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日本戰國時代第一大名是誰? [列印本頁]

作者: 艾斯    時間: 2007-4-25 22:45:41     標題: 日本戰國時代第一大名是誰?

在下個人覺得是織田信長
信長所擁有的領土是戰國時代最多
因為他讓日本改變非常多,除了戰爭模式的改變,也改變了日本人的國際觀,實在是非常有貢獻的人。
織田信長登上日本戰國群雄舞臺的戰役就是桶狹間(現愛知縣豐明市榮町)之戰。永祿3(1560)年,總兵力只有三、四千的織田信長,在距離桶狹間2公里的田樂狹間發動奇襲,大破總兵力二萬五千的今川義元大軍.所以囉織田信長有智慧有勇氣 要不是被手下本能寺叛變 日本滴未來不一定1次世界大戰就入侵中國喔 還是世界強國喔

《 本帖最後由 神采飛揚 於 2009-6-21 13:35 編輯 》
作者: karl0926    時間: 2007-4-26 00:23: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異靈煩惱    時間: 2007-4-26 02:35:40

當然是豐臣秀吉(猴子),一個白手起家取得天下的典範
只可惜他繼承人秀賴誕生的太晚,家業無法順利延續
作者: 紅髮傑克    時間: 2007-4-26 12:19:00

我個人覺得應該這麼來描述戰國的人物

戰國最具影響力的三個人物  織田信長,羽柴秀吉,及德川家康

三個人關西:信長在統一尾張後開始了他布武天下之路,而住在隔壁三河的家康則是信長

最忠實的盟友,也是信長小時候的玩伴,而秀吉(猴子)則是從一個流浪的小夥子,到被信長

一手拉拔到舉世聞名

簡單的說  秀吉是信長家臣,家康是信長盟友,信長在其勢力如日中天之時 被明智光秀

在本能寺叛變中被殺,然而秀吉等於是進而代替信長統一天下,但好景不常 在秀吉病死後13年後

家康在大阪城之戰 幹掉豐臣氏,又統一了天下 = =",然而建立了德川幕府!也就是江戶時代

這三個人分別以前後關西 各自建立過 屬於自己的天下,可惜前兩者的時代都不長

只有德川家康所建立的德川幕府 整整維持了有260年之久!

其他一些名將當然還有很多 例如

戰國第一名將:武田晴信(信玄) 人稱"甲斐之虎"

晴信的宿敵 上杉兼信 人稱"北方守護神" 他們兩個算是互相抗衡吧..

戰國最強!:本多平八郎(宗勝) 號稱出戰50餘場戰役 從未受傷過

東海道第一強弓:金川義元      就是讓信長幹掉的那個胖子...也是讓信長出名的那個胖子...

戰國第一猛將:真田幸村  我發現他的事蹟其實不多,但日本人卻很愛慕這位名將,就像是趙子龍在我們心

中的那種地位吧

越前第一猛將:真秉直隆  唯一能壓制住本多平八郎的人吧..可惜被向板三兄弟幹掉...以致於他沒什麼名

氣,但我覺得 他還是值得一提.

還有統一東北的:伊達正宗 也是頗具影響力的一方群雄

《 本帖最後由 紅髮傑克 於 2007-4-26 18:19 編輯 》
作者: 艾斯    時間: 2007-4-26 12:34:13

羽柴秀吉跟豐臣秀吉是同一人由於他是從步兵之子入贅於武士之家,所以改名爲藤吉郎 ,另一名字爲秀吉。此時秀吉二十五歲。後來約在秀吉三十八歲時,他又從織田家的大老丹羽長秀與柴田勝家兩人的姓中各取一字,改姓爲羽柴。就在大阪城完成的1585年,也就是秀吉五十歲那一年,他改姓藤原,升任代表朝廷最高權勢的「關白」一職。這「關白」一職,自古以來,都由藤原氏所獨佔,特別是藤原家的近衛、鷹司、九條、二條、一條,稱爲「五攝家」。另一方面,或許秀吉認爲藤原這個姓太過老舊,無法顯現出他是歷史上最大的偉人,因此秀吉又獲得天皇的許可改姓豐臣,象徵日本統治者的豐臣秀吉於焉誕生。
然後為何明智光秀 要殺他的主公知田信長ㄋ 我去查ㄋ一下有緣故滴啦明智光秀又是因為啥米幹掉第六天魔王這原因很多
1:可能是因為個性因為兩人的個性相衝織田信長是屬於較殘暴一點為改革殺光所有老古板明智光秀是比較偏向老古板的頃向而且明智光秀心地善良
2:可能有很深的內幕因為織田信長當時得罪了大部份的日本人很多人想毀了他所以將軍和天皇都想殺死他明智光秀便是受天皇所托的最後一顆棋子
3:可能只是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讓他們倆起了衝突因為有一次打丈織田信長寫了張出戰將士名單明智光秀竟然被排在第四個向來高傲明智光秀聽說便暗暗的恨其實織田信長這樣排是依據該將士離戰場的距離訂的
4:可能是因為家族背景織田信長出身平氏明智光秀出身源氏(就是源義經啦)兩家一直都是水火不容的死敵

哈哈 祖先本來就是死對頭 當然後代 也是會不爽對方吧 不論是否屬實 他們2位也是戰國時代滴名將啦
作者: 紅髮傑克    時間: 2007-4-26 12:57:25

原帖由 karl0926 於 2007-4-26 00:23 發表
我覺的也許織田信長在統一日本的基礎上建立了很大的功勞,但以他極端的性格和未達目的而無所不用其極的作法,各地的諸侯也許會暫時屈服在他的武力之下,一有機會就隨即反叛。但他的繼承者─豐臣秀吉,對於這點卻採取不同的作法。也許是不同的出身造就了不同的性格,也許織田信長是個天才,但其手段之兇殘卻不見得能收到預期的效果。而豐臣秀吉則認為軍事是最後的手段,先運用利誘、談判、妥協這些方法,戰爭是不得不的下下策。尤其他用盡各種方法仍然無法的到德川家康的效忠,最後乾脆把自己的親生老母親送去江戶當人質,也許蒙上了不孝的罵名,但對於當時的日本人民而言,能夠避免又一次的戰亂,也是一件好事。至於豐臣秀吉後來攻打朝鮮,甚至想攻打當時的明帝國則是他老年之後心情上的轉變,這又是另一個值得討的課題,有哪位大大對這方面有研究,可否分享一下!


這就是猴子厲害的地方,也是他跟信長最大的不同處

信長凡事只會用武力,但猴子卻是採用征服人心的方式,去讓對方打從心底去服你

猴子在上洛後,唯一讓他有所牽制的人 就是家康,他必須想辦法把家康納入自己旗下

但偏偏家康其實對猴子這個人並無太多好感,更沒有什麼交情可言

猴子在上洛後  積極的想去拉攏 位在三河 那個日益強大的家康,首先他先叫自己

養女與前夫離婚,然後叫她去嫁給家康,打算用婚姻來拉進二人關西,可惜家康表面上

答應這婚事,但還是不怎麼領情,而猴子更是積極的在京都為家康牟取更高的官位

家康的官位 甚至都遠遠超過猴子自己本身的官位,照當時的禮儀來說,天皇賜與官位

給諸侯,諸侯必須上京接謝拜,但家康第一次只派了家臣上京,因為他心裡知道這都是

猴子的計謀,想逼他上京 然後在趁機殺了他,家康心理這麼的想著,直到第二次猴子又為

了家康牟取到更高的官位,但這次上京前夕,猴子竟說 自己的母親因為想念猴子養女(也就是

嫁給家康的那個女人)要到三河去看看他,再順到跟家康上京,這...這不是擺明了把自己

母親送去給對方當人質嗎...尤其是猴子又是眾所皆知的大孝子,他竟能如此犧牲 接連送

了2個人質過去...家康這次真的有感動到,他也確實感受到猴子的誠意,於是這次他親自

上京!但是心理對於猴子 還是有一定的戒心,於是他帶了2萬人上去....1萬人跟他進京城

另外1萬人留在京城外,要是城內家康遭到突襲,城外那一萬人收到訊息 可是會立刻殺入京城

家康甚至模擬好 所有撤退的計畫,可見家康對猴子的戒心有多大!

但家康終究還是不得不打從心底去佩服猴子,臣服在他揮下

因為就在家康到達京都的那天夜晚,那時家康正在自己寢室,忽然聽到 下人來報告

門外有個人 帶著2個隨從 說是要見家康,家康心理摸不著頭緒 到底會是誰,出去看

竟然是 猴子!!!,他竟然1人外加2位隨從 就敢走入我有著一萬大軍的宅院來,就算是

家康這時候要取猴子人頭 都是易如反掌阿! 但猴子見到家康 卻是很熱情的跑過去

就是是好久不見的老友般 , 拍著家康的肩膀,一陣的函勳問暖 ,猴子說的都激動起來了

並且準備著好酒佳餚準備來跟家康小酌一般,家康真的很感動,是他太小心眼了

此時此刻 家康是打從心底去佩服猴子了,也是打從心底去服從他

那一夜兩人就像是老友般的徹夜長談,幾杯酒下肚後 家康也放開平時的嚴肅

與猴子敞開心胸  像似好友般的暢談

隔天 家康進城拜會 猴子,會場上 猴子穿著火紅的長袍

家康對著猴子說 那件袍可以給我嗎?

猴子說 這件是我每次上戰場必穿的,不能送給別人

家康說了一句:只要有我家康在 就絕不會讓老爺 再上戰場的!

這句話 讓秀吉很是感動

秀吉大笑說:你們聽 他說只要有他在 就不讓我再上戰場耶

此時秀吉的笑聲  響片整個大阪城...而此刻的秀吉  也算是真正的收服了家康

家康也正式納入 豐臣氏家臣!

《 本帖最後由 紅髮傑克 於 2007-4-26 12:58 編輯 》
作者: 艾斯    時間: 2007-4-26 13:07:16

豐臣秀吉晚年雖然不是沒察覺德川家康的野心,但是行將就木的他,已失去昔日一統天下的霸氣,加上德川家康在其面前表現恭順小心,找不到任何削弱其勢力的藉口。故此為了鞏固豐臣政權,在政治方面,除了早已設立的五奉行——淺野長政、前田玄以、石田三成、長束正家及增田長盛負責執行政務外,另以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宇喜多秀家、毛利輝元及小早川隆景(小早川隆景死後由上杉景勝補上)負責商討決策。同時另立三中老(堀尾吉晴、生駒親正、中村一氏)負責協調兩者之間的角色,共同掌管豐臣政權,維持豐臣氏長久統治及鉗制德川家康等野心家。

豐臣秀吉病死後
分為文派與武派兩派的家臣們趨向分裂
武派家臣們厭惡文派首腦石田三成的作為 於是傾向德川家康一方
漸漸讓德川家康成為武派領導人

東(武)西(文)兩邊的對立越漸深刻..
直到傳出上杉景勝(上杉謙信之子)謀反之謠言
家康率軍討伐上杉之際...石田三成舉兵揚言要討伐家康!!
於是德川家康派次子秀康對付上杉
自己則率軍從東海道向西進軍
另一方面派三子秀忠從中山道進軍(然而秀忠在上田城被真田昌幸牽制 因而沒趕上大戰)

東西兩軍相會於關原!!非常諷刺的是!!
關原這個地方距離當年太閣豐臣秀吉成名之時的墨谷城僅有五里之隔!!
今日卻成為豐臣家分裂後紛爭的戰場..

一開始東軍勢力很明顯的比較壯大
加上西軍的毛利家、吉川家因為私人因素而猶豫不前不肯進軍
關鍵在於小早川家的倒戈!!讓西軍士氣頓時大挫!!
東軍乘勝追擊!!西軍慘敗...

石田三成事後被捕斬首
西軍多數的大名也都遭到處死、流放、或是減少領土
關原之戰後讓德川家康的勢力越來越壯大

最後終於在大阪城一戰把豐臣家擊潰
獲得了全日本的統治權..
作者: 紅髮傑克    時間: 2007-4-26 13:44:55

原帖由 艾斯 於 2007-4-26 12:34 發表
明智光秀 要殺他的主公知田信長ㄋ 我去查ㄋ一下有緣故滴啦明智光秀又是因為啥米幹掉第六天魔王這原因很多
1:可能是因為個性因為兩人的個性相衝織田信長是屬於較殘暴一點為改革殺光所有老古板明智光秀是比較偏向老古板的頃向而且明智光秀心地善良
2:可能有很深的內幕因為織田信長當時得罪了大部份的日本人很多人想毀了他所以將軍和天皇都想殺死他明智光秀便是受天皇所托的最後一顆棋子
3:可能只是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讓他們倆起了衝突因為有一次打丈織田信長寫了張出戰將士名單明智光秀竟然被排在第四個向來高傲明智光秀聽說便暗暗的恨其實織田信長這樣排是依據該將士離戰場的距離訂的
4:可能是因為家族背景織田信長出身平氏明智光秀出身源氏(就是源義經啦)兩家一直都是水火不容的死敵

哈哈 祖先本來就是死對頭 當然後代 也是會不爽對方吧 不論是否屬實 他們2位也是戰國時代滴名將啦



明智光秀會反叛當然跟信長 殘暴的個性有關西

導火線一:信長在幹掉 背叛者 淺井長政 淺井久政 後 又幹掉越前的朝倉義景

這個變態信長 竟拿三個人的頭蓋骨 做成酒沾(就是日本人拿的很像碗的東西 喝酒)

並且叫在場家臣用這酒沾喝下 酒(能做出這種事 真是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極度心理變態..)

信長笑著說: 你們看 這就是我最討厭的背叛者 做成的酒沾耶

當時在場的家臣之一 就是明智光秀,他幾乎是流著淚喝下這碗酒

因為朝倉義景 就是他之前的主子,也就是說 光秀曾經是朝倉氏家臣

面對故主的遺骸 被信長如此糟踏  光秀心裡很是悲痛...

他不津懷疑 自己真的該繼續 位眼前這個人 效力嗎?此時此刻 他對信長開始改觀

心裏也開始有了動搖

而明智背叛嘴主要的導火線  是在他母親死後,因為他覺得信長 不派兵增援母親

所在的地方,導致母親被殺 讓光秀心裡很是悲痛 及 不平衡,信長卻認為那個地方

沒有增援的必要,信長忽略人心 也是導致他日後 光秀叛變的伏筆

終於光秀忍不住了 他在擔任 招代家康大使的第二天,就被信長派去增援遠在中國對抗

毛利氏的秀吉,而家康則由信長 親自招待,信長陪了家康一天 隔天便說要回京處理一些事

在信長到京城的路上,他順道去遊了富士山,身邊僅僅帶數十位隨從,夜宿本能寺

就在此時,外面忽然開始有騷動

明智光秀大喊:衝阿! 敵人在本能寺!(這句實在太經典了...)

信長就被幹掉了...其實他是自焚啦...死前帶個數位髓從 森欄丸 森力丸 和他兒子等等

奮力抵抗...但一人之力 又如何對抗2萬大軍呢?

原來 明智在被信長 派往增援中國戰役,其實他沒有去

他抓準了信長上京的那段空窗期,即是他身邊無帶任何兵力之時

與旗下幾位親信 密謀 殺害信長

一代梟雄 就此長眠...不過光秀在幹掉信長後  就在短短10天後 被秀吉幹掉...

其實是切腹啦...他們日本武士 總是不喜歡 被敵人殺,寧願自殺 可能是士可殺 不可辱吧..
作者: 艾斯    時間: 2007-4-28 01:59:52

關於明智光秀 我有去查ㄋ一下關於明智光秀為何突然叛變織田信長,到今天仍然是未解之謎,以下為最為可信的說法,但沒有一個說法有實際證據支持:

怨恨
在天目山之戰後,信長邀請家康參加慶功宴,當時光秀負責接待家康的工作,但信長因為不滿光秀的招待品太過昂貴以及嫌湖水的魚味道有異,因此斥責光秀,並命令由其他人負責工作,在家臣的勸阻下,才由光秀繼續接待。
其他一連串事件包括:

當光秀攻下波多野氏的八上城後,信長決意斬殺波多野秀治和波多野秀尚,結果在交換人質前惹怒了波多野的家臣將光秀的母親(亦有說是並非光秀真正的母親)殺害。
在征伐武田勝賴之時,光秀因為失言被信長斥責,然後被侍童森蘭丸以鐵扇打光秀。
坂本城的城主將會由森蘭丸就任,因而光秀會失去該地的領土。
光秀曾經被信長以禿頭作開玩笑。
四國
明智光秀的重臣齋藤利三與四國大名長宗我部元親有婚姻關係,但在1580年信長開始對四國進行侵略,利三集合討伐四國的武士,實際上在本能寺攻擊信長。[3]
不安
織田信長在長篠之戰後放逐了佐久間信盛和林秀貞,光秀擔心信長會對家中的重臣進行大規模的放逐,為免失去一切,於是嘗試謀反。
幕府再興
在發動本能寺之變前,有傳光秀有意將足利義昭復興,於是征伐中國時,將織田信長解決,藉機製造混亂,讓義昭有機會回京。
黑幕
關於黑幕的說法,會加上其中一名人物的名字,當中有德川家康和豐臣秀吉等。德川家康的版本是當時家康長男德川信康被信長下令切腹,家康擔心自己的將來,於是想到暗殺光秀。秀吉的說法是因為佐久間信盛和林秀貞被放逐後的影響。其他的說法有織田信忠、細川藤孝等。
據說明智光秀是禿頭,信長老是以此取笑光秀,但實際情況不明,也不排除信長以其「秀」字取笑。
本能寺之變信長死亡後,立即佔領安土城,將安土城的資產,強行搬運到坂本城,有人視為盜賊的行為。
山崎之戰敗戰後,有說指光秀仍然沒有死亡,化身成南光坊天海,在江戶時代活躍,但沒有說法支持,根據筆跡鑑定,他們是兩個人,如果以壽命估計,天海死亡的歲數為108歲或116歲,以壽命來說,有點不合理。
喜歡和歌及茶道,此外他在領內的有良好的政治手腕,現時有地方對光秀的善政感到好意。
作者: blockcolb    時間: 2007-4-28 20:52:21

基本上這個標題就是見仁見智,且要看時期,戰國時代很長,如同中國漢朝的三國時代,初期中期末期都有響當當的大名。織田的威名不小且戲劇性,但是其他大名如武田、上杉、毛利也都不簡單,畢竟人都有生老病死,只能說織田家人才多,後來也是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戰場了。
作者: a2996b    時間: 2007-5-1 08:52:54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毛利元就、伊達政宗等等的...都可以說是能力不相上下的武將..
但運勢確大不相同、織田信長在即將統一天下之際卻被明智光秀所背叛、導致後來的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才能崛起...
武田信玄在進攻德川家時病死、上杉謙信也在即將進攻織田家時爆斃...毛利元就在統一了西國時也以行將就木無力統一天下...
伊達政宗則是出生太晚..當他進入舞台時日本也已接近被豐臣家所統一了....
這些人的能力其實都不相上下...只是運氣上的差異改變了結果...
如果說織田信長沒被背叛或者武田信玄、上杉謙信沒那麼早死...那麼結局可能就大不相同了
作者: 板本龍馬    時間: 2007-5-2 07:28: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艾斯    時間: 2007-5-2 23:08:35

原帖由 小招弟 於 2007-5-2 07:28 發表

我到覺得應該是羽柴秀吉
就用兵而言織田不過是擅長挖掘人才,羽柴秀吉擅長情報蒐集與分析,閣下想想若桶狹間戰若沒有柴羽秀吉情況如何???
|02||02||02|

—情報之戰略!信長之勝因—
信長在桶狹間之戰的勝利原因是什麼?古來的奇襲說已被否定,那麼真正的勝因是什麼?一如本文序言所指出,「情報」是信長的最關鍵勝因。究當時的戰況,清洲城以外、尾張國的中心地帶,全都是今川軍的軍勢,要確定各軍勢的推進是非常困難,再沒有電報、以至無線電的戰國時代,要取得戰報而又能倚靠的只有忍者眾的情報機關。從上文所見,信長在戰後的論功行賞,也是以主管忍者情報的簗田正綱,而的不是向義元首先進攻的服部小平太春安,也不是討取義元首級的毛利新助勝受。信長在戰事前一晚的十八日,信長在清洲城收到佐久間大學的情報,得知鷲津、丸根兩砦被攻擊,從而推想今川家的攻勢及行軍,故決定率寡兵出陣;再在善照寺中,收到義元本陣所在的情報,便領親兵突襲今川義元的本陣,途中除了發生小戰外,基本沒有受到今川軍的攻擊,除了因為大雨的影響外,恐怕是有忍者眾在中島砦往桶狹間山的路上把消息封鎖吧!

—錯誤的判斷,奮勇的進擊!—
雖說信長一向都著重情報,自桶狹間之戰前夕開始,信長都重視對敵軍行動的消息收集。可是,一如太田牛一的《信長公記》所記,信長向全軍鼓勵道「聽着!敵人於昨夜各大高(城)運送兵糧,又向丸根、鷲津進攻,各將士定必疲累。而汝等皆新手也。」表示信長誤以為中島一帶的今川軍都是松平元康的大軍,並已因一連串的軍事行動而極度疲憊。可是,信長的說法事實上是錯誤的。同時,信長發言後也沒有作過任何的修正,恐怕信長到戰事的關鍵時刻,或許未知這個判斷錯誤,並照樣領軍衝擊今川義元本陣。(當然,也極有可能是信長故意誤導兵卒以鼓勵士氣)換言之,著重情報的信長在最後一刻卻有可能用錯了情報,而下了錯誤判斷。那為什麼信長依然能夠成功突襲?

這極有可能是因為信長的親兵質素問題,信長的親兵向來受到信長的積極訓練,長槍、鐵炮以至野戰等等的練習都是信長青年時十分重視的作戰模式。《信長公記》中就記載信長尤好一種名為「狂」的訓練,其實就是把軍隊分成兩隊,而利用長槍互戰的一個演習,據說每次信長的兵練做成不少的死傷。在此的嚴酷訓練下,信長的親兵不會比正規大名的軍力差。因此「主從六騎與雜兵二百餘人至三里外的熱田。辰之刻(早上七時至九時)之時,於上知我麻神社(熱田神宮)之前」由清洲至熱田共十二公里的距離能在三至四小時內到達,再在下午一時左右突入義元本陣,在當時的戰國兵速來說,是十分的迅速,而從這個記述去推斷,信長親兵的體力是十分良好,也就是能追上信長之餘,又能成功突擊義元本陣的一大要因。

—分兵差異,義元之致命失誤!—
義元本身並不是一個愚蠢的武將。就在本文序言所謂,義元的能力並不能以桶狹間之戰作定論,而且,義元的軍事調動的確迫使織田信長使用突襲的方法。可是,義元敗死的致命原因又是什麼?義元身擁二萬五千人的大軍,原本要強佔尾張是問題不大,信長的反抗在二萬五千人大軍面前也只是螳臂擋車。然而,義元的致命錯誤在於分兵太散。沓掛城、大高城、丸根.鷲津兩砦的周圍都有義元大軍的各分隊在攻擊,但各隊之間與本陣的連絡並不緊密,甚至有各有各戰的現象,最終令義元本陣在織田方忍者眾的消息封鎖下,變得孤立隔絕。以義元的反應來說,看來信長突襲前,義元並沒有任何的準備,可見上述的推論並沒有大出入。信長雖只有寡兵數千,但卻因機動力的條件補助下,做成有效的內線攻勢,在各敵軍的包圍下突圍,並找出敵方的關鍵點—義元本陣。反之,義元的各個包圍隊卻因缺乏有效連絡而把二萬以上的大軍變成各數千人的小隊。

—目標不清,義元之誤算!—
依照義元對尾張的侵攻部署來看,義元的本意並不打算以大軍的優勢強攻清洲城,與信長一決高下。因此,各分隊的行動都有一個共同目標—把信長迫到只有清洲城!大高城、鳴海城,再到清洲城,義元的大軍一步一步的向北推進,信長的選擇將越來越少,也就是義元最終的要求—引誘信長的主力一戰,進行殲擊機。但是,既然不想與信長立即決戰,那麼付城戰略就是義元的第一考慮,而第二考慮當然就是信長的所在。義元的失誤在於,進迫與找出信長之間並沒有一個明確次序。在進一步迫向信長的各個付城的同時,義元卻又希望找出信長的所在。佐佐隼人等人的犧牲令義元十分興奮,正正反映義元極想找出信長主力所在的表現。然而,義元想迫出信長的同時,卻看不到任何的迎擊策略。義元既想迫出信長,卻沒有做出兩手的準備,以防一旦發生的突擊。這是義元過於自信的一個表現,這當然也是不能過責義元的。

《餘談》
—新說!義元之本意非為上洛?—
就戰事本身的分析及述說已基本完成,故現正好交代一些餘談。古來的說法都指義元的出兵本意是為了上洛。《伊束法師物語》中記載「今川義元卿,以切登天下,匡正國家之邪路。」切登天下成為義元出兵的真意。但這個說法並沒有十分有力的證據,首先信長方的記文並沒有指出義元是上洛之軍,同時間,德川方的史料《三河物語》也沒有提及義元出兵是上洛的目的。故此,信憑性事實上在史料不是太高。「上洛」的說法原來自於江戶初年的《甫庵信長記》,但這書的可信性在史學界間並不太高,同時也找不到其他同時代的旁證。

再者,以今川義元上洛來說,當時的確是絕好的時候,任為三河守、同為有力繼承將軍家的吉良家也在此時沒落,今川家繼承正衰弱的將軍家是理想的時機。但是,當時的將軍足利義輝並不是特別弱勢的將軍,在介入武田晴信及上杉輝虎的爭戰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故此,義元並沒有足夠的立場上洛爭位,換言之,也就是沒有有力的大義名份。同時,在京都,向來對局勢十分敏感的公卿貴族也沒有任何相關的風聞,在當時的慣例,通常上洛的大名都會向京洛的貴族預先知會,但當時的京都貴族的日記卻沒有任何的異動。因此,如義元自信有力上洛稱雄,那為什麼不知會公卿?在出兵的途中,為什麼又沒有表明上洛之志?難道會怕了信長一人嗎?

再從桶狹間之戰的配置來看,義元並不急於攻下尾張及信長,反而慢慢進行攻勢。在日後信長上洛,進攻南近江之六角義賢之時,並沒有一城一城的天下,反而一攻下六角氏的主城就上洛。同樣的情況下,義元卻沒有一下子攻下清洲城。因此,義元在此戰中,卻沒有顯示他上洛的野心。再者,義元安排松平元康運入軍糧一事,也顯示他正想作長期作戰的準備。二萬五千人的大軍,要是拖延太久,反而影響軍心,在還有長長遠路之下,為什麼義元會作這麼不自然的安排?

若義元不是為了上洛,那麼他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恐怕是為了入侵尾張。由於當時與織田氏在三河、尾張之間的爭奪戰上拉扯太久,故義元或想借信長謀求統一尾張期間,快速作一了斷也說不定。而且以今川氏的重商政策來看,奪取熱田及津島港是可能的野心。今川氏在駿河、遠江到三河一帶的商業重地都試圖作有效的掌握,如入侵尾張,極有可能想控制知多半島及海西郡木曾川的海貿地帶。比較上洛,攻佔尾張更切合實際的需要及可能。

當然,要是信長被義元打敗,義元上洛的可能性是不能一下子被抹去的,攻下尾張之後,伊勢路或是東山道都是可上洛的路線,義元上洛的可能仍然是存在的。在沒有決定性的關鍵史料之前,筆者只能把疑問的答案留給讀者……
作者: 黑啤酒    時間: 2007-5-3 01:28: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板本龍馬    時間: 2007-5-3 06:20: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fangfang    時間: 2007-6-7 00:17:32     標題: 戰國第一猛將:真田幸村

當父親昌幸與德川對立時,以寡敵眾擊退大軍而一舉成名。
關原合戰時,與兄長信之對壘,跟隨了父親和西軍,成功的在上田城拌住德川秀忠的大軍,後來西軍戰敗,幸村雖然被流放到九度山,但志氣未減,蟄伏14年後應豐臣秀賴之邀進入大阪城。
在冬之陣中佈「真田丸」,發揮智略和武勇大敗來犯的大軍,並且嚴拒家康企圖用信濃1國來拉攏的誘惑,
而在夏之陣,更於茶臼山之戰時三度殺到家康眼前,嚇得家康丟棄帥旗而逃。
真男人就該做令人畏懼之事
作者: jes872148    時間: 2007-6-26 23:46:52

原帖由 a2996b 於 2007-5-1 08:52 發表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毛利元就、伊達政宗等等的...都可以說是能力不相上下的武將..
但運勢確大不相同、織田信長在即將統一天下之際卻被明智光秀所背叛、導致後來的豐臣秀吉、德川 ...


以上大大提出的這些大名都是戰國最頂尖的人物,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不用說了,都是號稱一統天下的勝利者(織田信長在死前,其實局勢已大致底定了。),豐臣秀吉的長處與其說是打仗,到不如說是在於用人和權謀,德川家康擁有優秀的家臣,忍辱負重的功夫戰國之冠。

上杉謙信、武田信玄其實都有一統天下的實力,只是奈何他們剛好是鄰居,花了大半輩子彼此爭鬥,上洛的心願兩個人都沒有達成。

毛利元就堪稱戰國第一智將,可惜的是被夾在大內家和尼子家兩強之間,等到年紀一大把了才統一中國(日本的地區名),不然我想織田也得靠邊站!(如果說戰爭這玩意也有天才的說法,那毛利元就當之無愧天才二字,初戰就以謀略重創敵軍,可笑的是前半輩子都在幫別人打仗。)

伊達政宗嘛,只能說生不逢時吧,如果早出生個二十年,這天下是誰的可難說了。

另外像尼子經久、腹蛇齋藤道三等也都是叱吒風雲的人物,誰比較厲害就難說了,畢竟時代都有些許前後不同啊。
作者: 板本龍馬    時間: 2007-6-27 09:43: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98765432    時間: 2007-6-27 18:00:45

豐臣秀吉
我覺得是他
我超欣賞的
作者: 龍仔    時間: 2007-7-3 16:39:45

原帖由 小招弟 於 2007-6-27 09:43 發表
其實伊達正宗也不錯阿...他跟竹中半兵衛一樣缺乏運氣,否則依照伊達的外交手娩跟他的鐵騎他要上洛或一統天下都不是問題



你講的沒錯獨眼龍政宗他缺乏的是運氣

竹中半兵衛他只是個名軍師
他並不算是位大名吧
作者: toyota33    時間: 2007-7-4 01:14:18

如要說誰是日本戰國時代的第一大名?
如要以結果論∼當然是德川家康.整個日本就是在他手中底定.
但要提宿命論∼第一大名.我會選甲婓的武田家的武田信玄.何為∼
就整個地理位置甲婓位於日本之中.如要以當時能上京大名.北有越後之龍∼上杉謙信.東有今川義元.細川家.當時的德川家.及織田家還算是地方的小諸侯.
武田信玄終其一生.就周旋在自己的父親信虎.上杉.今川.細川.尤其是和越後之龍在川中島打大小戰役十多次.比較主要的戰役就有五次.
 
雙方死傷慘重.相對的也元氣大傷.也造就了今川義元有空隙上京.在桶狹間之役被織田信長滅掉.
如果當時的主角換著是武田信玄..
那結局會是如何呢?
依我看∼∼整個歷史將會被改寫!
 

《 本帖最後由 toyota33 於 2007-7-4 01:18 編輯 》
作者: 謀殺金字塔    時間: 2007-8-25 22:40:06

看完很多人的討論後∼ 手很癢
我也來參一腳吧  


日本戰國一詞出自甲斐國(今山梨縣)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定的分國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頭就記著「天下戰國之上」。換言之,生處在被後人稱為戰國時代的人們,當時已有「如今是戰國之世」的認知了。

嚴格說來,日本戰國並非正式的歷史名詞,一般用來稱呼室町時代爆發之應仁之亂後到安土桃山時代之間(也有把江戶時代初期列入的說法)百多年間政局紛亂、群雄割據的日本歷史。



 

首先說到武田信玄
在織田信長還沒崛起之前說他是第一大名也不為過
信玄統治最大版圖時,擁有甲斐、信濃、駿河、西上野、遠江、三國及部份美濃國,別稱甲斐之虎。
但是1571年「甲相同盟」達成後
信玄上洛三方原大戰打贏德川家
最後病情急速惡化死去
這蠻令人扼腕之處
如果他當初沒因病身亡的話
或許會統一全日本吧
很多人都會提到與上杉謙信的第四次川中島之戰
但整體來說
比較有魅力的是這個吧↓↓
 

不過這不是一場決定天下的大戰
武田信玄在平定信濃打贏村上義清後
不得不北上與上杉謙信對峙
一方面他與今川義元既是姻親又是同盟  所以不可能打起來
一方面甲斐國境內不靠海 因此要打敗上杉家取得越後的海港
有北方海港後再將目光投向南方今川家駿河
接連南北兩地打通往天下的道路(NHK風林火山∼第30集有提到)

 

日本史學界的權威坂本太郎在其著作《日本史概說》中評價謙信說:
「在殺伐無常,狂爭亂鬥的戰國武將當中,上杉謙信以尊神佛、重人倫、尚氣節、好學問的高節之士見稱,令人感到不愧是混亂中的一股清新氣息。」
可謂是非常精闢的總結。
上杉謙信在武田信玄死後成為當代無雙的武將
若以實戰而言
當時織田信長絕非他的對手
兵員素質上尾張、美濃溫暖富饒之地培養的兵員
遠遜於越後生活環境苛劣的兵
可惜在越後之龍上洛前六天
他腦溢血倒下 四天後就死了
所以很可惜



 

毛利元就也是很了不起的人物
1555年(弘治元年)的嚴島之戰元就消滅陶氏
確立了橫跨周防、安藝兩國的霸權
接著,又進兵備後、備中、石見
並消滅出雲國的尼子氏
而逐漸成長為擁有中國地方十國、並領有豐前、伊予一部份的戰國大名
後人稱其為「戰國第一智將」
不過他一直沒有想爭霸的決心
死後也告誡子孫不能爭霸 只能守成


北條的領地多由關東地區
主要由東擴張
版圖最大的時期
擁有了相模、伊豆、武藏、下總和上野,此外還擁有一部份的下野、駿河、甲斐和常陸的領土
經過五代的經營也是關東地區的大諸侯
不過到達擁有最大的版圖時
秀吉已經快統一天下了
還是不幸的被消滅
但是在內政上他們確是在日本戰國裡是首屈一指
天文十一年(1542年)
二代領主北條氏康實施相模、南武藏及伊豆的大檢地,並改革稅制、幣制,奠定經濟基礎
後世對氏康的領內經營建設評價頗高,譽為「戰國第一的民政家」。


信長 秀吉的部分我就不贅述


 
比較幸運的是德川家康
因為你會發現他活得最久(活了快70歲)
以上的大名都死光後
像他這樣歷經磨練的人不多了
又遇到秀吉遠征朝鮮
與在他死後豐臣家為他蓋神社
消耗了豐臣家大量的金錢
才使得他統一日本


所以說到日本戰國第一大名
是要看從哪方面著手(看是內政 軍事 領土 外交)
或者說各有特色及魅力也行
但後來也發現
有時候時勢跟運氣也是很重要的關鍵
如果當時武田信玄沒有死去
德川家可能會真的滅亡
如果上杉謙信沒有死去
織田家也不復存在
如果信長沒在本能寺被光秀背叛
或許秀吉不會出頭
如果伊達正宗真的早出生20年
他統一陸奧成為150萬石的大名
北條家跟上杉家真的會被消滅

《 本帖最後由 imacbootin 於 2007-8-25 22:45 編輯 》
作者: a8725422    時間: 2007-8-27 19:56:45

織田信長---我認為無論是豐臣秀吉或是德川家康都必須得承認他們的統治基礎是建築在信長的殺伐上。

或許有人認為信長殺伐過重,但我覺得這只不過是秦始皇的翻版,哪一個戰國諸侯不殺人盈野。

信長確實對當時傳統的統治階級造成極大的衝擊,他希望僧侶就專注在寺院、公卿就專注在文學上、武士就應該服從於織田家的指揮,並且信長認為武士分封才是造成戰國時代的主因,因此他希望將武士改造成類似於今日的上班族領薪水辦事,而不是分一塊地讓他當土皇帝。
作者: 我是老大    時間: 2007-8-31 17:15:59

主要的戰國大名:
東北•北海道(蝦夷地、陸奧、出羽)蠣崎氏→松前氏、津輕氏(大浦氏)、浪岡氏、南部氏、葛西氏、大崎氏、伊達氏、二本松畠山氏、蘆名氏、大寶寺氏、相馬氏、田村氏、白河結城氏、安東氏、戶澤氏、小野寺氏、最上氏、岩城氏、石川市、二階堂氏
關東(相模、武藏、上野、下野、常陸、下總、上總、安房)後北條氏、三浦氏、扇古上杉家、山內上杉家、上野長野氏、宇都宮氏、那須氏、佐竹氏、小田氏、結城氏、千葉氏、里見氏、正木氏、上總武田氏
中部(甲斐、信濃、駿河、遠江、三河、尾張、美濃、越後、越中、能登、飛騨、越前)武田氏、諏訪氏、小笠原氏、村上氏、真田氏、今川氏、松平氏•德川氏、織田氏、斯波氏、土岐氏、齋藤氏、長尾氏•上杉氏、椎名氏、神保氏、畠山氏、姉小路氏(三木氏)、朝倉氏
畿內•近畿(若狹、近江、山城、伊勢、志摩、伊賀、大和、攝津、河內、和泉、紀伊、播磨、丹波、丹後)若狹武田氏、淺井氏、六角氏、京極氏、北畠氏、松永氏、細川氏、三好氏、赤松氏、別所氏、波多野氏、赤井氏、一色氏、畠山氏、筒井氏
中國•四國(但馬、因幡、備中、備前、備後、美作、安芸、出雲、石見、長門、周防、土佐、阿波、讚岐、伊予)赤松氏、安芸氏、尼子氏、土佐一條氏、宇喜多氏、浦上氏、大內氏、吉川氏、河野氏、小早川氏、伊予西園寺氏、陶氏、長宗我部氏、香宗我部氏、伊予宇都宮氏、十河氏、三村氏、毛利氏、本山氏、山名氏
九州(對馬、豐前、豐後、筑前、肥前、肥後、日向、大隅、薩摩)宗像氏、宗氏、城井氏、大友氏、秋月氏、少弐氏、菊池氏、龍造寺氏、蒲池氏、有馬氏、松浦氏、阿蘇氏、相良氏、伊東氏、肝付氏、島津氏、大村氏、立花氏
其他勢力:一向宗(淨土真宗本願寺派)比叡山(延曆寺)雜賀眾、根來眾(根來寺)室町幕府(足利氏)堀越公方(足利氏)古河公方(足利氏)堺眾
作者: jojoamani    時間: 2007-9-7 16:38: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jabbar    時間: 2008-11-27 23:20:28

我想不外乎毛利元就.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及北条氏康等大名
作者: samf    時間: 2008-11-29 04:50:29     標題: 回覆 #1 艾斯 的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samf    時間: 2008-11-29 04:59:46     標題: 回覆 #23 a8725422 的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蜀將趙雲    時間: 2008-12-23 20:56:37

應該是織田信長
如果沒有他就沒後面的豐臣秀吉跟德川家康
作者: Reiben    時間: 2008-12-25 13:28: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健~~~~~    時間: 2009-1-3 06:20:12

看到各位大大所分享的文章
讓我受益匪淺
也讓我對日本歷史更能多了一份知識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