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為何要學道?
A.古人云:『學然後知不足』,從學習中讓自己更精進、更改善。大學亦雲:『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更成長,故學道如逆水行舟,不進怎退,是每一位修道人向善的過程。
B. 從參研道義經訓中增長善種子-『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平時受經訓的薰陶,可在潛意識中深植善種子,一旦逆境現前時,自有聖語聖行的印象作為導航, 行為也不致有太大的偏差。
C. 從學習佛規禮節中重拾戒定慧-在佛堂中不斷地學習佛規禮節,以改變散亂、昏沉、偏邪心,並可讓生活有規律、方向。過去的粗魯、驕矜、頹喪、也隨之消失,同時開展了誠摯、恭敬、積極的心,自我要求的戒律能力不但提升,定力也較足夠,智慧也更寬廣了。
D. 從參學人才班中培養渡人的能力-不論人才培訓班,以及各種天職培訓等的專才訓練班程,只要用心耐心地參辦學習,進而成為佛堂得力助手,甚至成為道場中全方位的人才。
E.從學習參班中增長福慧-不論是財施、法施、無畏三施,只要有人需要,隨時參與幫辦,這便是一種隨喜佈施。佈施就是服務 能歡喜服務大眾的人,必是心胸寬闊、人緣寬廣,不須外的經典文字、學識、修為,便能讓自性流露,智慧展現,福報也增於無形中。
(3)為何要修道?
A. 俗話說:『一日修來一日功,一日不修一日空』,修行是我們點滴的功夫,就像六度波羅蜜中的精進,要不斷地前進,不論有事或無事都要能澄欲淨心,何時何地都能迴光返照,其心淨了,生命才會顯出真象,你才是一個自在的人。
B.為了端莊言談舉止- 到佛堂縱然沒做什麼事,卻能從道親的行為中感染正氣 、正念。因此,保持微笑,說好話,禮貌,主動打招呼,良好的應對進退,便成了修道課程之一。
C.為了改毛病脾氣-真修道人只要透過迴光返照的功夫,但用此心,念念不離自性,自能發現貪嗔癡慢疑等習氣,此時良心作主,毛病脾氣就容易脫落了。
D.為了改變命運-若真修道人必能因觀照反省而常生智慧,其言行會漸漸地合一,不再造業,隨處安身立命,無時不在造福田,因為造福不是求神拜佛而來,而是從內心去改變,進兒命運也跟著順遂了。
E.為了躲劫避難-由於修道必須守戒,故不易犯過,不論天災、人禍,都可因無過而無禍,因行善而積福;縱然不造福行功,也會因常回佛堂而使念頭清靜,少造業的人災難自不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