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那些年,神父派牛奶麵包 [列印本頁]

作者: 力寶龍    時間: 2024-4-16 01:29:18     標題: 那些年,神父派牛奶麵包

那些年,神父派牛奶麵包


        公開彌撒暫停,只有外送聖體的簡單禮儀,我和太太在年初三時第一次參與。禮儀相當精簡,因此半小時就完成。離開時,太太說:「這做法不錯,現在堂區老說地小人多,如果半小時一台彌撒,主日可以開多幾台,而且時間短一點,節奏更明快,我覺得不錯。」

        我可以想像到,在堂區會議裡提出這樣的說法,必然有人說:「嫌彌撒長,就不要來﹗」

        某次教會內的會議後聊天,有人提出「用zoom辦告解」,還列舉多個好處:時間安排更容易,保持距離更易投入,免卻門外人龍的壓力等等。大家都說這在神學上、訓導上,不知道是否可行,但都感到有其好處。

        我們可以想像到,也會有人說:「行聖事,就不要講方不方便﹗你有沒有誠意?」

        多年前在澳門某聖堂裡,看到他們把大堂一角,設計成吧台,原來該堂區的教友以勞工為主,這設計是希望工友在放工後會來聖堂坐一會兒,所以設計成合符他們習慣的休閒場所。

        我們同樣會想像到,有人會反對:「聖堂這麼嚴肅,變成酒吧,成何體統?」

        在商場上有一組詞語,名叫「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意思是有些商品,賣方有絕對優勢,例如某些名牌奢侈品、香港的樓房、某一新推出的遊戲機。由於供不應求,所以賣方能夠提高購買的條件,而買方也只有接受,同樣地,當巿場上相同的商品已經很多,競爭很大,買家有更多的選擇,賣東西的人,就要想方設法,吸引別人來看自己的商品,以求賣出。

        最早期來港傳教的傳教士,當然沒有讀過巿場學,也不是做買賣的商賈,但他們傳教心熱,願意用上任何方法,吸引別人來認識信仰。他們先改變自身,就是學廣東話,繼而用一般巿民的角度,來吸引他們,來到聖堂,這就是派食物了。

        用食物吸引人聽福音,我們可以想像到,來的人,有多少真心參與彌撒呢?有多少人是誠心正意呢?他們能夠有多嚴肅呢?

        難道傳教士就是為了「跑數」而做這樣的事嗎?不是。傳教士明白,日用糧只是工具,但這工具,讓人能夠走近基督,而傳教士對耶穌有信心,知道人只要可以走近真理,他們必然會為真理所吸引。

        從巿場學來說,堂區這近百年的發展,就是由「買家市場」的傳教意識起家,卻在穩固後,漸漸把自己定位為「賣家巿場」。主日學是家長來求聖事,慕道團是參與者求領洗,日常是教友來求各種服務。

也許有一段日子,確實如此,但疫情掩至,世情變更,有理由相信,「賣家市場」的美好感覺,已經趨向幻滅,大家如何重捨當年傳教士誓要把福音傳開的意志與策略呢?值得好好思考。

(天主教平信徒)



附件: 32.jpg (2024-4-16 01:29:13, 39.41 KB) / 下載次數 2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Q0NTc3Njd8NjJjYWJhNmJ8MTcyNzU2ODI5Nn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