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怎麼知道有淨土?淨土在哪裡?
[列印本頁]
作者:
阿良車輪餅
時間:
2024-1-20 01:01:44
標題:
怎麼知道有淨土?淨土在哪裡?
怎麼知道有淨土?淨土在哪裡?
淨土思想不僅僅屬於淨土宗,也不局限於三經一論。如前面所言,很多大乘經論裡都提到淨土法門、淨土信仰。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探討淨土思想的依據。
(一)怎麼知道有淨土?
1.自佛陀的聖言量中,知道有淨土的存在
一件事物的有或沒有,不能憑著我們口說有就有,口說沒有就沒有,必須有一個標準來作客觀正確的認定。比如我的手上有一枝筆,周圍的人都看得到,知道它的存在;又如我們聽到隔壁有說話的聲音,雖然看不到人,但也能確定隔壁有人,這種客觀的正確認定現象叫「現量」。
如果進一步想知道這一枝筆的長短、輕重、顏色,就要用尺來量,用秤來秤,用眼睛來辨別色澤,這叫做「比量」。
另外我們要判斷事情的有無真偽,則須靠「聖言量」。因為聖人必有大智,聖人所說的話是不會錯的,我們要相信他。根據聖人所說來判斷事情,就是「聖言量」。
佛陀在《阿彌陀經》中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佛陀是聖者,他所講的話一定是真實語。在他的三十二相當中,有一「廣長舌相」,舌頭寬廣到伸出來可以蓋住鼻子和臉。此殊勝的相貌,即是佛陀因地時,從不說虛妄之語的果報。所以佛陀告訴我們在這大宇宙中有一個極樂淨土,這話是絕對可以信賴的。
2.從往生淨土事蹟中,知道有淨土的存在
清朝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和他的堂弟彭希涑編的《淨土聖賢錄》,共有上中下三冊,記載歷代高僧大德因修持淨土法門,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而往生淨土的事蹟。例如:
淨土宗祖師慧遠大師,在江西廬山結社念佛,曾有三次親見阿彌陀佛現身;唐朝善導大師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每念一句阿彌陀佛,口中就發出一道光明;近代的印光大師,一生念阿彌陀佛名號,最後能預知時至。
古今許多念佛的蓮友當中,往生淨土的例子也很多,如台北蓮友念佛團第一任團長李濟華居士,是在大家念佛聲中往生淨土。也有的人是能預知往生時間,有的能親見阿彌陀佛來接引,有的能聽到空中傳來悠揚優美的樂聲,有的於室內聞到令人身心輕安的香味。修持淨土法門的人,到他念佛功德圓滿時,自然能呈現瑞相,回歸淨土。
3.從科學研究的證明,知道有淨土的存在
十七世紀左右,伽利略開啟天文探索的科學之路,人們才慢慢發現,地球僅是太陽系中的一顆小行星;而由不計其數個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分散在整個宇宙之中,組成銀河系。宇宙規模的龐大、結構的複雜,非常人所能想像,令人歎為觀止。
早在二千六百年前,佛陀對於廣大的時間與空間已經有精深的見解,佛經中處處可見佛陀敘說宇宙世界的組成。
由此可知,佛經的宇宙觀與現代科學家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而現代科學家還未能到達佛經宇宙觀的無盡境界。其實,此世界之外還有其他世界,也不需要現代科學家的研究才能證明。經典裡記載著一段有趣的事:
釋迦牟尼佛在講經時,出廣長舌相,聲音傳達極為深遠,震動無量無數世界。弟子當中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想要測量佛陀的聲音能傳到多遠的地方?於是利用神通,飛到十億佛土以外的佛國,在那麼遙遠的佛國裡,世自在王如來正在說法。此時,有一個聽眾忽然從身上抓到一樣東西,叫起來:
「我的身上怎麼會有一條小毛蟲呢?」
世自在王如來說:「那不是小毛蟲,那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目犍連。」
其實目犍連的身體並不小,在娑婆世界還是神通第一。但是,到世自在王如來的國土,和這裡的聖眾一比,他的身體只如一條小毛蟲。如來還告訴目犍連:
「諸佛的威德不是聲聞弟子所能揣測的,你不可用神通試探。」
從此以後,目犍連非常相信佛陀的音聲,不僅能震動無量世界,且無量世界中也確有無量諸佛。
(二)淨土在哪裡?
確認淨土確實存在之後,或許有人會關心一個問題:淨土究竟在哪裡呢?
1.淨土在淨土的地方
淨土在哪裡?從經典中,我們知道極樂淨土在往西超過十萬億佛土的地方。《藥師經》說:「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所以,琉璃淨土在東方;兜率淨土在欲界第四天。其他如華藏淨土、維摩淨土、阿閦佛國等等淨土,當然都有它們所在的地方。
2.淨土在人間
淨土在哪裡?淨土應該在人間!「佛法在人間,不離世間覺」,就是要建設人間淨土。不過,淨土在人間,同樣的,地獄也在人間。我們到市場買菜,看到雞、鴨,在那裡被拔毛、剖肚、宰割,那不就是刀山、地獄、油鍋嗎?一樣是畜生,有的貓、狗,主人把牠當寵物般愛護備至,被養在很好的地方,對牠而言,那就是天堂、就是淨土!
同樣在人間,有的人享受榮華富貴的福德,過著舒適、平安、幸福的生活,這不就是清淨的人生嗎?有的人生活艱難困苦、落魄潦倒,身心被煩惱憂傷所縛,這不就是地獄的人生嗎?天堂地獄在哪裡?天堂地獄就在人間,淨土當然也可以實現在人間。
3.淨土在心裡
我們不但要建設人間淨土,更可以建設唯心淨土。在世間與人計較比較,不能知足滿足,心中充滿猜疑忿恨、貪瞋痴,那就是地獄。如果能忘卻人我是非,心胸廣大,包容一切,慷慨布施,歡喜讚美,處處用慈心待人,那就是淨土。
如《維摩經》所言:「隨其心淨,則國土淨。」這個世界是善是惡?是好是壞?可以隨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而變動。什麼是心內的淨土?
宋儒程顥、程頤兩兄弟,在中國歷史上是大名鼎鼎的理學家,是一對最友愛的道學家。
哥哥程顥號明道,德性寬宏,有光風霽月的胸懷;弟弟程頤號伊川,氣質剛毅,道貌岸然,有峭壁孤峰的嚴峻。有一天,兄弟兩人同赴朝中盛筵,席間大家飲酒作樂,極盡浪漫奢靡。明道一向隨和,便投身大眾的歡樂中,直到曲終人散,弟弟伊川甚覺不以為然。
事隔數月,伊川實在按捺不住,責問明道,說:「哥哥,那天赴朝中宴會時,您怎麼就被那些歌舞迷惑了呢?您不覺得有違本性嗎?」
明道一聽,訝然道:「你怎麼把這件事記掛在心上這麼久呀?當時酒宴一結束,我都把它忘掉了呢!」
生性嚴肅的伊川,雖未參與歡場作樂,卻在心中久久不能放下。倒是灑脫寬宏的明道,能拿得起放得下,真所謂「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要建立人間淨土,必須先從心理建設開始,唯有拋去心裡的五欲六塵,才能「心淨國土淨」。
《維摩經》中,舍利弗有一次請示佛陀:
「十方國土都那麼清淨,為何佛陀您的娑婆世界如此汙濁骯髒呢?」
佛陀回答他:
「我的世界,你們不了解。」說著,佛陀用足趾一按,大地即時光明燦爛、清淨莊嚴。佛陀道:「這就是我的世界。」
所以,眾生雖然同生在這個世界,但是各人業感不同,心裡的世界自然也不會一樣。
洞山禪師,曾問他的門徒學生:「天氣如果太熱,你們到哪裡去避暑?」
大家回答:「當然到氣候涼爽的地方避暑!」
洞山禪師再問:「寒冷的時候,到哪裡避寒?」
弟子又回答說:「當然也到天氣暖和的地方避寒!」
洞山禪師非常失望,覺得這許多弟子,一個個都沒有出息,沒有禪門的修為。
弟子反問洞山禪師:「師父!照你看,我們應該到哪裡避暑、避寒呢?」
洞山禪師說:「要避暑,當然要到很熱的地方去避暑!避寒,要到很冷的地方去避寒!」
這則公案,說明一個很微妙的道理,就是要我們的心去轉變環境,而不是讓環境來轉變我們的心。不要逃避現實,必須面對現實,才能改造環境。
唐朝詩人李白,去拜訪恆寂禪師。天氣酷熱,卻見恆寂禪師在沉寂的房間內,很安靜的坐在那裡。
李白說:「禪師,這裡好熱!怎不換個清涼的地方?」
恆寂禪師說:「我覺得這裡很涼快啊!」
李白深受感動,於是作了一首詩:
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
非是禪房無熱到,為人心靜身即涼。
「心靜自然涼」,即是參禪心境,「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自涼。」沒有心頭火的地方,不就是淨土嗎?
(星雲大師全集)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