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從恐懼之家到愛之家
[列印本頁]
作者:
teae
時間:
2022-6-2 01:25:14
標題:
從恐懼之家到愛之家
從恐懼之家到愛之家
2022-6-2 01:25:08 上傳
下載附件
(40.25 KB)
盧雲神父在他的著作中,常常問這個問題:「你如何能生活在一個充滿恐懼、憎恨、和暴力的世界,卻不為其所吞噬?」
在生命的某一個時刻,這成了一個真實的靈修議題:我們要如何不讓自己被恐懼之家吸進去,而讓自己生活在愛之家中?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分歧、憎恨和暴力的世界。只要看看新聞,我們就可以發現這個事實。每天我們都可以在世界各地看到,恐懼和憎恨是如何被轉變成暴力和死亡。這些現實也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只是以一種不那麼明顯的方式。在我們的家庭、教會、和社區,我們看到這個世界的問題,以縮小版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眼前。苦毒、懷疑、不公的感覺、憤怒、嫉妒、憎恨、分裂、 隱含的暴力,最終侵入了我們最親密的關係中。我們常常沒有認出這些現象,並且以為這不過是日常生活中芝麻綠豆般的事。但是,流言、誹謗、嘲弄、貶抑、冷漠、怨懟,確實是活生生透過晚間新聞出現在我們個人生活的常態。我們在晚間新聞中看到的,恐懼和它的結果,恐怕也是我們每天生活的日常經驗。
這些生活的常態,幾乎總是讓我們處在恐懼之家中。因為我們生活在被懷疑、流言扉語、誹謗、嫉妒、和苦毒佔劇的家庭、教會、和社區中。因而我們的自然反應就是保護自己,讓自己變得多疑、心硬、憤世嫉俗、充滿怒氣。如同盧雲說的,我們生活在恐懼之家,而非愛之家。
我們要如何讓自己不迷失在這個世界、在週遭的恐懼中呢?要如何才能在心硬的環境中依然溫柔呢?要如何在憤怒充滿的生活中,免於恐懼呢?要如何才能在這個充斥著流言、誹謗和嫉妒的生活圈,依然能分享我們內在最深刻且親密的自己呢?確實,我們得要努力面對這些現實,特別是,我們經常也是塑造這個生活圈的一份子。
沒有簡單的答案。如同盧雲所說的,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我們沒法一次完全改變的現實。這個世界並沒有截然劃分成兩部分,一半是已經克服恐懼的人,另一半則還沒有。更貼切的說法,是我們每天的生活,有一部分的時間比較活在恐懼中,有一部分活在愛中。有些時候我們被恐懼所佔劇而採取相應的行動,如同有些時候恩寵會幫助我們超越恐懼,使我們能依據恩典和愛行事。
在靈性上成熟的功課,很大一部分與能否從恐懼移動到愛有關。這是耶穌勸誡我們不要與此世同化的部分原因。祂也在最後晚餐大司祭的祈禱中祈求,祂在哪裡,我們也在那裡,和祂一起存留在愛及免於恐懼中。
能免於恐懼、懷疑,並且還能保護自己,是一個重要的靈修課題。在諸多荒謬的現象中的一個,是在靈修和一般的人類生活中,這門功課對年輕、還沒成熟的人們,比起那些被認為老成、有智慧的人們要來得容易。為什麼?因為當我們年輕,還不夠成熟到能獨立時,我們通常還有一些理想,會避免道人是非,也比較相信人性,沒那麼無力,身上也沒那麼多傷痕。如同佛洛依德說的,中年之後,人們開始遭到精神官能症的襲擊。從那個時候開始,要想活在愛之家,免於苦毒和多疑變得愈來愈困難。也是從那時起,連我們吸進的空氣都變得苦澀和無力。
從中年開始,靈修的功課就是抗拒變得心硬、好批判、苦毒、和恐懼,同時變得像孩子一樣,能夠再次相信。但如同任何一位心理師或靈修輔導會告訴你的,這其實不容易。瑞士心理分析師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認為,中年之後的靈修功課是哀悼,哀悼到我們整個生命的根基都動搖為止。她告訴我們,哀悼是唯一能將我們從苦毒中拯救出來的方式⎯這不失為一個描述逾越轉化(paschal transformation)的好說法。
這個課題的完整答案就在於祈禱,每天持續的祈禱。天主總是邀請我們進入愛之家,但是,在每天的生活環境中,我們常常經驗到的是心硬。只有在親密、全心信任的祈禱中,我們能夠聽到一個足夠溫柔與信任的聲音,邀請我們放下恐懼,超越那要保護自己的需要。
(天主教靜山靈修中心)
附件:
27.jpeg
(2022-6-2 01:25:08, 40.25 KB) / 下載次數 8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A1NDg4MzZ8N2I3NTcxYTh8MTczMjEwODY1MX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