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信、願、行、三法為宗,稱為淨土三資糧 圓誠法師開示
[列印本頁]
作者:
mingchin
時間:
2023-6-4 20:51:51
標題:
信、願、行、三法為宗,稱為淨土三資糧 圓誠法師開示
2023.05.31
阿彌陀佛,今天念佛了嗎?
淨土法門的宗旨,乃以信、願、行、三法為宗,稱為淨土三資糧。蕅益大師說:「非信何由發願,非願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證所信而滿所願。」
從往生的條件來說,我們修學淨土念佛的信心與願力是重點。信願行淨土三資糧,在淨土祖師藕益大師、蓮池大師和印光大師都判「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
因此,信、願、行淨土三資糧如鼎三足,缺一不可。若不注重信願,只期待執持至一心,縱使深得一心,也難以了生脫死。因為無始劫以來所種下的煩惱業種子根本沒有辦法斷盡,所以是不可能只有仰仗自己微薄的力量可了生死。更何況無有信願之心,也不能仗佛力來了生死。
因此,印光大師深切地感嘆說:「世有好高務勝者,每每侈談自力,藐視佛力。不知從生至死,無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為恥。何獨於了生死一大事,並佛力亦不願受,喪心病狂,一至於此。」
凡夫眾生之所以生生世世都在輪迴的深淵裡,就是常起無明、「不覺」所致,往往是自認為自己努力就可以一步一步證果直升上位。
殊不知,在生死輪迴的過程中,眾生因為分段生死,在一期的生命結束之後,又是另一個歸零的開始,未來只是帶著過去的點滴習氣,因緣合和的時候,才能再度開啟修行模式。
因此,淨土念佛行者,應當深切地引以為戒。關於修持法則,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提醒我們說:「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所以說,念佛就「如子憶母」一樣,在我們的二六時中之行住坐臥,語默動靜裡,必須將心念化育於仁恕之中,生活中展現的是質樸淳和,將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無論在任何事緣之下,都能綿綿密密的不間斷地受持著。
特別是修學佛法之人,凡是需有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的忍辱心,內在存有一股代人之勞,成人之美的廣大心。並且遇到任何順逆境,都能有常思己過,莫論人非的自覺心。
在經典中經常看到等覺菩薩,都能於二六時中,常禮十方佛,以懺除過去的宿世罪業,更何況我們是在凡地,更應該常生起慚愧懺悔之心,怎能世智辯聰呢?!
假若自認為自己有修持的話,佛陀說了:「皆屬魔業」。祖師勸戒說,這樣的人,切勿親近,免致日久之後,在不知不覺之中漸漸地被他同化了。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又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
「憶」就是回憶。阿彌陀佛無量劫來隨形六道,曾經跟我們結過法緣,但是我們忘了,卻又因為另一個善法因緣,再度把曾經已遺忘的跟阿彌陀佛結過緣的善根種子啟發出來。種子一旦啟發、激活了,就會有「憶」的功能出現。
也就是說,我們透過「憶佛念佛」,把我們的自性含藏無量的常樂我淨之性德,乃至西方極樂世界無盡的莊嚴彰顯出來。
「念」佛,就是我們現前這一念心,就是當下的心,要繫緣在這句佛號或是佛所建構的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要去繫念,用你的心去念。
印光大師說,下手處就是這句佛號要從心裡出來,口裡念出聲音,再用耳根把聲音又聽到心裡去,用你全部的生命,貫注在佛號上,心佛一如,這才叫念佛,形成一種內循環。
不管眾生的心有多染污、散亂,「憶佛念佛」,就是真如熏無明,把佛的境界作為我們的所緣境,就是在「憶佛念佛」的過程中長期熏習、轉依,轉眾生心為佛心、轉煩惱為菩提、轉生死為涅槃、轉愚癡為智慧。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到了念極功純之際,自自然然就「現前見佛」,現生功夫得力念佛三昧純熟,能念所念打成一片,當中就能見佛、見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
我們眾生心,如果能做到「憶佛念佛」的功夫,確實是非常殊勝。因為「憶佛念佛」這跟平常念佛不一樣,平常凡夫念佛的是「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枉然」的情況。
因此,能夠把淨土念佛的要點如實的做到,平常除了念佛之外,也能「憶佛念佛」,就是把你的心牽掛著阿彌陀佛,能如是者,決定往生。
阿彌陀佛,念佛作如是觀!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