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最讓人擔憂的就是進一步造成肝纖維化。過去若要得知肝臟是否已纖維化,只能透過侵入性的切片穿刺,擷取部分肝臟組織進行化驗。近年有越來越多非侵入性的方式可判別,其中最方便、透過計算就可得出的是「肝纖維化指數FIB-4(fibrosis index based on the 4 factors)」,只要將病人的年齡、抽血檢查的ALT(GPT)、AST(GOT)、血小板數值,套入公式,就可估算肝纖維化的程度。
至於脂肪肝的改善,美國默克公司(默沙東藥廠)的降脂肪肝藥物efinopegdutide,在第二期臨床實驗中也發現,較FDA已核准的「瘦瘦針」semaglutide 有更優異的效果。實驗共145名受試者,使用efinopegdutide能使脂肪肝下降70%,體重減少8%;而semaglutide則是減少42%,體重減少7%,研究刊於《肝臟學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目前此藥還在做第二期臨床試驗,希望透過切片證實肝臟發炎及纖維化也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