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發菩提心是修道的基礎 [列印本頁]

作者: 阿良車輪餅    時間: 2022-7-26 01:04:13     標題: 發菩提心是修道的基礎

發菩提心是修道的基礎


修行最初一定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包括幾個方面,第一厭離心,比如觀這一年來多所經歷的事都是可厭離的,沒什麼可貪愛的,厭離心就是要你放下世間一切的執著。

有了厭離心,懂得這世界是無常、苦的,就把這方法傳佈,去告訴一切眾生都知道要厭離,這就叫大悲心。

第二就是大悲心,要度盡所有的眾生,但又不能執著有眾生可度。《金剛經》說: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不存在,度眾生而不執著眾生相,這樣度眾生才不退心啊!

度一個,看到還有那麼多眾生你會退心的,所以以般若智照見無眾生相,才能怨親平等的度,所以大悲心必須有智慧。

第三就是般若行,三心具足才能成就你的菩提心,成就般若智慧。

菩提道有它的次第,不是像禪宗講:「頓開、直入、立證菩提」,那是理,需要很多因緣具足,在事相上得一步一步來。我們往往教義學得很多,大小乘、南北傳……,其實都是我們的分別心所見。

我當小和尚時讀到《普門品》,看到無盡意菩薩向觀世音菩薩請法,就覺得無盡意菩薩程度差觀世音菩薩很遠,後來學了《金剛經》才明白,原來無盡意菩薩是老早成就的,完全不是自己想的那樣。

我們看佛經裏諸大菩薩是互相支援、互相護法、互相讚歎的,往往是我們分別心把祂分高下了。我們就是有執著、有分別、放不下,當我們做起事來,處處是障礙。

楞嚴經告訴我們:「心能轉物即成如來」,境來不被他轉,那心就跟佛心一樣,境來我們就受,過了就修。

一切都是無常,一切業有業因、業果,大家要活到我這歲數,經驗多了才知道,好像自己作得了主,實際上硬是作不得主,這就是緣起諸法,業就是緣,業不由已。

業又分強、弱,無量劫所造的業,強者先牽。為什麼學佛講正知見,就是要有正確知見、觀念,發的願力是什麼一定要把它完成,誓願就是根據最初那念心而發的菩提心。

(慈覺賢部落格)




附件: 32.jpg (2022-7-26 01:04:06, 108 KB) / 下載次數 5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A3NTg1MTd8ZWRjMTgxYTd8MTc0MDQ4NTA0M3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