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乃至十念」之行是落實「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之信和願
[列印本頁]
作者:
蔡仲子
時間:
2024-7-11 07:12:50
標題:
「乃至十念」之行是落實「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之信和願
「乃至十念」之行是落實「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之信和願
依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來解釋「信、願、行」
曾經談到我等凡夫自心生起的「信、願」是靠不住,因為「觀心無常」故,但淨土法門強調「信、願、行」,公認為往生淨土的「三資糧」,如蕅益大師云:「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更有人認為「三資糧」是往生淨土的「條件」,詳見2018年12月16日佛門網的拙作。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淨土法門所強調的「信、願、行」,是出自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故此他們對淨土行者信甚麼、願甚麼、行甚麼,説法不一。第十八願言: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依第十八願來説,信是「至心信樂」、願是「欲生我國」;行是「乃至十念」。「信」是真心相信第十八願,真心信任阿彌陀佛在第十八願所作的成佛承諾 –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至心」是真心,但行者是否真心相信和願意,則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要撫心自問矣。
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被稱為「念佛往生願」,表徵著淨土法門的兩大特色,即是以往生為「目的」,「方法」是念佛。其實,佛教的任何一個法門都在講兩件事 – 目的和方法,可見第十八願是淨土法門的核心、根本,也是淨土宗的法脈、根源。
若人離開第十八願論淨土法門,必然摸不著頭腦,疑障重重。相反地,若人環繞着第十八願解淨土法門的疑難,自然心開意解。龍樹菩薩在《易行品》也是依第十八願,判立淨土法門為「易行道」。平心而論,離開第十八願「乃至十念」的念佛,還有易行得阿惟越致嗎?
「以信方便」,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易得往生
從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釋「信、願、行」,我們得知:從我等眾生來説,所謂「信、願」只是前方便。若人無信向淨土,説下去勸他往生,也沒無意思,所以蕅益大師云:「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我們未信之前,信固然是重要,因為信是踏入淨土門的第一步。
但是,「信」不是我們得生淨土的主因、正因,也不是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的方法,所以,龍樹菩薩說淨土法門「以信方便」。如果我們真心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沒理由不會專稱彌陀佛名之行。這樣理解「信、願、行」不是較簡單,而且很直接、不含糊嗎?
「乃至十念」是我等凡夫「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之後要做的行業,而往生則是阿彌陀佛承諾要做的事情。從我等眾生來説,「乃至十念」是「稱念佛名」,從阿彌陀佛來説,則是「名號攝化」。「名號」是阿彌陀佛和念佛往生人的橋樑,也是救度和攝取眾生的方法。
眾生只要「稱念佛名」,阿彌陀佛即能透過其名號--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輸送佛功德給念佛眾生,如善導大師云:
然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乃至十念」之「行」是落實「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之「信,願」
善導大師以「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來解釋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乃至十念」,龍樹菩薩也以「念我」、「稱名」來解釋「乃至十念」,刻意省略「至心信樂、欲生我國」的「信、願」。祖師菩薩以「稱名」這個正行來涵蓋第十八願的「至心信樂」與「乃至十念」!
善導大師説此乃「就行立信」,只要「一心專」念佛,就是念佛往生的「五正行」 – 讀誦、觀察、禮拜、稱名和讚嘆供養,其中「稱名正行」是往生「正定之業」,是往生正因,何以故?善導大師云:「順彼佛願故」。順彼佛那一個願?順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是也。
這也名為「以行釋信」,即以行來解釋信,因為第十八願所講「至心信樂」的內涵,是信「乃至十念,必生極樂」。「乃至十念」之「行」是落實「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之「信,願」,所以,就念佛往生人來說,「一心專稱名」以外,不用另覓信願,另積資糧了。
初聞淨土法門而信受者得忍 – 「悟忍」、「喜忍」、「信忍」
為甚麼第十八願說「信樂」--歡喜、踴躍,快樂?喜出望外故!我等生死凡夫本來往生無望,只能無奈地長時輪迴六道,如今從大悲釋尊囗中得知:阿彌陀佛成就了第十八願,真的成了佛,給了我們最強的信心和無比的歡喜,最大的利益和最佳的保證--往生淨土!
本來我們要靠自力修戒定慧才可出離六道,修諸功德才可成佛,或靠自力積三資糧才可往生,如今從釋尊得知靠阿彌陀佛願力救度,我們念佛也可往生,脫離六道,乃至速成佛道。這個思想迴轉是大徹大悟大翻身,真是不得了,善導大師稱為「悟忍」。
作為佛弟子,有甚麼大事比離開「眾苦充滿,甚可怖畏」的娑婆世界更值得開心呢?我們學佛不是為了解脫、離苦得樂嗎?有甚麼大事比得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極樂世界更值得開心呢?所以,「悟忍」,又名「喜忍」;信心歡喜,自然一信永信,又名「信忍」。
其實,淨土法門所說的「三資糧」、「易行道」、「三根普被」、「即便往生」、「必得往生」、「平生業成」、「現生不退」、「即得往生、住不退轉」等特色,都是依阿彌陀佛第十八願,靠彌陀名號,乘彌陀願力,仗彌陀功德而言。没有第十八願,就沒有淨土法門了。
來源:佛門網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