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別亂吃!一次瞭解「慢性腎臟病」5大警訊、8大高風險族群
一次瞭解「慢性腎臟病」5大警訊、8大高風險族群。圖/Ingimage
全台慢性腎臟病人口突破200萬,每8人就有1人有慢性腎臟病,但初期症狀不明顯,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表示,超過96%的腎臟病患者罹病不自知,一發現就是晚期,面臨洗腎風險。建議注意「高」、「貧」、「泡」、「水」、「倦」五症狀,更應該避免不必要和來路不明的藥物。
每3位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可能有腎病變
吳麥斯表示,腎臟永續健康的關鍵在於定期篩檢、及早治療,台灣腎臟病盛行率推估已逾12%,多數人是在前期階段,卻仍有高達96%未察覺。而腎臟病往往伴隨糖尿病、心衰竭等,每3位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可能發生腎病變,若是中度腎臟病合併心衰竭,死亡風險更是常人的翻倍。
防止應注意生活中的危險因子
他表示,目前最大的新興危險因子其實是不實的藥品廣告,同時應注意生活中的危險因子。「錯假訊息傳播速度太快,民眾很容易過度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吳麥斯表示,許多腎病患者因服用來路不明藥物造成腎病變,網路時代訊息傳播快速,民眾不應輕信效果跨大且來路不明的藥品。
振興醫院腎臟科主任醫師蔡信宏表示,部分民眾不當使用中藥、減肥藥,可能影響腎功能病問題,如今止痛藥頻繁使用也威脅國人腎臟健康,由於部分止痛藥會讓腎臟血流下降,若是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等腎臟功能不好的民眾,會讓腎臟血流更加異常,導致腎性貧血,也更難代謝廢物出體外。
●藥物識別3大建議:
1.僅有研究資料,未有證實資料的產品別亂吃
2.別輕易相信僅是個人經驗的推薦
3.購買保健食品、藥物服用前先諮詢醫師
●腎臟醫學會提供用藥5不原則:
1.不聽信別人推薦的藥
2.不信有神奇療效的藥
3.不推薦藥品給別人
4.不買地攤、夜市、遊覽車所販售的藥
5.不吃別人贈送的藥
腎病5大警訊,務必趕緊就醫檢查腎功能
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提醒,腎臟是沉默的器官,即使有問題也不會痛、不會癢,民眾若出現「高、貧、泡、水、倦」5大症狀,務必趕緊就醫檢查腎功能:若自知腎功能不好,則在飲食上多加注意,少油、少鹽、少甜,低普林飲食。
蔡信宏則表示,腎臟除非感染、發炎,或是結石、腫瘤等狀況,否則不會有疼痛感,而腎臟病患者更多是腎臟萎縮,難以從疼痛感來察覺病況,一旦有蛋白尿、血尿、小便量減少、全身水腫都要特別注意,趕緊到醫院檢查腎臟功能,檢測檢測肌酸酐指數是否正常。
●腎病五大警訊:
1.高:沒有高血壓病史民眾,血壓突然升高,可能就是腎臟功能不好
2.貧:過去沒有貧血卻突發貧血者,可能是腎功能不好導致的紅血球生成素無法妥善作用。
3.泡:俗稱「泡泡尿」,一般人的尿液為清澈、淡黃色,若尿液濁濁、有水泡,或是有血尿情形。
4.水:一般人水腫只在特定時段,可能早上,或是工作站一整天晚上腳水腫,但若早中晚都在水腫,可能腎臟功能差,甚至已經影響到排尿。
5.倦:沒有做什麼事情,卻感到很倦怠。
●8大腎病高風險族群:
1.肥胖者
2.糖尿病
3.65歲以上
4.高血壓
5.亂吃藥
6.痛風
7.腎臟病家族病史
8.抽菸
保護腎臟,飲食也要特別注意。蔡信宏指出,吃太鹹容易讓血壓上升,造成腎臟負擔,避免重鹹、高鈉飲食;腎功能不好的民眾可施行「低蛋白飲食」,減少動物性、植物性蛋白質攝取,每公斤體重0.8克蛋白質,60公斤成人一天控制在48公克為佳,豆腐、豆漿等黃豆類產品較好;同時調味上減少鉀、磷的成分,降低腎臟負擔。
「確診腎病不等於終生洗腎。」吳麥斯指出,輕度患者只要及早發現、及早存腎本,都有機會延緩腎功能惡化,即便罹患慢性腎臟病也不要擔心,就算是中重度病程,透過正確且積極用藥,也能避免後續進入透析階段或死亡風險。
來源:udn/元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