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三高 卻忽略一低 骨質密度低 國人新危機
高齡化社會來臨,台灣已出現新慢性病型態「三高一低」,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及低骨質密度。國人大多注重三高,卻忽略「低骨質密度」。高雄鳯山恩德婦產科診所院長姚美芳表示,低骨質密度也就是俗稱的「骨鬆」,骨鬆通常來得無聲無息,常因為跌倒骨折才發現。骨鬆與鈣質攝取不足有關,而女性停經後,骨鬆到來的時間,遠比男性快,建議40歲以後定期做骨密度檢查。
●骨質流失卻難以察覺,女性發生率高於男性。
根據國健署2017年到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針對65歲以上民眾量測骨質密度,結果發現國人至少有一個部位骨鬆。依照性別區分,男性為10.4%、女性17.4%,隨年紀增加發生率愈高。而65歲以上的長者,約每6人就有1人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原本就有骨鬆的民眾,再加上跌倒風險,嚴重威脅性命。
人類的骨質密度在20到30歲左右達到最高峰,後續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流失。姚美芳院長表示,骨質疏鬆發生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甚至可以用「難以察覺」形容。人體鈣質不足時,骨質會愈來愈空洞,有些嚴重的患者,會開始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等現象,但多數民眾會認為這是正常老化並不以為意,常常等到跌倒才發現自己已經嚴重骨鬆。
人類的骨質密度在20到30歲左右達到最高峰,後續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流失。圖/非結晶鈣ACC 提供
●更年期提早,失去荷爾蒙保護,補鈣刻不容緩。
姚美芳院長表示,國人除了因忽略鈣質攝取,讓骨鬆提前報到,停經女性,因為缺少女性荷爾蒙的保護,也會讓骨鬆狀況更為嚴重。過去女性約50歲左右才進入更年期,近年發現,往往45歲的女性就陸續出現月經異常,面臨更年期的狀況。
45歲左右的女性,無論在職場上或是家庭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若骨鬆引發的骨折造成後續需要住院治療、復健等,對於家庭或是社會都是一大耗損,特別是照顧人力,在現在的家庭人數有限的狀況下,都將是一大重擔。因此,姚美芳院長認為「補鈣」對於女性而言,是需要格外要注重的議題。
●鈣片補骨質,好吸收、持續服用才有效。
補足鈣質除了從飲食加強以外,大多會到藥局購買鈣片,不過在選擇上,大多是以價格作為考量。姚美芳院長表示,選用鈣片建議挑選要好吸收,無不適反應能長期持續服用。一般鈣片會導致脹氣、便秘、結石,主要是鈣片的晶體分子,比較難吸收,吃了也不一定可以被身體利用,加上沒有持續服用,也會讓補鈣的效果變差。
姚美芳院長表示,服用一般鈣片會出現脹氣等問題的民眾,建議可嘗試使用「非結晶鈣ACC」,在體內溶解快、吸收也快,身體能有效利用才能真正的健全骨質,改善骨密度。非結晶鈣ACC經過臨床使用,對於骨鬆能有非常正向的反應。
在她的門診中,有兩位患者在服用非結晶鈣ACC之後,效果極為顯著。一位是43歲的女性,長期下背痛,經醫師檢查發現有明顯骨鬆,使用非結晶鈣ACC六個月,骨密度增加0.2。另一名70歲的女性,因為脊椎滑脫開刀,術後因為下背疼痛,到婦產科就醫,意外發現是嚴重骨鬆,且數值已經低於負4,同樣使用非結晶鈣ACC約六個月,骨密度增加0.7。
● 最怕「不知情」又「不保養」,40歲後定期做骨密度檢查。
姚美芳院長表示,正常人的骨質密度T值落在+1到-1之間,骨鬆的定義是T值低於或等於-2.5,骨鬆患者的T值,要從負數進步到正數,需要很久的時間,能夠增加0.2到0.5就對骨質強韌度就有明顯改善,鈣片必須要長期使用才能有效改善骨密。
骨質疏鬆症最擔心的就是「不知情」又「不保養」,姚美芳院長說,骨質會隨著年齡下降,但每一個人下降的程度不一,難有時間上的定論,建議每一個年齡層要攝取足夠的鈣質,30歲之後更要注重保養,40歲以後建議定期做骨密度檢查,特別是更年女性要格外注意,以免意外跌倒骨折時才發現有骨鬆問題。
來源:udn / 元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