在才是佛陀慧命之所在,只要是大眾的事,就當成是自己的事;有「以眾為我」的性格,才能擁有群眾。

所謂「欲成佛道,先結人緣」,非空談也。

(星雲大師全集)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2-1-31 11:16:29

只要是大眾的事,就當成是自己的事;有「以眾為我」的性格,才能擁有群眾

所謂「欲成佛道,先結人緣」,非空談也。

能說出「擁有群眾」這種話,這是什麼心態
原來對眾生慈悲,就是一門生意

「擁有群眾」「廣結人緣」這都不是正統佛教思想。而是某些凡夫僧的個人邪想

佛教叫人捨棄世間諸事。而不是叫你到處與人攀緣
隨緣不等於 廣結人緣, 到處攀緣

《大方等大集經》棄捨世間所有諸事。惟希出世涅槃之道。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厭離世間 求出世道。

《妙法蓮華經》
單己無眷屬。樂於獨處者。倶來至佛所。其數轉過上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2-1-31 11:28:40

很多人說,菩薩並未遠離世間。而是入世間 救度眾生。
對啊,
對方已是「菩薩摩訶薩」

所以,等你自己成為「菩薩摩訶薩」後,再來談「入世救度眾生」。
佛經從來沒叫眾生入世救度眾生
佛經只說:眾生自身難保,無能力救度其他眾生。

《摩訶僧祇律》
不能自度 而欲度人者 無有是處。
自未解脱 欲解脱餘人者 無有是處。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譬如有人爲水漂溺。語岸上人我能救汝。無有是處。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2-1-31 11:39:47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2-1-31 11:49 編輯

某些凡夫僧為了達到自己「擁有群眾」的野心
於是用「菩薩也是入世 救度眾生」來蠱惑人心,叫他的信眾到處結緣,到處攀緣 拉高信眾數

這種為了自己的野心,不讓信眾依正法修行凡夫僧,可惡致極
----------------------------------------------------------------

佛教叫凡夫遠離世間,這才是修菩薩道的正確做法與修法。
等證得菩薩果位後,才有資格談 入世救度眾生

那些凡夫僧不會把這種正確資訊告訴信眾,
因為他們需要這些信眾去外面到處攀緣 拉高信眾數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2-1-31 18:30:22

行善布施 當然很好,但這是人天善法,不是解脫道
不需要做個善事 就自認是在「救度別人」。根本是誇大自己的德行。

解脫道 必須針對「滅眼耳鼻舌身意」去修行。
所以要分清楚:人天善法解脫法 的差別。



作者: 機幾幾幾機    時間: 2022-10-13 22:45:02

感謝分享

謝謝大大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