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是不知道答案還是不予回答?為何佛陀對這些問題保持緘默?
[列印本頁]
作者:
現在登入
時間:
2023-10-10 01:01:14
標題:
是不知道答案還是不予回答?為何佛陀對這些問題保持緘默?
是不知道答案還是不予回答?為何佛陀對這些問題保持緘默?
佛陀對於有些問題會保持緘默,不予回答。佛典中雖已說明佛陀緘默的原因,但仍無法釋除學者的疑惑。有些學者猜想,一定是佛陀不知道答案,所以不回答;有些人則認為,佛陀雖知道答案,但由於答案與解脫無關,所以佛陀不回答;更有人表示,這些問題是超越心智所能理解的,所以佛陀不回答。不過,從佛教的觀點來看,這三種理解都是錯的。為甚麼呢?
甚麼是無記?
佛陀不予解說的問題,皆可稱為「無記」(avyākata)。就字眼上來說,「無記」一詞是多義的。在行為的道德語境中,「無記」是指中性的業行——非善非惡的行為。但當「無記」是用來描述問題時,它的意思就不是「中性」,而是指這些問題應該捨置不答(avyākata),因為對這些問題,我們無法作任何斷言。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問題之所以被捨置不答,並不是說這些問題是虛假的,所以拒絕回答或不可作答。從佛教的觀點來看,有些問題被稱為「無記」,僅僅是說這些問題應被捨置,不加以討論,至於它們可否作答,我們則不得而知。在說明何以「無記問」是不足解答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佛典中常見的「無記問」有哪些。
十四無記
經中歸納佛陀不予回答的問題,通常有十四項[1],佛教徒稱為「十四無記」:
一、世間是恆常?
二、世間是無常?
三、世間是恆常亦是無常?
四、世間既非恆常又非無常?
五、世間是有邊?
六、世間是無邊?
七、世間是又有邊又無邊?
八、世間是非有邊亦非無邊?
九、命與身是一嗎?
十、命與身是異嗎?
十一、如來死後存在嗎?
十二、如來死後不存在嗎?
十三、如來死後又存在又不存在?
十四、如來死後既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前八個問題所涉及的,是關於我們居住的世界——在時間上世界是恆常的,還是無常的;在空間上它是有邊,還是無邊?第九、十個問題,是有關命與身是一或是異。它所蘊含的,亦包括西方哲學所探討的問題:我們要接受生理和心理是一,還是異?最後的四個問題,則關於如來死後是否存在。
讀者或許會好奇,第二個問題「世間無常」,不就是佛教所主張的「世間無常」嗎?它怎麼會變成無記問?其實,這裏所說的「世間無常」與佛教的「世間無常」,在中文字眼的表達雖然相同,但它們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十四無記中的「世間無常」,是將世間看成是一個主體,並認為這個主體一旦消失,便甚麼都沒有。這是屬於「斷滅論」。然而,佛教所說的「無常」,則是在描述世間的遷流變化,沒有恆常不變的主體。
無記問中的「命異身異」與佛教的「輪迴觀」亦不一樣。十四無記的「命異身異」主張的是,有個永恆不變的靈魂。佛教則認為,身心都是緣起緣滅的。十四無記中的「如來死後是否存在」,是將「如來」視為一個獨立、不變的我。然而,這與佛教中的「涅槃」是不同的。總而言之,這些無記問的起源都是由於「我見」。
捨置無記問的原因
佛陀為何對這些問題保持沉默?原因起碼有三個:第一、如前所說,這些無記問乃源於「我見」,不過佛教不承認「有我」。也就是說,這些問題是奠基在錯誤的知見而發出的,所謂「動念乖真,開口即錯」。就這層面來說,這些問題都是無意義的,故不予回答。
第二、髮童子(摩羅迦子)比丘,鬱低迦向佛陀請益這些無記問時,佛陀說完為甚麼他不回答的原因之後,便保持沉默不語。阿難尊者為免鬱低迦誤以為問倒了佛陀,於是向他解釋,這些問題的答案,都不能導致涅槃。
或許有人會反駁,第二點不就是等於:佛陀知道答案,但由於這些問題與修行無關,故佛陀不回答?其實兩者是有差別的:首先,這些無記問是源自我見,佛陀已證悟無我,故不會產生這些疑惑。再者,佛陀指出這些問題與修行無關,並不表示他知道或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與其說佛陀知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如說佛陀知道這些問題是如何產生。換句話說,佛陀不解答這些問題,是因為這些問題不合理、無意義。
第三、佛陀稱這些無記問題為「見之稠林」,故不應進入。因為不論是執取抑或排斥這些見解,都是與瞋、痴相應,必定會產生無用的論爭。
來源:佛門網
作者:
serendipity
時間:
2023-10-10 13:41:36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3-10-10 19:36 編輯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而言佛說
無記止論
。非彼癡人之所能知。謂
聞慧不具
故。如來應供等正覺。
令彼離恐怖
句故。說言無記不為記說。又
止外道見論
故。而不為說。大慧。外道作如是說。謂命即是身。如是等無記論。大慧。彼諸外道愚癡於因作無記論。非我所說。大慧。我所說者。離攝所攝妄想不生。云何止彼。大慧。若攝所攝計著者。不知自心現量故止彼。大慧。
如來應供等正覺。以四種記論。為眾生說法。大慧。止記論者。我時時說。
為根未熟 不為熟者
。
止外道見論者
。
隨語生解執爲見論
故。皆止而不説。
為何被佛陀列為
無記
而不予回答。楞伽經有說明其原因:
1. 對方聞慧不足, 聽不懂。故不予回答
2. 對方聽聞後 會心生恐怖。故不予回答
3. 對方聽聞後 會起外道見。故不予回答
4. 對方聽聞後 會起執著。故不予回答
基於上面理由,佛陀不會回答對方的發問,
舉例來說,
若有100人各提出1個問題,剛好這100人都被佛陀認定聞慧不足 不予回答, 這時就會有
100個無記
,而不會只有
14個無記
所以,佛陀要不要回答問題, 是依據對方
資質
來做判斷;與
問題的性質
並無關係
很多人喜歡在這
14個問題的內容
做文章,根本是搞錯重點
如果對方都
聞慧具足
,當時佛陀就會為他們講解這14個問題。今天就不會有
14個無記
這個歷史記錄。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