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看見生活中的縫隙 [列印本頁]

作者: 阿良車輪餅    時間: 2023-12-12 00:56:10     標題: 看見生活中的縫隙

看見生活中的縫隙

我開始思考這整起自發式的內心衝突是如何被觸動的,於是也發覺自己根本被小我牽著鼻子走。


看見生活中的縫隙

很快的,我的努力逐漸顯現成果,用佛學的說法則是「走下蒲團」。我開始能使用呼吸將自己帶回當下,像是在機場排隊安檢、等電梯,任何諸如此類的時刻。我發覺這是個出乎預期且相當令人滿意的練習。

生活變得有點像是走進一個熟悉的房間,但裡頭所有家具陳設都改了位置。而且開始靜坐之後,我比較容易原諒真實世界裡的自己。每時每刻都是東山再起的機會,像是球賽重新開球一百萬次。

冥想從根本上改變了我看待無聊的方式,這本來是我花上一輩子死命避免的狀態。

現在,我開始看到生活中的縫隙,像是等紅綠燈,或是等工作團隊架設好器材準備專訪,而我把握這些時刻,專注在自己的呼吸,或光只是沉浸在周遭環境裡。當我開始進行這個遊戲,還真的發覺我的頭腦如此有力的推著我前進與後退,相較之下,過去的自己有如夢遊一般度日。多數時候我是透過一層紛雜思緒織就的薄紗觀看世界,這層薄紗擋在我與現實之間,正如某位佛學作者所說:「渴望成為別人,要不就是去到別處。」這個心態貫穿了我的日常生活。

冥想與試著在日常生活中專注所帶來的實際效果非常驚人。這就像將自己定錨,深入地底平靜無波的含水層。這成了我行走世間保持意志堅強的方法。在週日晚間「世界新聞」開播前的讀秒時刻,我會做幾次深呼吸,環顧棚內,前方是攝影團隊,上頭天花板吊著燈,我讓自己實實在在的進入現實,接下來就是非現實的時刻─面對攝影機,以及對著鏡頭後數百萬看不見的觀眾朗聲說話。

正念的力量

佛學的祕密配方,可用一個可說是群醫束手後的止痛靈藥概括:「正念」。簡單來說,正念是能夠認知到當下心智的活動,包括憤怒、嫉妒、悲傷、腳趾上的刺痛,但又不會被這些情感掌控。佛陀認為,人處理眼前經驗會有三個慣性反應:欲求、拒絕或迴避。餅乾:我所欲。蚊子:我所拒。空服員示範安全逃生須知:我所避。正念是第四種反應,也就是以不批判的態度來審視心智的活動。我固然覺得這個理論有氣度,但完全行不通。

在墊上靜坐,也是學習正念最好的機會,特別是當你感到搔癢或疼痛,這時你不能搔抓或是變換姿勢,只能坐在那裡,不偏不倚的觀看不適之感。接下來只要照著禪坐老師給的指令「觀看」,為感覺貼上溫和的標籤:搔癢、搔癢或陣痛、陣痛。這對我來說簡直有如下地獄般煎熬。比方說,我大腿後側感到匕首插入的刺痛,宛如穿過一扇布滿釘子的冥界之門,然後我會緊咬牙根質疑自己生活中的一切選擇。我始終無法停止批判;這點實在可惡。

正念的核心在於,一旦你能駕馭搔癢之類的感受,最終就能將正念模式放在思緒與情緒上頭。這種不批判的觀看─噢,這是一股腦的自憐⋯⋯啊,那是不停思索工作的我─可以將過多的情緒負擔轉為意識能量。

不過正念的力量還真不小,這點很容易觀察。比方說,練習正念那天的稍晚時分,

我接到「世界新聞」主播臺打來的電話,告訴我那則花了好幾小時做出的新聞會從今晚的節目單抽掉。我慣常的反應是心中自忖,我火了。接著我本能的進入這個想法,然後真的變得很火大,會對著電話那頭霹哩啪啦抱怨一番,儘管理性上明白他們絕對有正當理由抽掉這條新聞。

最後,我感覺糟透了,不只是花這麼多力氣弄一條不會播出的新聞,而且毫無必要的講了一堆蠢話,也讓我感到內疚。正念的重點就是改變你的慣性迴路,去除這類不假思索的連鎖反應。

我開始思考這整起自發式的內心衝突是如何被觸動的,於是也發覺自己根本被小我牽著鼻子走,浪費許多時間,按照某位佛學作者的形容是,「在慣性的衝動中載浮載沉,毫無所覺」。也因此我推著自己前往戰區採訪、染上毒癮、患了恐慌症。這種慣性也讓我儘管不餓還是吃個不停,或是為了公事煩心而對碧安卡粗聲粗氣。正念讓我們放下不假思索的模式,找到生活的另一種方式。

正念是天生的特質,與生俱來的權利。甚至可以說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從人類學角度來看,我們被分類為「智人」(Homo sapiens sapiens),「懂得思考並且知道自己在思考的人」。然而頭腦還有另一種學校(起碼西方學校)沒有告訴我們的能力─以遊戲玩家的說法,就是獎金關卡。

我們不只能思考,還有保持簡單覺知的能力,也就是放下批判與小我。這並不是貶抑思考的價值,而是提醒我們,欠缺覺知的思考很可能成為宰制我們的嚴厲主子。

舉例來說,你可以對飢餓感保持正念,但你的思考負責找出下一頓飯在哪裡,要吃豬還是牛。你可以對膀胱受壓並提醒你該上廁所的訊息保持正念,但你的思考告訴你排尿頻繁代表老化,可能需要做攝護腺檢查。我們經驗到的原始刺激,與因應這些刺激做出的思考,其實是不同的。

佛學中有個相當有用的比喻。把腦袋想像成瀑布,這水流是思考與情緒的湍流,正念是瀑布後頭的空間。當然,這是相當有境界的理論,但是談何容易。文/丹・哈里斯

摘自《快樂,多10%就足夠》



附件: 19.jpg (2023-12-12 00:56:04, 198.5 KB) / 下載次數 15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M3NjQ4MTJ8YmY0ODEyZDR8MTczNzY4MzgyOX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