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道教文化是民族優秀文化的積澱 [列印本頁]

作者: 慕冰至    時間: 2024-6-3 00:51:44     標題: 道教文化是民族優秀文化的積澱

道教文化是民族優秀文化的積澱

道教信仰、教理教義、人生觀、人生價值、社會道德、人倫道德,無一不是中華民族自古流衍積澱下來的,經與道教信仰要求擇善而從之的民族優秀傳統思想。道教就是把這些民族優秀傳統精神加上信仰觀念,作為宗教道德、修持準則,貫徹於修道行為的全過程,本著這一信念行持不懈,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不動搖自己的善行、正行,這是道教徒在定力上的修養。


道與德

道教信仰的「道」和「德」是《道德經》中闡述的道德,是道教的根本信仰,道教的教理教義以《道德經》為準則進行修持。因為道無形體,維德能彰顯,故道為之體,德為之用。所謂「德」即是得,德積而道備。道教修道而得道的過程,即積德而達到與道合真的過程,也就是由凡人成仙人的過程。

道教基於這種信仰,所以自古的高道,無不重視道德修養。以至葛洪曾明確提出「德之不立,雖服金丹大藥,亦不得長生」。而歷代祖師也無一不是有功於國,有德於民的大德累累者。道教徒以道德修養來完善自我,進行體道合一的修持以達到得道成真的目的,就須首先明白,人事道德是什麼,也就是說所謂「道德」是什麼。

「道」一般是指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引申為人們必須遵循的社會行為準則,規矩或規範。

德」即得,人們認識「道」,遵循「道」,內得於己,外施於人,便稱為「德」。

人們在思想信仰認準並樹立自覺走這條道,遵循這種方向和規則是善,是正義;而違背這種方向和規則是惡,是非正義,這種內得於自己,影響別人的情操、品質和境界就是德。《莊子德充符》中說:


"德充於內,物應於外,內外玄合,信若符命」。

即內心世界道德充足,外物與自然與之相應的道理。

(心靈意智慧)




附件: 95-2.jpg (2024-6-3 00:51:34, 25.55 KB) / 下載次數 17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Q2Njk0MzR8ZTI5MTU4ZjV8MTc1MzQ1MDI2NXwwfDA%3D

附件: 95-1.jpg (2024-6-3 00:51:30, 48.65 KB) / 下載次數 21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Q2Njk0MzN8NmUyNjY0N2J8MTc1MzQ1MDI2NX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