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病是菩提
[列印本頁]
作者:
官不聊生
時間:
2022-6-18 12:33:24
標題:
病是菩提
病是菩提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遺傳占健康因素百分之十五,這是針對多數人的平均結果。具體到每個人身上,還有很大個體差異。有人先天容易引發大病、重病的寒瘀體質,是典型的「大病不斷」類型。
經常住院、手術的老病號常埋怨自己「命苦」,從體質來說,或許是這樣。但很多大病,和前半生或累劫的習氣,乃至前世家族的基因遺傳有關。
《維摩經》云:「何謂病本,謂有攀緣。……云何斷攀緣?以無所得。」不執著「病苦」,就不覺有病苦。
生了病,千萬不要怨天尤人,要平心靜氣,甚至充滿感恩,因為自身種下的「因」,遲早會結出「果」,不生這種病,也會生那種病;今年不生病,明年也會生。知道這個道理,每一次或小或大的疾病,何嘗不是在告誡我們修身養性的重要!
「有病方知身是苦、病是菩提、有病是福。」我們可以把疾病當成修身養性的「菩提樹」。今天你種下養生的種子,改正不良習氣;雖然不是明天、後天而可能是明年、後年,但你一定能夠收穫健康的果實。
宋朝黃庭堅在五十七歲時仕途不得志,還連續遭人誣陷,被貶官黔州去,好不容易赦免,卻在回京的路途染上重病。他深信病會有痊癒的一天,希望能效法維摩居士,把病房當成是菩提寺廟,克服病痛的磨難!因為有心,黃庭堅才有力量從又老又病的囹圄裡展翅高飛。
《三摩地王經》云:「諸人病已身遭苦,無數年中未暫離,彼因重病久惱故,為療病故亦求醫。彼若數數勤訪求,獲遇黠慧明了醫,醫亦安住其悲愍,教令服用如是藥。受其珍貴眾良藥,若不服用療病藥,非醫致使非藥過,唯是病者自過失。」
疾病是從貪瞋癡三毒所生,佛法中的「戒定慧」,就是醫治「貪瞋癡」的特效藥,有藥到病除的神效。因為你若會用,煩惱就是菩提;若不會用,菩提就變成煩惱。
「病是菩提、知病即藥」,「病」,指自身的壞毛病,泛指煩惱習氣;「知病」,即知道自己煩惱習氣的根源,「即藥」,既然知道煩惱的根源,那麼就能將引起煩惱的壞習氣連根拔除,轉煩惱成智慧,轉凡成聖。(作者為義守大學應日系創系主任)
(人間福報)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2-6-18 23:59:21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2-6-19 00:00 編輯
《維摩經》云:「何謂病本,謂
有攀緣
。……云何斷攀緣?以無所得。」不執著「病苦」,就不覺有病苦。
《雜阿含經 360》
若
思量
若
妄想
者。則有使
攀緣識住
。有
攀緣識住
故。入於名色。
入名色
故。有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
純大苦聚集
。
若
不思量
無妄想
。無使
無攀緣識住
。無攀緣識住故。不入名色。
不入名色
故。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
純大苦聚滅
。
﹋﹋﹋﹋﹋﹋﹋﹋﹋﹋﹋﹋﹋﹋﹋﹋﹋﹋﹋﹋﹋
凡夫之所以會
攀緣
,乃因為
有思量
|
妄想
若欲
斷攀緣
,則必須
斷思量
|
妄想
這樣才能
滅苦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