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這麼晚回家是把家當旅館?諮商心理師:小心「台式關心」讓親子關係惡化 [列印本頁]

作者: 力寶龍    時間: 2024-2-21 00:26:46     標題: 這麼晚回家是把家當旅館?諮商心理師:小心「台式關心」讓親子關係惡化

這麼晚回家是把家當旅館?吃這麼少要當神仙?諮商心理師:小心「台式關心」讓親子關係惡化

「你不是應該要早點起來嗎?」、「這麼晚回家是把家裡當旅館?」、「吃這麼少要當神仙嗎?」、「你不是應該要幫我做點事嗎?」許多人關心晚輩,說的話卻不中聽,用嘲諷、酸、貶低等語氣表達,小心「台式關心」讓關係更難連結,甚至破碎。

關心不會講 與晚輩關係受挫

教育部於十多年前將情感教育納入大學必修課程中,近年社會對「情感」意識抬頭,從察覺到理解並接納,試著在關係間畫出界線,避免情緒被勒索,保有自我。但過去台灣情感教育幾乎為「零」,諮商心理師靳秀麗說,許多長者「不知道該怎麼好好表達」,於是容易在與子女或孫輩的關係中,感受挫折。

許多剛從職場退休的長者,長期以來沒有與家人特別建立關係,退休後期待含飴弄孫,一開口卻讓晚輩覺得每一句都是不耐煩、討厭、否定,把關係拉得更遠。

「你不是應該要早點起來嗎?」這句話的背後可能是希望孩子作息正常,不要日夜顛倒影響健康;「這麼晚回家是把家裡當旅館嗎?」則擔心孩子晚歸遇到危險。話語的背後可能都藏有關心,但關心如果都用酸言酸語包裝,除非兒孫有著強健的心理素質,否則沒有人能接受。

靳秀麗說,長輩大多不懂得經營關係,也讓關係愈經營愈挫折,兒女關係表面緊密,實際疏離。無論準退休族或已退休族群,若期待擺脫憂鬱,擁有幸福感,情感課程必須要好好重新學習,放下傳統的框架包袱,好好表達自己,才有機會找到幸福感。

面對自己的第三人生,近期有愈來愈多的長者嘗試透過諮商找到方向。記者杜建重/攝影


憂鬱傾向長者 僅2成7接觸醫療

超高齡化社會帶動高憂鬱世代,衛福部委託國衛院調查,國內七千六百多名五十歲以上民眾,搭配健保資料庫分析有憂鬱傾向民眾接受醫療照顧的情形,其中有一千兩百多人被判定為有憂鬱症相關症狀,僅兩成七接觸過醫療服務,一成一認為獲得有效治療。高齡者是否願意就醫,也與是否願踏入諮商正相關。

願意接觸醫療服務的憂鬱症患者,有五大傾向,一是女性、已婚或退休或失業;二是具有較高的教育程度;三有參加社交活動;四有定期運動習慣;五對疾病察覺度高者。不願接受醫療服務者,如有酗酒習慣等,多對於情緒的認知等較為低落。

國衛院研究中,提到世界衛生組織發現高收入國家的憂鬱症醫療覆蓋率是五成二,是低收入國家的兩倍,台灣雖然是高收入國家,但憂鬱症的醫療接觸率卻是接近中等收入國家,醫療有效率則遠低於高收入國家。

國衛院分析,高齡者出現憂鬱等情緒障礙不願接受治療有三大因素:

1.恥於就醫或缺乏對於憂鬱症或情緒課題的認識

2.與外界接觸少降低社會參與率,降低治療機率

3.接受高等教育人數有限,也是低治療率的問題


來源: 聯合報橘世代



附件: 0-5.jpg (2024-2-21 00:26:20, 106.42 KB) / 下載次數 12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QxODA1NDh8ZDhhMzNkYTh8MTc1NTkzODk3Nn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