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為什麼現在社會中充滿著情緒勒索?
[列印本頁]
作者:
Dr.喬
時間:
2024-1-30 01:23:39
標題:
為什麼現在社會中充滿著情緒勒索?
本文最後由 Dr.喬 於 2024-1-30 01:39 編輯
大家午安~ 最近重新拿起了書本,但遺忘了我的sogo帳號所以重新開始,
希望可以跟各位分享一些體悟以及感受,
之後應該會不定期地分享一些關於各式各樣的體悟以及看完書的感受,
可能正確,可能錯誤,但與其做一個躲在擂台牆角投降的人,
不如成為一個在擂台中間用力揮拳的人。
期待可以看到各位的回饋:) 謝謝
-----------------
書籍:討愛。勒索
出版社:遠足文化
作者: 趙梅如
你討厭情緒勒索嗎? 你知道為什麼情緒勒索會出現嗎?
他其實是一種對於自我不被愛的掌控慾,對方對你使用就是期望從勒索中獲得你的愛。
-————————————-
為什麼愛像是勒索一樣?
但要找到方法讓你感受到不再被勒索的愛或是讓你的愛不再勒索前,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討愛點?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用討愛的行為來證明自己在對方心中自己很重要,你向對方索取”關注”或是"幫助”,並可以從行為中獲取了被愛的感受,我們就可以稱這個行為為討愛。
而任何一些奇怪的小需求,都可能是一個討愛點,我們可以從跟小孩的互動觀察中就可以發現有一些重複卻難以理解尋求關注的行為,而這種行為卻往往傳遞著一種討愛的訊息,等待我們解讀與回應。很多家長都會說,小孩總在特別忙碌時來吵鬧,甚至還會說被弄傷尋找媽媽的照顧(實際上並沒有),很煩惱但也不知該如何是好,但產生這個行為的背後是因為過去當你在忙碌時,曾經因為他受傷,而放下你眼前的事情,專注在他的身上,而這個方式就形成了小孩的”討愛點”,他意識到了這是一種"索取愛”的方式,他可以透過這種行為去證明自己是被愛著的。
而其實解決辦法也很簡單,當下只需要拿一個貼紙,貼在他手上並更他說一句痛痛飛走,或許就讓小孩知道他是重要的,讓小孩明白父母是在意他的,小孩自然就心滿意足的離開。
而在討愛點中,我們另一個更關注的議題是關於”討愛凝結點”,討愛凝結點代表的是你過去曾經索取愛成功的事件,但是再次索取時卻被拒絕的事件,而這種事件就是讓你認定自己不值的”被愛”的證據,而這種不確定的感覺,會讓你想要不斷地透過讓對方做一些事情讓對方證明是愛你的,就算事件本身很荒謬。
更嚴重的是在一個索求點被拒絕,這個需求會在日後成為你的節點並不斷的滾動變大,最後因為你的索求點很難被接受,自我意識中”不被愛的標籤”越來越多,最後變的與社會脫節、討厭整個社會,最終報復社會這種痛苦就非常可惜了。
但換個方式說,也只有真正的體會過"愛”的人才會有”索愛”。這同時也代表著你對於愛的渴望。但同時我們也需要意識到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很好的給你回饋,很多人並不值的向其討愛,因為或許在對方心中自有自己,。每一位尋找愛的朋友,要關注自己生活中感到"不被愛”的”索愛”方式並從中,去尋找自己究竟在追尋甚麼,並重新思考這真的能代表"愛”嗎?
而我們需要努力發現愛自己的方式 以及 如何讓對方愛自己的方式。討愛的背面,所象徵的就是自己渴望值得被愛,如果自己發現自己討愛的行為,也就可以輕鬆就能把愛找出來。當我們在遇到失魂落魄的時刻,都可以透過想起跟”索愛”一起走過的路。
跳出行為,重新認識自己,與自己和解,才不會求愛的過程中失去自己。
討愛其實很簡單就是爭取”愛”;這行為本身沒有錯誤,但若是將爭取愛的失敗上升至”我值不值的被愛”的認同標準,就很容易因此成為一種負面思維,看待每一個瞬間以及別人對你的回饋,但你不可以看見一個負面的回應就貼一個"不被愛貼紙”在自己身上。會發生這種行為根本的原因在於沒有在心裡,給自己留一個愛的位置,於是我們失去了自己。不許自己脆弱,但其實就是不懂得溫柔的愛自己,而這也造成各式各樣的依戀人格,甚至很有可能對於某種”索愛”方式上癮,最後既讓對方痛苦,也讓自己難過。這種上癮的發生是基於對”索愛”回應的未知性的渴求,如同抽獎的未知性一樣,比如在某次索愛行為成功後,之後再次使用時卻失敗,這時會認知這個行為就是個很棒的”標準”,去檢測自己是否”值不值的愛”,但你全然不管對方當下的環境或是這個行為有多荒謬,這種未知的感覺,這種未來可能是成功或失敗的可能性,這種未知的刺激很變態但又令人”上癮”…..
而最可怕的在於當在討愛的過程中,好像只有對方回應,願意出首首相助,才是愛。所有的婉拒與推託都是地雷,讓自己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並且開始充滿敵意、投射,然後開始無端傷害人,也傷害了自己,只為了抗議、逃避這份別人無從體會的痛苦。
而從另一個層面來說,索愛行為的消失也代表著一些信號,比如【當父母嚴肅的生氣與怒視小孩子索愛的行為,或許短時間小孩就不會再丟東西,但同時也代表著”她不再會繼續試探你的愛”,她已經決定在你心中”他不值的被愛”,這才是小孩不再犯錯的原因。】從這個例子中,了解當索愛行為的消失,也代表著對愛的放棄。
所以當我們了解,愛中的自己究竟做了那些舉動,思慮好自己的情感,找到自己的討愛原因與時間點,觀察自己讓自己不逃避、不焦慮,才可以有安全且親密的親密關係,我們值得被愛,讓我們接納每一個自己,成為彈性自在的人,找到屬於自己的討愛滿足點。
而你會不會害怕索取愛?
正確的向對方索取”愛”,並不是罪惡也不是脆弱,這是一種愛自己,也讓自己知道對方愛著你、在意著你的方法,讓你更享受親密關係中,”討愛”絕不是一種負面或是羞恥的詞,”討愛”反而是一個機會告訴你自己,你是值的被愛的。
作者說:討愛是終其一生的行為,我們會有無數的討愛交流,生命才會感到豐足。討愛得到愛的回應會有討愛滿足點;換句話說若是感官不好,得不到回應,就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連自己都不愛自己就會有討愛凝結點。而這種凝結點會讓人想將這樣的自己隱藏起來,躲避現實,於是會讓人在人前隱藏連自己都察覺不到真正的心思,對於沒有勝算的關係,企圖透過各種行為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於是就有了討愛勒索的發生,困了自己,也難了他人。
人們對於索取愛有著四個很大的誤區
1.人們在自己心中有一套關於愛的詮釋推演以及邏輯推演
-再受到負面回應時,透過自己的邏輯推演後,總認為對方這樣做的本意一定是不愛我,就比如對方在我提出需要幫忙時,對我說"他沒時間幫忙",他一定是因為不愛我所以才會拒絕我。
但真的是這樣嗎?
2.貼在自己身體上【不值的被愛】的標籤
-在邏輯推演後,不被愛開始貶低自我價值,開始貼上自己不被愛的標籤,讓自己陷入脆弱當中
只要一切不照我們所想,他一定是不愛我但真的是這樣嗎?
3.想要假裝自己是討愛對象想要的樣子
-最後演變成各種對於渴望愛的變形,包括(焦慮型依戀、疏離型依戀)讓你從此之後只要談到愛,自我的人格就會消失。
最可怕的想法是”對方這麼愛我,我怎麼可以做出這麼無情的事”,這是最可怕的標籤也是讓你迷失自我的標籤。
但是失去了自我而獲得關注,真的是你期待的關係嗎?
4.認為這樣討愛一定能獲得相應滿足的情感
當自我完全消失時,這種變態的索愛方式開始變本加厲,不管是變成極度焦慮的人又或是變成恐怖情人的存在。你都會認為只有這樣才有擁有愛的感覺。
而這種【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最後就變成討愛勒索】,讓你無法控制自己。
這些想法會不斷的檢視對方是否會如同”自己所料”的愛自己,而這同時也是不斷的再加深自己步被愛的結點,擔心對方發現自己某一部分的自我就會離開自己;而自己心中有另一個情緒,想要逃離,逃避與對方親密關係,也逃避對方情緒接近的可能,逃避自己親近對方的情緒,很害怕並不那麼被愛,畢竟任誰都不願意自己會被愛拋棄,何況可能過去已經發生過一次,就算自己跨出去了一步,鼓足了勇氣,但是內心都是埋藏著焦慮與逃避。所以要不斷地確認。
尤其是那麼想知道自己是否值得被愛嗎?
所以很多時候會不斷的問對方”你是否會出軌”或是”會不會拋棄自己”,但這其實並不是【不信任】而是試探,想確認對方是否會輕易改變看法。當然這並不是個【信任問題】,而是一種迂迴向對方討愛的方式。這種討愛方式尋求的就是一種堅定愛的回應。
如果有興趣可以多注意生活中一些奇怪的小試探,
【男女朋友約會後,
男:「我送你上去?」
你笑笑說:「不用了,很晚了,快回家吧!」
可是不久後的一次吵架,
你說出了真心:「我當初想讓你送我回家,可是你卻走了!」】
明明就是渴望被送回家卻用奇怪的小試探作為標準,去試探對方是否會堅定的愛你?
這自然只會使關係因為猜疑,進而不斷的變糟甚至是不斷產生自我暗示,自己並不被愛。
而我們可以用一個作者推薦的方式去了解自己與對方的關係,我們可以將自己投射在某個標籤腳色底下,進而更加的了解自己到底再尋找什麼。
【可憐的無辜人 對上 (可貴的好人與可惡的壞人)】
我們總是會在各種情境下認定自己是可憐人,到處投射壞人標籤在其他人身上,只要對方不如自己所想,但為何我們不把對方貼上可貴的好人,去好好的愛著對方,也讓對方知道該如何愛你。
通過這種區分方式,可以更了解在你認知雙方在這一段關係中處於什麼狀態,而目的在於停下來好好的想,【這真的可以代表愛嗎?】,將對方或是自己換上有愛的標籤,但若總將自己貼上【可憐的無辜人】自怨自艾,也從不準確地提出討愛,而這關係的愛的本質上就變成了一種試探跟勒索,筆者認為真正愛是可以從對方身上獲得力量,而這種力量絕不是透過勒索獲得的,而是透過正確的討愛去獲得。
所以下一次,你遇到自我懷疑的情況時,試著將對方身上貼上可貴的好人,明確的表達可以用甚麼方式表達對方對你的關心,讓自己知道愛情並不是一場試探大賽,而是雙方都知道如何正確的關心對方,也可以雙方好好的享受在其中。
---
結論:
整本書雖然都在討論愛情的索取但其實都在告訴我們該如何更好的愛自己,現代社會因為科技或是資本的膨脹,讓我們可以更容易看到美好的生活,但我們也忽略了一點那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要面對的議題,讓我們對於自己所處的環境感到非常的焦慮,而這也反射到我們的各種關係上,讓我們對於關係總有著錯誤的索取,讓一段關係就此結束,就令人感到可惜。
而撇除外在原因,在過去我們所遇到的那些挫折與傷痛,都會用不同的方式不斷的折磨你現在的愛,錯誤的方式去評斷對方是否愛你,會讓你成為你最怕的人,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愛很容易模仿父母因為那是你最常見也最常被索取愛的方式,我們要獲得正確的愛一定要透過審視自己討愛的方式,讓自己也讓伴侶自由,不再被過去所影響。
【討愛。勒索】一本書,告訴我們如何更好向對方獲得愛,也正視自己值的被愛,讓你處在一個不再害怕的情緒。
附件:
微信圖片_20240130010733.png
(2024-1-30 01:07:07, 175.48 KB) / 下載次數 8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QwODkwMzJ8Y2I3MWNkZWR8MTczMjU3NTUxNn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