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正一派法籙的歷史淵源與授籙的內涵 [列印本頁]

作者: 個人言論    時間: 2023-4-13 01:22:12     標題: 正一派法籙的歷史淵源與授籙的內涵

正一派法籙的歷史淵源與授籙的內涵

正一派法籙的歷史淵源與授籙的內涵這篇文章,所謂籙,又稱道籙、法籙,是一種記載神吏神將名籙的文書。天師道的授籙源遠流長。按《太真科》及《赤松子曆》所載:“漢代人鬼交雜,精斜遍行。太上垂慈,下降鶴鳴山,授張天師《正一盟威符籙》一百二十階,及《千二百官儀》、《三百大章》、《法文》密要,救治人物,天師遂建二十四治,敷衍正一章符,領戶化民,廣行陰德。”早期道教入道採取交米登籙和蓄養弟子的辦法,北魏寇謙之在改革道教儀式時,改在道場上用授籙的方法,接受入道者,開授籙的先河。


正一派法籙歷史記載

據《隋書•經籍志四記載:“道教授道之法,初授《五千文籙》、次授《洞玄籙》、次授《上清籙》。籙皆素書,記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諸符,錯在期間文章詭怪,世所不識。授者必先齋戒,然後齎金環一,並諸贄幣,以見於師。師受其贄,以籙授之,乃剖金環,各持其半,雲以為約,弟子得籙緘而配之。”這說明授道的程式。

又據《正統道藏•正一法文外籙儀》說:凡授《更金》(籙)五年,得進《一將軍》(籙),四年《十將軍》,三年《七十五將軍》。二年《百五十將軍》。一年若治行庸愚,無長進者,悉又倍年。三倍無功,不知見德,直置而已,都不合遷。其中聰明才智秀異,功德超群,不計年限。這說明授籙的級別和授籙的條件。


正一法籙的發展過程

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在《三元傳度普說》中也說,正一法籙是太上親傳與祖天師的,所降的盟威諸籙,一方面“盟誓外邪”,一方面“內正一炁”,對外要驅除邪魔歪道,對內要修行自己。《天師教戒科經》中說:“修行正身,真氣來附,邪惡皆去”。我們按照正道去修行,自然就會有真氣來附到自己的身上,邪惡也就離你遠去,勤持於“內正一氣”之功,自然得成真正。

正一法籙的傳授,早的時候,老祖天師及嗣師、系師時期,曾設立二十四治,並在二十四治中取每年的三會日,即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為道民授諸法籙。《赤松子章曆》說:“此日要上章受度法籙。以正月七日是舉遷賞會,七月七日是慶生中會,十月五日是建功大會。旨在消災散禍,以祈景福,宣教正籍。”到了第四代天師回龍虎山,改為三元日授籙,開科范以為常。由此,授受法籙便成為道教的傳統。

史書記載,北魏寇謙之曾在京城設籙壇為當時的魏世祖授籙。唐玄宗召見15代天師張高,命在京師設“傳籙壇”,當時很多文人道士,都受過籙,如李白等。宋朝時編道藏的王若欽曾經向皇帝建議,敕24代天師張正隨在京城建授籙院,想通過授籙院來培養道士,相當於今天的道教學院。所以,傳度授籙的傳統從老祖天師一直傳到今天。

正一派為什麼要授籙

據道書解釋說,各種籙都有神靈,授籙之後,可以召請天兵天將,以治精鬼,消滅災禍。作為正一道士,不授籙就不能做道場,就無法遣使籙中的兵將斬妖除邪,拔度生靈,救濟困厄。《三洞修道儀》說:“授正一法籙,方可以為人章醮。”因為只有得授法籙,才能名登天曹,才有道位神職。道教稱“名籙天曹,乃有道位”。
有了道位的道士,其齋醮中的章詞才能奉達到天庭,才能得神靈的佑護。授了籙還必須熟讀背誦籙文中排列的眾多天仙、地祇名號,作為做法師的憑仗,隨時召請。授了籙,才算進入道階,名籙神真之境,成為真正的道士。

按道教中的正一派的觀點,道士只有在獲得了籙之後,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職,也才具有了差遣一定數量護身神兵的權力,因而才能斬妖除邪、拔度生靈、救濟困厄。否則就無權遣神役鬼。


正一派授籙的意義

1道教的籙是有其含義及功用的。在《雲笈七簽》中記載:“籙者,三天妙炁,十方神仙,靈官名號,與奉道之人修行。”這裡說的就是把上天的仙官、神仙的內秘與名號等不公開傳的內秘的書文傳授給奉道者,以方便奉道人去修行。通過授籙,我們就可以沿著這個升真的航梯,通過修行,最後成為仙宮的神仙靈官之一。因此,“籙”首先可以引導人們修行。

2其次,籙可以明證道位。明證道位有兩個方面,第一,《三洞修道儀》中說“授正一籙,方可以為人章醮。”就是說授完籙以後才是法師,才可以去主持齋醮活動,因此授籙很重要。為什麼授完籙以後才可以去主持齋醮活動?因為授完籙以後,才有神職神位,才有自己的心印心將。授籙是為了明確自己的位置,也就是有了神職之位,在主持宗教活動中通過變身,通到神仙那裡,這樣我們上陳表章才能上達到神明。

3第三,道經說“生無道位,死為下鬼”。也就是說在生的時候就應有一個道位,即奉道修行的神職之位,這樣死後就有了上升之路而不至於淪為下鬼。從表像上來說,授籙以後,我們就有了一個道位,在仙宮裡有了一個名號、位置,通過我們的修行,最後就能成真成仙,歸位到那個地方。在這個過程中,你要積功德,要度人濟世。反之,如果不做善事,有那個位置也沒用,因為你“不正”,你奉的已經不是正教了。也就是說,這裡面是有修行要求的,如果我們不去行善修行,這條路就不通。

4其四,籙的種類很多,同時具有神聖性。我們都想授籙,但籙是分為很多階的,有給道士授的,也有給信徒授的。據明朝《當代天師府繳籙告示》中記載:“窕其數者,有七十二階之法籙,究其目者,八三二十四品之靈文”。

三洞進品修行;紫薇延禧集福;盟威則修真悟道;都功乃入道之門;大洞,益發微蘊奧義,聚斂身中之造化,剖明天地之玄機;血湖,解女人產汙之衍;妙戒,懲凡人將來之過;五雷雖小,法司憲剛,可以呼風喚雨,召雷役將;文昌,榮登仕路;生天,拔擢沈淪;童子,延生開通關煞;金橋,卻害解厄求嗣;更有三官、北斗、玄壇、等籙,皆為度厄、消災、延生、保命。其餘籙軸甚多,就不一一列舉。

道士法籙品階,如唐朝有七階,正一、洞神、高玄、升玄、洞玄、三洞、大洞。宋元之後改為五階,即都功、盟威、三洞、五雷、大洞、上清(三清)三洞。這在一般人看來應該是得受的品階越高越好,但這種想法是有問題的,因為授受的品階有規範和要求。經書中早就說,“初門不可頓受”,初入門的時候不能馬上就去授籙,按照現行規定,必須要參加皈依傳度儀式,成為一名學徒道士。三年之後持戒惟謹,品學兼優者才能參加初授籙,授太上三五都功經籙。“若修奉有功”,才可以升授,升到“太上正一盟威經籙”,然後是“上清三洞五雷經籙”。但是必須有功,有功才可以升籙。

“上古真人尋按經籙,唯受一二階,修行便登上真”。所以授籙不在進升的高,也不在進升的快。有的人一入道門就要授籙,有的人沒有功就要授到三洞五雷經籙, 雖然名得到了,但是沒有功行,是會適得其反的。所以經中說“不明修行之由,于身未能有益”。而其要“道在用心真”,我們修道,心要真,即真一不二,如果再加上“而又正修行”,以正的道路去修行,這樣才能“契合於道”,與道合真,“其應如神也”,這樣才會有神來感應。所以授籙不在快、高,而是要按規定來循序漸進,有功有行才能“更升”。

5其五,授籙是要促使人“戒律情性,檢束身心,止塞衍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怎樣才能做到?很多經典裡面都有這樣的內容,比如說,《度人經》裡面有“十不”:不殺、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這些都是這樣的要求。《道德經》裡面講:“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這些都是很重要,是很高的要求。另外,道經裡面說,授籙也要受戒,先受三戒、五戒,再受八戒、二十七戒,我們現在是受五戒、九戒,就是讓大家通過戒律撿束自己,止塞邪偽是非,制斷誘發惡的根源,使我們向善的方面、契合道的方面發展。

6最後,授籙還是一個促進我們學習的過程。在授籙過程中,我們要誦《道德經》、《度人經》、《三官經》,還要講經說法。傳統上授籙則還有規定,除了要有功德之外,與積學也有聯繫。授正一盟威籙的籙生,必須通正一部的經典。升上清五雷經籙,就要通上清部及洞真部的經典。其所授的籙與對籙生的要求是成正比的,就像我們現在讀書一樣,中學大學、碩士博士都是有要相應的學識水準要求的。因此,這也是促進我們學習的過程,有助於我們學習經典,提高宗教素養。

來源:道站



附件: 92-1.jpg (2023-4-13 01:21:48, 69.89 KB) / 下載次數 2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IzODk1ODd8OGE5OGNhYjF8MTczMTc5MDQxM3wwfDA%3D

附件: 92-2.jpg (2023-4-13 01:21:48, 81.34 KB) / 下載次數 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IzODk1ODh8OTZjYzcwZDB8MTczMTc5MDQxM3wwfDA%3D

附件: 92-3.jpg (2023-4-13 01:21:48, 101.27 KB) / 下載次數 1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IzODk1ODl8Y2ViMmFlOGZ8MTczMTc5MDQxM3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