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800mm K (E)鐵道砲又稱為古斯塔夫重砲(德文:Schwerer Gustav/Dora,英文:Heavy Gustav),第二座鐵道砲被稱為朵拉砲(Dora)。這兩座鐵道炮是德國希特勒時期由克魯伯製造的超重型火砲。其設計與製造目標為提供前線部隊曲射支援火力,擊毀當時仍然為各國陸軍視為防禦主幹的大型要塞與巨型碉堡。為了追求強大的破壞力,因此該火砲口徑高達800公釐,重達1344噸,可將重達7噸的砲彈投射到37公里以外的目標。
朵拉大炮的砲彈,後方為一架T-34戰車
德國800mm K (E)鐵道砲的彈藥種類
高爆彈(High Explosive)
彈重:4.8噸(4,800kg)。
彈頭出速:每秒820公尺。
最大射程:48km。
彈頭炸藥當量:700kg。
威力:可炸出30ft(約一輛巴士的長度)寬乘上30ft(約三層樓高)深的坑洞。
複合穿甲彈(APCR;Armour-piercing,composite rigid)
彈體由「鉻-鎳」(chrome-nickel)合金鋼構成,彈頭罩(ballistic nose cone)為鋁製。
口徑: 800mm(31.4in)
戰鬥重量: 1350000kg
砲管長度: 32.480m
砲彈重: HE:4800kg, CP:7100kg
最大射程: HE: 47km, CP: 38km
朵拉砲一共造了兩門, 分別名為 Dora 與 Gustav
1934年位於德國埃森的克魯伯公司接到來自德國陸軍司令部(Oberkommando des Heeres )的一紙要求,信中表達希望克魯伯能夠設計出一款能夠擊毀馬奇諾防線上要塞的重砲,尤其是最好一砲就能狠狠的打穿7公尺厚的混凝土掩體,或者1公尺厚的鋼板,然後還要從敵人砲兵無法還擊的距離外進行發射。
克魯伯的工程師艾利希·穆勒博士(Dr. Erich Müller)在計算後,發現如果要達到這個說起來很簡單的目標,光是砲彈就要重達七噸,口徑大約是800mm,砲管長度至少要30公尺,整個玩意兒就要1000噸重;如果還要它具備機動性,它就需要將整體重量分攤在兩組鐵軌上。一般來說鐵道砲只有調整射擊仰角的動作,至於左右迴旋角度則依賴鐵軌的弧度,只要讓砲車前後移動即可完成迴旋角的修正;克魯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還設計了不同口徑的鐵道重砲版本,有70cm、80cm、85cm,以及100cm共四種口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