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以禪解脫
[列印本頁]
作者:
阿良車輪餅
時間:
2023-2-20 13:20:51
標題:
以禪解脫
以禪解脫
自得慧暉禪師,俗姓張,宋朝會稽上虞(浙江)人。
有一回,有盜賊欲侵入寺中行劫,所有的人為求保命,都棄寺逃散,唯有慧暉與宗賾如如不動。慧暉看著蜂擁而逃的同參背影,不禁嘆息:「參禪本就是以生死為敵,以期超脫生死,怎麼一遇劫難就馬上逃避呢?再說我身體孱弱,只怕還沒逃到半途,就落入了賊人之手,反而生不如死。」於是他便在禪堂打坐,靜待賊人到來。
沒多久群盜叫囂而入,見僧人們都逃光了,可是竟然還有一名僧人,猶安坐於堂內,盜賊見狀,紛紛張弓抽弦,欲將慧暉射死,奇怪的是,怎麼樣也射不中。慧暉雖然身處於亂箭之中,仍舊寂然不動,禪坐如故,後來有支箭射過慧暉的衣袖,並穿透了慧暉背後的木櫃,他才驀然驚覺。由於在禪坐中受到驚擾,此後慧暉便留下了顫病的後遺症。
同一時間在庫房中,另一群兇神惡煞的賊人,已將宗賾五花大綁,正準備下手殘害時,突然衝出一名直歲僧(禪林東序六知事之一,掌管一切雜事),不斷向盜賊請求放過宗賾,並表明願意代死。
強盜頭子瞪著銅鈴般的大眼怒問:「你是他的什麼親人?」僧人答稱:「此位宗賾禪師已參禪有所得,來日因緣成熟時,會成為眾人的大善知識,將弘法利群生;而我尚未參悟,死不足惜,所以我願意代死。」盜賊為他的話所折服,便放過了二人。
後來宗蹟在明州翠巖辦道興盛,之前捨命相救的僧人亦皈依其座下,宗蹟常說:「他真是我的再生父母啊!」
釋初參曰
:參禪,能讓我們從生死裡超越,從煩惱中解脫。吾人若能時時以當下的身心作為禪觀對象,對無常無我深入體察,便能以般若智來超越生死輪迴。動輒將「參禪」掛在嘴邊,卻不以禪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不是染著於世間的五欲六塵,要不驚恐於生死諸相,徒有口頭禪,又有何益!
(星雲大師全集)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3-2-21 12:58:05
吾人若能時時以當下的身心作為禪觀對象,對無常無我
深入體察
,便能以般若智來超越生死輪迴。
《雜阿含經 204》
如實知 如實見
已。
於眼生厭
。若
色.眼識.眼觸
...彼亦
生厭
。
耳鼻舌身意
亦復如是。
厭已
不樂。不樂已解脫。
很多人師只會教人:
觀察
身心無常
問題是,若一直停留在「做觀察」,這是無法到達解脫的
佛經說,做
觀察
後,必須對
身心
生起
厭離
。
生起厭離
才是解脫的關鍵
若不能
生起厭離
, 則離解脫還遠
﹋﹋﹋﹋﹋﹋﹋﹋﹋﹋﹋﹋﹋﹋﹋﹋﹋﹋﹋﹋﹋﹋﹋﹋﹋﹋﹋
何謂
遠離
或
厭離
?
這就是佛經常講的「
捨離
眼耳鼻舌身意」「
無
眼耳鼻舌身意」
《思益梵天所問經》
誰度欲河。佛言。能
捨六入
者
誰能到彼岸。佛言。能
捨六入
者。
《相應部 第35卷 101》
諸比丘!凡
非汝等之所有
者,此
應摒棄
。摒棄於此 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如何是非汝等之所有者? 諸比丘!
眼
非汝等之所有者,
應摒棄此
,棄此 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耳
非汝等之所有……
鼻
非汝等之所有……
舌
非汝等之所有……
身
非汝等之所有……
意
非汝等之所有……
當棄此
,棄此乃為汝等之利益安樂。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16n0006_p0106a05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