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異端衝擊 衝擊異端
[列印本頁]
作者:
蔡仲子
時間:
2024-7-6 03:02:21
標題:
異端衝擊 衝擊異端
異端衝擊 衝擊異端
2024-7-6 03:02:16 上傳
下載附件
(40.13 KB)
中世紀被稱為黑暗時代,踏入十二、十三世紀,教會腐敗情況加深。就如鐘擺由一邊移向另一邊,兩極化現象紛呈,包括不少對教會存在異議的分子或小團體,它們以比較「偏激」的姿態,表達屬於自己的宗旨或信念。
從教會的角度看,這些團體被視為異端,威脅羅馬教會的體系,甚至是促成宗教裁判所的誘因。
從這些團體的角度看,他們抗議教會過於富有,部分神職生活奢侈糜爛。他們以「信徒傳揚福音」及「活出宗徒般的簡樸生活」為口號。那時候,這些派別很有「市場」,吸引不少擁護者爭相跟隨。
例如發源自巴爾幹半島的卡特里派 (Cathars),禁慾與苦行是他們的特色,戒葷食、禁婚姻、不參戰、不立誓,以及不朝拜聖壇、聖人、聖像和聖髑。他們信奉古摩尼教信條,主張「善惡二元論」。五世紀的教父奧思定 (St Augustine) 早年皈依天主教前,曾醉心摩尼教。卡特里派隨後集中在法國南部阿爾比發展,故他們又稱為阿爾比派 (Albigensians)。
另有韋爾多派 (Waldensians)。韋爾多 (Peter Waldo) 是法國里昂的富商,讀了聖經山中聖訓深受感動,決心成立「里昂的窮人團體」,慷慨將財富贈予窮人,並竭力鼓勵信徒傳教。他們也不朝拜祭壇、不建教堂、不尊崇十字架、不相信煉獄及反對死刑。
卡特里派與韋爾多派等派別,那時被天主教會判為異端,後者更是常受迫害的一個運動,被指控放棄傳統教會各種儀式、有形設備及用方言講道等。
面對宗教裁判所的迫害,韋爾多派選擇逃難,不與國教正面衝突,轉至意大利北部倫巴底及法國東南部普羅旺斯發展。
事實上,這些「異端」的存在,間接衝擊當時教會人士鬆散糜爛的生活,他們的主張、效法初期教會簡樸的生活及教義,備受當時社會人士尊敬及歡迎。
這正給我們窺見,中世紀時候教會與社會之間的狀況或生態,宗教裁判所的出現與運作,純粹是教會用以捍衛信仰的工具,還是引進另一段黑暗時期的開始?
(天主教平信徒)
附件:
32.jpg
(2024-7-6 03:02:16, 40.13 KB) / 下載次數 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Q4NDAyNzZ8MTIzMGVmYjB8MTc0NDA2MjE0Mn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