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敬靜淨 修道功夫 [列印本頁]

作者: 阿良車輪餅    時間: 2022-12-27 01:44:05     標題: 敬靜淨 修道功夫

敬靜淨 修道功夫


一個修行人,不能忽略自己,不能不重視自己。應該培養敬、靜、淨,才有浩然正氣,有那種威嚴來修辦道。 這三個字,音相同,但是字不同,意義也不同。 這個「敬」,就是主敬存誠,要誠實,要尊賢。 人如果對仙佛主敬存誠,仙佛一定幫助你。 自古以來,先聖先賢傳授的一個根本源頭真理,就是這個「敬」,敬字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我們盡我們的心, 能敬守此心,守住我們的本性,守住我們的道心,守住我們的真心, 你的心就能定,沒有障礙,你不尊敬你的心,你的心就不定,障礙就多。 如果你收斂一切後天不好的習氣,不合正氣的氣,以意志作主, 那你就能心平氣和:如果你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住,心中沒有歸向, 不能安心定性的在自己的崗位,天天不知道在做什麼,總是心浮氣燥, 就是沒有敬的功夫。 我們一個人有動有靜,動靜之間要主敬:動也敬、靜也敬、什麼時候都會靜下來, 火氣自然消失;一切事情的成功,只在一個「敬」,而失敗必定是在於怠慢。

我們的心很容易動搖,受到外在的感染誘惑,而搖擺不定。如果我們定力如山的話, 外在一切干擾不了你,美色現前也不會動心,經得起任何考驗。 一個人沒有定力,就很容易昏沈,很容易迷昧而難以清明,唯有主敬存誠, 就能由敬而明。我們要有慎獨的功夫,不要隨便動念頭,你動這個心思邪念,腦海中均上呈現十隻眼在看你,十隻手在指你,所以要慎獨,嚴以律己。 一個人主敬,內心敬於身、敬於事、敬於人,敬於仙佛, 你自然就身體強健,很有魄力,很能辦事。你以仁德的心待人, 以慈悲的心助人,人人都會喜歡你。

我們如果能習於接受勞苦,為道場奔波奉獻,自然就感動得人敬神欽。 防杜胡思亂想的慾念,不給它萌芽,如同去挽逆水之舟,剛歇點力, 馬上就被水沖下去了。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用力把它拉住。 我們盡力做善事,如同攀爬沒有枝極的樹,很困難,一不小心說滑下去了。 所以有德行的君子,處理每一件事,都很敬畏,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恭恭敬敬的。躬行實踐「敬」字,要恕以待人,凡事皆留餘地以處人,功不獨居,過不推諉,嚴以律己,事無巨細,不敢疏忽。大事要謹慎,小事也不要輕忽。 老前人常說:「老師常常叮嚀的一句話:小事交給你,你不辦, 大事不敢交給你」。這話講的很對。 多看書才會更努力,書中聖人講的話,都是教導啟發的話,自己負責的事, 我們也要請別人共同來做,如果成功了,要感恩大家,沒有大家的幫助配合, 怎麼會成功?所以有功不能獨居;事情做不好,應該在失敗以後好好檢討改善,不該把責任推到大家身上。 常常記住:「功不獨居、過不推諉」這兩句話,就可以擔當重大的責任, 得到無量的福氣。所以談敬要主敬存誠,專心致志,這樣做你一定會成功。

第二個是「靜」字。 這個字不容易做到,人能常清靜,天地自然會接納你,你也能夠接納天地。 聖人說過:「定、靜、安、慮、得」。 老師慈悲,傳道給我們,開了我們的竅,讓我們知道止於至善的地方, 把我們的志向定在這個佛性的地方,二目守玄,常清常靜才有定力。你的心一靜身體就輕,心就不會放縱,立於不動之地,能隨處安祥,做事時思考力會很強。思慮從自性的良知良能出去, 就能感受到一股奧妙的泉源,調和身心,平衡心性。 如果心有所思,身就跟著有所作,那你的心身就不調和, 能靜才能夠恢復原精、原氣、原神。 清靜能夠修養你的精、氣、神而延年益壽:思慮雜念會傷害心性。 你有一個刻薄、對待的念頭,你就沒有仁心,如果你貪心要取得不義之財, 做不該做的事,你就是不義之人,所以我們要善養浩然正氣, 守住仁、義、禮、智、信五個字,也就是存心養性,五氣朝元,最後才能到達天人合一、自性圓明、智慧大開的清靜。 我們開會不誠心誠意、心不投入、心不在焉,心就不能靜。 精神生於安靜,智慮生精神;精氣神飽滿,才有智慧。 精神充沛,日久淵深就有功夫了,如果內心裡邊擺了一個戀字,擺久了你就不能靜。一個人戀財、戀色,過去的貪戀改不了,是自找麻煩。 過去的,統統沒有,都不要了,你就十分清靜。修道求其放心,身心一切都放下,說清靜自在,心很靜,性很清, 就可以恢復本性的光明,現出光輝、現出智慧。我們動的時候,不要常常生出念頭,胡思亂想, 那會造成很多的罪過錯;清靜之後照見萬物,自然皆有春意。 春天萬物欣欣向榮,鳥語花香,呈現一片美景。 此即一切惟心造,萬法由心生也! 事來則應,事去則靜,我們心中寧靜,事來則應,事去不留絲毫。 這個常清、常靜有二種方法:第一要避免進入是非的場所,不要製造麻煩。第二是不進入勢利的場所,那也會影響你的清靜。靜不是徒守寂靜而已:即使臨時匆忙,應接不暇而神識仍定,條理井然。 自己有主見、有定力,是何等的鎮靜:你靜也可靜,動也可以靜, 動靜都能篤定,這就證明你這個人有功夫。

清靜無為而無不為,辦道要有大無畏的精神,辦大事者,如同我們一個修行人,以心靜無我、無私、無為的心, 才能夠達到無所不為的奉獻;你拘泥於小我,統統為我,你就不能做到大我, 無法擔當大任,人家就不提拔你,尊崇你。

我們辦道,受苦、受罪、受勞、受毀謗,一切都不怕, 要有這樣大無畏的精神,如果心裡不夠鎮靜,一點小事就動心,一點小事就計較,沒有定靜之力,魔由心生,自性就會生起障礙考驗, 然後輾轉之間,慢慢的走到荊棘坎坷之途,而自己考驗自己必致左右為難。

再來談「淨」。修道人要心體無染,身、心、意三業俱淨:做個乾乾淨淨的人, 內心不染塵,沒有貪嗔癡愛、怨恨惱怒、名利恩愛、酒色財氣, 統統沒有,內在的慾念也沒有,修煉心性,反璞歸真。 身要正、口要淨、煉就純陽、潔白自性。如同白玉無瑕,才能回歸清明的本性。 遠離一切是非,內心乾乾淨淨。心氣常淨,自性的佛身就能經常顯現出我們真正的妙智慧。

如果心裡很污濁,氣會破,精神也破掉,你就見不到你的自性佛。 所以修道人要守戒律,人在世心要出世,妻為朋來子做伴,才能清清淨淨。 我們的心常常不乾淨,一動就疑東疑西,疑神疑鬼,自己徒生煩惱,徒自干擾,自己攻伐自己的心,這樣自己的智慧,就會慢慢消失,切宜戒之。

意念乾淨,沒有煩惱,一切都順其自然;沒有煩惱的污染,就叫做真淨。 我們修道人應該安貧樂道,隨遇而安,什麼都好,逆來順受都很快樂。 如果常常快樂,自然名之為淨。如果常常煩惱、搖頭嘆氣,好比困坐愁城,天天受苦,自尋煩惱。私慾雜念太多,影響心不淨,自然身體就不健康。所以心要乾淨, 口要乾淨,身也要乾淨,堅守戒律,要嚴格要求自己,遵守戒律,那你自性就能光明。

敬、靜、淨都做到了,那你這個人就能無往不利,到那兒去,人家都歡迎你, 老天也喜歡你、幫助你,那你將來辦什麼事情都一定會成功。

(天真佛院)




附件: 32.jpg (2022-12-27 01:43:58, 64.25 KB) / 下載次數 2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E3NjkzNTZ8NGViYWY3ODN8MTc0MDQzMTQxN3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