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英雄氣慨的傳教精神 [列印本頁]

作者: 力寶龍    時間: 2024-4-3 01:11:05     標題: 英雄氣慨的傳教精神

英雄氣慨的傳教精神


依納爵 (Ignatius of Loyola) 與方濟沙勿略 (Francis of Xavier) 感情深厚,他倆識於微時,結緣於巴黎大學。那時,依納爵在巴黎大學進修,結識了多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與他們深度交流其「神操」的心得與抱負,方濟是其中一位,往後更成為耶穌會創建的親密伙伴。

方濟沙勿略讀哲學出身,二十四歲獲博士學位,任教巴黎大學,接觸到基督信仰後,在依納爵的薰陶下,激發他的傳教心火,矢志與依納爵共同將此精神發揚光大。

隨著新大陸被哥倫布等航海家所發現,衍生西班牙及葡萄牙擁有的保教權。葡萄牙積極鼓勵耶穌會遣派傳教士,到其殖民的東方國家展開傳教工作,尤其當印度果阿瞬間誕生逾千名漁民教友之際,依納爵明白到派遣傳教士勢在必行。最初,依納爵並非派遣方濟沙勿略到印度的,他派的是另一位會士,但出發在即,該名會士卻患重病未能起行。

那時,耶穌會人手緊拙,依納爵不得不派遣最親密的戰友方濟,他詢問方濟:「作越洋傳教士,你準備好未?」方濟二話不說:「隨時準備好,隨時可起行。」往後七年,方濟在果阿的收穫令人鼓舞,在那裡,使人皈依天主教幾乎毫無難度,至少相較於他的下一個福傳之旅日本而言,他是首名來到日本的傳教士。方濟在日本遇到挫折及挑戰。令一位日本人對天主教發生興趣,以致領洗入教,成為方濟需要突破的短期目標。曾有日本人向他表示,如果連中國人都不認識的道理(天主教信仰),那就不值得相信。為此,方濟下定決心,必須踏足中國土地,將信仰帶入這個國家。

可惜,那時中國處於明朝,實施閉關政策,外國傳教士不得其門而入。方濟千方百計,聯絡葡萄牙商旅,切望抵上他們的船,帶他到廣州。傳教士遠赴他方展開傳教工作,經常寫下傳教札記或以書信詳述狀況。1552 年,方濟臨終的那年,他曾在一封書信中表達這樣的心情,以及具體的路向安排:

「我曾在信裡提過答應與我同行的那位翻譯員,他現在由於怕懼退縮了。我繼續依賴天主的助佑上路。請為我們懇切祈求上主,因為我們冒著被捕的危險。我們卻安慰自己,認為為了愛主的緣故被捕,總比逃避十字架的痛苦而獲得自由更好。

「假如事態發展,本來應允帶我們到廣州的人由於此舉要冒很大的危險,後悔答應了我們,又出於懼怕,沒有帶我們到廣州,在這情況下我會去暹羅,然後在翌年從那裡乘暹羅國王派出的船前往廣州,但願天主樂見我們今年去廣州。」

但最後方濟只能在廣東省南部上川島落腳,卻染上瘧疾,在一名中國人陪伴下,鬱鬱而終,享年四十六歲。兩年後其遺體正式下葬在果阿慈悲耶穌大殿,1622年被封聖,是為外方傳教主保。

單從表面看,方濟沙勿略往中國傳教的計劃十分失敗,反映那時候的傳教士為了傳教使命不惜犯險,甚至讓人探討是否過於莽撞或衝動。但整體而言,方濟由印度輾轉來到中國的外境,前後花了逾十年時間,為當時的歐洲教會奠定東傳的基石,傳教札記及書信相當於東南亞傳教區的有用資料,蘊含寶貴的資料與經驗,為打開中國傳教之路締造入口。

(天主教平信徒)



附件: 31.jpg (2024-4-3 01:11:00, 197.43 KB) / 下載次數 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QzOTA4MTd8NmMzZDY3YjR8MTcxODQ2MDE3M3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