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薑黃 [12P] [列印本頁]

作者: awcc    時間: 2023-2-2 03:21:09     標題: 薑黃 [12P]

本文最後由 awcc 於 2024-1-21 15:44 編輯


〔中文名稱〕:薑黃
〔英文名稱〕:Common Turmeric Rhizome
〔學名〕:Curcuma longa Linn.
          Curcuma domestica Valet(鬱金)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 薑黃屬(Curcuma)
〔別名〕:黃薑『藥性備要』、黃絲鬱金、寶鼎香『綱目』、姜黃(俗稱)、鬱金(唐本草)
〔原產地〕:主產於中國華中、華南的四川、福建等地及印度。
〔分布〕:臺灣中南部山區栽培,部分成野生化。
〔用途〕:1.觀賞用:植株優雅,常被栽種於庭園作觀賞用。
          2.藥用:
            性味:根莖、塊根:苦、辛、溫。
            效用:根莖:破血行氣、通經止痛。治氣血凝滯、經閉腹痛、跌打損傷、風痹臂痛。
                  塊根:行氣化瘀、利膽退癀,治經閉腹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黃疸尿赤。
〔莖〕:高約 1 公尺;根狀莖粗短,圓柱狀,分枝塊狀,叢聚呈指狀或蛹狀,芳香,斷面鮮黃色;
        根粗壯,從根狀莖生出,其末端膨大形成紡錘形的塊根。
〔葉〕:葉基生,2 列;葉柄約與葉片等長,下部鞘狀;
        葉片長橢圓形,長 25~40 公分,寬 10~20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漸窄,兩面無毛。
〔花〕:秋季從營養枝的近旁抽出花葶,穗狀花序直立,長 10~15 公分,總梗長約 13 公分,花序肉質多汁;
        苞片綠色,上部帶淡紅色渲染,卵形,長約 3~4 公分,斜上升;花淡黃色,與苞片近等長,不外露。
        花期:8 月。
〔果實〕:蒴果球形,膜質,熟時 3 瓣裂。
〔特性〕:多年生草本,高約 1 公尺;根狀莖粗短,圓柱狀,分枝塊狀,叢聚呈指狀或蛹狀,芳香,斷面鮮黃色;
          根粗壯,從根狀莖生出,其末端膨大形成紡錘形的塊根。葉基生,2 列;葉柄約與葉片等長,下部鞘狀;
          葉片長橢圓形,長 25~40 公分,寬 10~20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漸窄,兩面無毛。
          秋季從營養枝的近旁抽出花葶,穗狀花序直立,長 10~15 公分,總梗長約 13 公分,花序肉質多汁;
          苞片綠色,上部帶淡紅色渲染,卵形,長約 3~4 公分,斜上升;花淡黃色,與苞片近等長,不外露。
          蒴果球形,膜質,熟時 3 瓣裂。

1.↘




2.↘
塊莖



3.↘
地下莖



4.↘
莖縱切


資訊來源:
文:認識植物
圖:認識植物



形態: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根多數粗肥,末端膨大成紡錘狀塊根。
        根莖肥大,橢圓形,多分歧,內面顏色為黃色或紅黃色。
        葉基生,4~6枚聚生,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具長鞘狀柄。
        穗狀花序,稠密;苞片闊卵圓形,每苞片內含1小花,白或淡紅色,頂端苞片卵形,綠白色;萼片3枚;
        花冠管上部漏斗狀,綠黃色,唇瓣倒卵形,中央蛋黃色3淺裂;雄蕊1枚;子房下位,柱頭2唇狀。
        蒴果膜質,球形,3瓣裂。種子卵狀長橢圓形,具假種皮。花期7 ~11月。
繁殖方式:根莖
利用部位:根莖
效用:健胃、利膽、破血、行氣等功效。血虛無氣滯血瘀及孕婦慎服

薑黃的根莖富含薑黃素(curcumin),為重要的天然食用黃色素植物,除供食品著色外,兼具辛香特性,為咖哩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近幾年來成為全球最夯的保健食物,上千篇研究報告證實其所含的薑黃素等成分,對人體健康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可促進新陳代謝、調節生理機能、滋補強身、養顏美容、幫助消化道機能、使排便順暢等,因此薑黃被列為21世紀十大超級食物之一。
新鮮的薑黃可切成塊狀煮湯,乾燥的磨成薑黃粉,可做成咖哩,或加入茶飲、咖啡飲用,成為一股飲食熱潮。
薑黃已有超過6000年的使用歷史,從食品、香料、化妝品到保健食品等,應用十分廣泛,
現在成為熱門的明星食物,是因多項研究證實,其具有抗癌、預防失智及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其氣味較一般薑類特殊,且富含薑黃素,抗氧化力強,可提升人體免疫功能,對於預防癌症有良好功效,對肝炎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但薑黃屬於燥熱性的食材,體質熱者不建議多吃。

在藥用上,其性味辛、苦、溫,歸肝經、脾經,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之效,
可用於胸脅刺痛、閉經、脘腹疼痛、風濕肩臂疼痛、產後敗血攻心、產後瘀滯腹痛、跌打損傷、癰腫等。
《本草綱目》記載薑黃:「治風痹臂痛。」,並提到:「薑黃、鬱金、蒁藥(莪蒁)三物,形狀功用皆相近。
但鬱金入心治血;而薑黃兼入脾,兼治氣,述藥則入肝,兼治氣中之血,為不同爾。」。
但血虛無氣滯血瘀及孕婦慎服,《本草經疏》便記載:「凡病入因血虛臂痛,血虛腹痛,而非瘀血凝滯,氣逆上壅作脹者,切勿誤用。
誤則愈傷血分令病轉劇。」,另外在《藥性通考》亦記載:「虛弱之人忌用。」

現代研究,其成分主要含有薑黃素類、倍半萜類及酸性多糖等化合物。
根莖含薑黃素類化合物:薑黃素(curcumin)、p,p-dihydroxydicinnamoyl methane、bisdemethoxycurcumin、p-hydroxycinnamoylferuloylmethane、demethoxycurcumin、dihydrocurcumin等;
倍半萜類化合物:薑黃新酮(curlone),薑黃酮醇(turmeronol)A、B,procurcumadiol等;酸性多糖:
薑黃多糖(utonan)A、B、C、D。揮髮油主要成分有薑黃酮、arturmerone、薑黃烯(curcumene)等。
尚含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脂肪酸及金屬元素鉀、鈉、鎂、鈣、錳、鐵、銅、鋅等。
現代研究,具有利膽作用、抗菌、抗炎、鎮痛、降脂、降血壓、抗凝血、抗腫瘤、抗氧化、及抗微生物作用等,
目前研究發現可預防失智、心血管疾病、抗癌等。
在古印度阿育吠陀醫學系統就使用薑黃治療皮膚潰瘍、過敏及糖尿病等疾病。

薑黃利用根莖繁殖,於每年3~4月種植,至年底或翌年1月時可收穫根莖使用。其性喜氣候濕潤、陽光充足、雨量充足之環境。
在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及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中生長良好,與作物輪作,忌連作。
在水分管理上,遇天氣乾旱、土層乾燥時應進行灌溉,在雨季時則要做好排水工作,以免引起根莖或塊根腐爛。
種植後約8~10個月可收穫,收穫時期為12月至翌年2月收穫根莖。
當植株莖葉逐漸枯萎,塊根已生長充實,即可採收。
收穫時間不可過早,過早收穫塊根不充實,影響產量。

資料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




5.↘



6.↘



7.↘



8.↘



9.↘



10.↘



11.↘



12.↘


拍攝地點:台南東山區 李子園
圖:awcc 親傳 (#5~#12)


附件: 薑黃-莖縱切1.jpg (2023-2-1 23:39:44, 282.72 KB) / 下載次數 7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E5OTkyNTJ8YjMyYzc2OWN8MTc1MzU2MDUzMHwwfDA%3D

附件: 薑黃-地下莖0.jpg (2023-2-1 23:39:36, 354.92 KB) / 下載次數 1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E5OTkyNTF8ZjY5ODA2YmV8MTc1MzU2MDUzMHwwfDA%3D

附件: 薑黃-塊莖.jpg (2023-2-1 23:39:26, 367.7 KB) / 下載次數 9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E5OTkyNTB8OGYwMzIwY2J8MTc1MzU2MDUzMHwwfDA%3D

附件: 薑黃-花26.jpg (2023-2-1 23:39:06, 328.93 KB) / 下載次數 9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E5OTkyNDl8MTc2YWJiOTB8MTc1MzU2MDUzMHwwfDA%3D
作者: Willy09    時間: 2023-2-3 17:19:18

薑黃不僅花朵漂亮,還是具有歷史悠久的「保健食品」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