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麻姑 [列印本頁]

作者: 阿良車輪餅    時間: 2024-2-19 00:53:26     標題: 麻姑

麻姑


麻姑,又稱壽仙娘娘、虛寂衝應真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仙,《神仙傳》説她為建昌人,修道牟州東南姑餘山,東漢桓帝時,麻姑應王方平之約,降於蔡經家,能擲米成珠,自謂“已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

據史料記載,麻姑形象為十八、九歲的女性,貌美,頭頂有髮髻,餘發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錦繡,光彩耀目。

東晉時期,《神仙傳•王遠》記載:“麻姑降於蔡經家,自言曾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蓬萊之水也淺於舊時,或許又將變為平地。她的手纖細如鳥爪,蔡經見後曾想:“背大癢時,當以此爪爬背,當佳。

唐朝時期,《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也記載了《神仙傳》裏麻姑的説法,並提到:“按《圖經》,南城縣有麻姑山,頂有古壇,相傳雲麻姑於此得道”。

宋朝時期,《夷堅丙志•卷四》記載:“(四川)青城山相去三十里.有麻姑洞.相傳雲亦姑修真處也”。

清朝時期,《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百三十七•麻姑》中引《登州府志》記載:“按《續文獻通考》:麻姑,後趙石勒時麻秋女,其父猛悍,人畏之。嘗築城晝夜不止,雞鳴乃息。姑賢,有恤民之心。假作雞鳴,羣雞效聲,眾工乃止。父覺欲撻之,女懼而逃入石洞修道。後於城北石橋飛昇。追者不及。名其洞曰:仙姑洞。橋曰:望仙橋。麻姑山在寧國府東,麻姑嘗脩道於此,丹灶尚存。又嘗居建昌山,故亦號麻姑。開元中,立廟壇側,累封虛寂衝應真人。夷堅志曰:劉氏鯉堂前有大槐。忽夢一女官,自稱麻姑。乞此樹脩廟,劉漫許之。既寤,異其事。後數日,風雨大作。失槐所在,即詣麻姑廟,視槐已卧其前,重和中賜。額曰:顯異。又按,此麻姑乃兩人也。”。(麻秋女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趙麻秋的女兒,與《神仙傳》裏描述的東漢時期降於蔡經家的女仙麻秋是兩個人。)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子部•神仙傳•王遠》記載:”王遠,字方平,欲東之括蒼山,過吳蔡經家,教其尸解如蜕蟬也。經去十餘年,忽還。語家言七月七日,王君當來過,到期日,方平乘羽車,駕五龍,各異色。旌旗導從,威儀赫奕如大將也。既至,坐須臾,引見經父兄。因遣人與麻姑相聞,亦莫知麻姑是何神也。言王方平敬報久不行,民間今來在此,想麻姑能暫來否。有頃,信還。但聞其語,不見所使人曰,麻姑再拜不見。忽已五百餘年,尊卑有序,脩敬無階,思念久煩,信承在彼。登山巔而先被記,當按行蓬萊,今欲暫往。如是便還,還即親覲願,不即去。如此兩時,間麻姑來,來時亦先聞人馬聲,既至從官當半於方平也。麻姑至蔡經,亦舉家見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許。頂中作髻,餘發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錦繡,光彩耀目,不可名。字皆世間所無有也,得見方平。方平為起立,坐定,各進行廚金盤、玉杯、無限美膳,多是諸華。而香氣達於內外。擘麟脯行之。

麻姑自言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昔,會時略半也。豈將復為陵陸乎。方平笑曰,聖人皆言海中行復揚塵也。麻姑欲見蔡經母及婦等,時經弟婦新產數十日,麻姑望見之已知。曰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許米來,得米便以擲之,墜地即成丹砂。方平笑曰,姑故年少,吾老矣,不喜復作此狡獪變化也。麻姑手似鳥爪,蔡經心中念言,背癢時,得此爪以爬背乃佳也。方平已知經心中念言,即使人牽經,鞭之曰,麻姑者,神人。汝何忽謂其爪可以爬背耶。見鞭著經背,亦不見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經曰,吾鞭不可妄得也。“

麻姑山,原名丹霞山,位於江西省南城縣西南郊,距縣城建昌鎮約5公里, 唐開元年間,因本山道士鄧紫陽奏立麻姑廟而得名。1992年,南城縣籌集資金,重修了仙都觀仿古建築羣,重刻了大字《麻姑山仙壇記》。

滄海桑田的典故就來自麻姑説的“曾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的話。
麻姑獻壽,傳説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壽辰,麻姑於絳珠河邊以靈芝釀酒祝壽的故事。過去中國民間為女性祝壽多贈麻姑像,取名麻姑獻壽。

(台灣仙道)



附件: 34.jpg (2024-2-19 00:53:11, 71.58 KB) / 下載次數 4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QxNzEyNzV8ZjRlNWU4ZDR8MTcxOTQxMTgzN3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