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極三百大戒中有將近百條與“老君說一百八十戒”同,餘二百戒亦與上述威儀等多有雷同之處。從正念修持以至接人待物,俱有種種規定。有些規戒屬於一般社會公德的範圍,且多與儒家倫理綱常相一致。如不得恚怒師長、不得不忠其上、不得罔略其下、不得欺罔老幼、不得輕慢老人、不得持人長短更相嫌恨、不得聞人惡事猜疑百端、不得面譽世人陰毀善人、不得恃威勢以淩世人,等等。也有些規戒似與佛教戒律相通。如不得殺害一切眾生物命、不得飲酒、不得綺語兩舌不信、不得惡口罵詈、不得窺視婦女稍生淫念,等等。當然,更多的規戒則是從道教教義出發規定的道德尺度和價值標準。如不得傲慢三寶輕忽天尊、不得信外道雜術邪見以及當忍人所不能忍、當斷人所不能斷、當學人所不能學、當容人所不能容,等等。若能“行戒不犯,犯即能悔,改往修來,勸人奉受,念戒不念惡,廣度一切,自感神真,吉無不利,保汝成真。” ② 得受中極戒者 稱妙德師,並可為證盟大師(指授經懺、教典、威儀、規範,調禦戒子身心,制譴七情六欲)和監戒大師(監察入戒者,不許犯戒違律,如有不法者,量律輕重,以戒尺責罰懺悔)。
天仙大戒本清柳守元所撰《三壇圓滿大戒略說》。道教認為,仙有九品:一曰混元無始金仙,一曰洞天太初金仙,一曰靈元造化金仙,人世修證,則有天仙、地仙、水仙、神仙、人仙、鬼仙。凡有性靈,莫不成真。而要成真,當遵初真、中極戒律,謹慎修行,至天仙大戒,則心地光明,德充道極,無戒可說,無律可持。如是“戒無不戒,不戒乃戒,戒無所戒,乃為真戒”。 ③ 又認為,三界諸法,皆從道生,若欲求道,當修觀慧諸 法。如運身行法、離口過法、除惡想法、拔逮根法、絕聲色法、儉愛欲法、放玩習法、洗垢穢法、無昏惑法、不淫想法、不追懷法、無猶豫法、忍不可忍法等共二十七法。每法又分智慧、慈悲、含辱、行功、修心、善業、精進、飾身、遣情、普心十類,合計二百七十法。受持此法,即“得生無量智慧,增無量善因,滅無量業障,消無量煩惱,延無量壽算,長無量福田,” ④ 位證天仙。是為“不 戒乃戒”之“天仙”大戒。得受天仙戒者稱妙道師、傳教本師乃太上繼宗演教接化大德之師。不受天仙戒者不得傳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