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問世間情是何物? [列印本頁]

作者: 為了一口餓    時間: 2023-7-3 00:45:02     標題: 問世間情是何物?

問世間情是何物?

在《愛情觀自在》的演後座談會,有觀眾問及佛教如何看待人們追求愛情這回事?

我們人類是有情眾生,是有心識、有感情、有見聞覺知的生命體,都希望有愛,也希望被愛,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佛教知道有愛情,對愛情不排斥;對眾生追求愛情佛教是包容的,但不鼓勵大家執著去追求,因為有求便有苦,而是鼓勵大家去瞭解愛情究竟為何物。

那愛情究竟是甚麼呢?

「我們是一見鍾情的!」

「不知道為甚麼,只要和你在一起,便有一種舒服的感覺。」

「我一定要把她追到手,我希望能夠擁有她。」

「他不在的時候,我的心就很不自在。」

「我愛你愛得要死!」

問世間情是何物?我們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精準的科學解釋。愛是如何產生的呢?愛的根本動機是甚麼?是生物本能的繁殖嗎?我們只知道,熱戀中的男女,體內會出現奇妙的變化,例如大腦會產生苯基乙胺,讓整個人的情緒變得異常興奮。但這些通過愛情而獲得的快感是無常多變,不能持久而是逐漸歸向平淡。有生物學研究證明,愛情的保鮮期一般只有五年。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不能發明藥物讓愛情永遠保持新鮮。

在網絡上看到一篇文章〈佛教是如何看待愛情婚姻觀的〉,作者慎言,來自普陀山佛教,他說:

「人類兩性之間的愛情,以性愛為基礎,與性欲緊密相連。性愛,包括大多數動物的性愛,都表現出強烈的佔有欲、排他性,是一種本能性需求,猶如渴者求水,心理學家謂之『愛的神經質需求』。從佛法出世間法看,愛情應屬於有染污的貪愛,是欲界貪愛中最基本、最強烈的。佛在《四十二章經》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此色欲,指性的欲望。人類的性愛,主要由對方的色(整體形象)、形貌、威儀(舉止)姿態、言語音聲、皮膚細滑、人相(異性性徵)引起,稱『六欲』,不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的範圍。《舍利弗阿毗曇論》卷十九說,男女喜歡欣賞異性的身體、形、相、服飾、欲、音聲、瓔珞(裝飾品),想與所愛的異性交合取樂,名『七共染』。男女交合、接受對方的澡浴衣服按摩、共言說戲笑、互多或少的污染性。佛典中一般將夫一妻之間的愛歸於貪愛,如《俱舍論》卷四云:『有染謂貪,如愛妻子等。』貪愛,終以我愛為本,一般來說不超出『因為跟他在一起使我感到快樂幸福,所以我愛他』的圈子。愛別人的實質和前提是愛自己。愛對方,無不是想得到對方的回愛,以驅除自己的孤獨寂寞感,發洩自己的愛欲、性欲。」

從某個層面來看,愛情是一種感官上的快感追求。而這種感官的快感,本質上是無常、短暫、不穩定,也不持久。俗語中經常把愛比喻為俘虜,為甚麼要俘虜對方呢?那其實就是一種心理上的控制、征服與佔有。男女之間的愛欲,本來就是一種互相取悅,也是互相征服與佔有。愛情雖然帶給我們很多溫暖,卻也充滿痛苦。相愛之時感情濃烈,如膠似漆、難分難解。一旦失去,人為情所困,或愛過了頭不懂經營,因愛成恨,反目成仇,愛便成了苦。也因為愛情的本質上是無常、短暫、不穩定,也不持久,所以愛情必須用心經營,讓愛的感覺得到昇華,從欲望的層面向精神的層面提昇,關係才能持久。

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如何遠離痛苦而獲得快樂呢?佛教勸人學習放下萬緣,這當中也包括愛情,不要執著於感情,把愛情的聚散當成因緣變化來看,明白緣聚則合,緣散則滅的道理。如何追求愛情的快樂?首先要瞭解快樂是甚麼。在愛情方面,感情若受到過分的發展就容易形成欲望,如偏重於肉體的佔有,到頭來就將會演變成自私而束縛的牢籠。另一方面,感情得到昇華,就是愛;愛的昇華,就是慈悲;慈能予樂,悲能拔苦,慈悲的最究竟,就是大慈大悲,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因此,我們要學習如何昇華自己的感情,從實踐佛法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轉化與提昇自己感情的層次,突破感情的樊籠,成為一個覺悟的人。

來源:佛門網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