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碧螺春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 [列印本頁]

作者: 李洪元    時間: 2022-5-2 00:33:44     標題: 碧螺春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

碧螺春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

碧螺春是中國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歷史。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由來

相傳有一尼姑上山遊春,順手摘了幾片茶葉,泡茶後奇香撲鼻,脫口而道「香得嚇煞人」,由此當地人便將此茶叫「嚇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視察時品嘗了這種湯色碧綠、捲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讚賞,但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於是題名「碧螺春」。


碧螺春工藝

碧螺春採摘有三大特點:一是摘得早,二是採得嫩,三是揀得淨。

每年春分前後開採,穀雨前後結束,以春分至清明採制的明前茶品質最為名貴。通常采芽葉初展,芽長1.6~2.0厘米的原料,葉形卷如雀舌,稱之為「雀舌」,炒制500克高級碧螺春約需采6.8~7.4萬顆芽頭,歷史上曾有500克干茶達到9萬顆左右芽頭,可見茶葉之幼嫩,採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


採回的芽葉必須及時進行精心揀剔,剔去魚葉和不符標準的芽葉,保持芽葉勻整一致。一般5~9時采,9~15時揀剔15時~晚上炒制,做到當天採摘,當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殺青:鍋溫也是很重要,190~200°C時,放茶葉,以抖為主,雙手翻炒,做到撈淨、抖散、殺勻、殺透、無紅梗無紅葉、無煙焦葉,歷時3~5分鐘。

揉捻:鍋溫70~75°C,採用抖、炒、揉三種手法交替進行,邊抖,邊炒,邊揉,隨著茶葉水分的減少,條索逐漸形成。當茶葉干度達六、七成干,時間約10分鐘左右,繼續降低鍋溫轉入搓團顯毫過程。歷時12~15分鐘左右。


搓團顯毫:是形成形狀捲曲似螺、茸毫滿披的關鍵過程。鍋溫50~60°C,邊炒邊用雙手用力地將全部茶葉揉搓成數個小團,不時抖散,反覆多次,搓至條形捲曲,茸毫顯露,達八成干左右時,進入烘乾過程。歷時13~15分鐘。

烘乾:採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干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干。鍋溫約30~40°C,足干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鐘。全程約為40分鐘左右。


炒制: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操作,起鍋即成。

細嫩的芽葉,含有豐富的胺基酸和茶多酚。優越的環境條件,加之優質的鮮葉原料,為碧螺春品質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

(中國茶源地理)


附件: 17-1.jpg (2022-5-2 00:33:17, 49.49 KB) / 下載次數 19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A0Mjk3MDB8Y2IxMjEyODN8MTc1Mjk3OTAzMXwwfDA%3D

附件: 17-3.jpg (2022-5-2 00:33:17, 29.87 KB) / 下載次數 19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A0Mjk3MDF8M2M4ZTI4YjJ8MTc1Mjk3OTAzMXwwfDA%3D

附件: 17-2.jpg (2022-5-2 00:33:17, 39.29 KB) / 下載次數 2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A0Mjk3MDJ8ZDBhMjhlYzZ8MTc1Mjk3OTAzMXwwfDA%3D

附件: 17-4.jpg (2022-5-2 00:33:17, 49.78 KB) / 下載次數 18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A0Mjk3MDN8YmM4Y2QxNjl8MTc1Mjk3OTAzMXwwfDA%3D

附件: 17-5.jpg (2022-5-2 00:33:18, 45 KB) / 下載次數 21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A0Mjk3MDR8ZjM3ODI5MjZ8MTc1Mjk3OTAzMX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