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道教生命觀的思想淵源 [列印本頁]

作者: 大頭寶珠    時間: 2024-7-27 00:53:14     標題: 道教生命觀的思想淵源

道教生命觀的思想淵源


所有的宗教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就是都關注人的生命和生死問題,關注人從哪兒來、最終歸到哪兒去、人的生命和生死的真義是什麼等等,道教也不例外。但絕大多數宗教基本上都是從精神信仰層面而關注,其認識和理論不一定非要經過教徒的實踐印證。而道教對這個問題有著非常獨特的認識,這種認識源於中國遠古以來對這一問題專門從事踐行實證活動的一個人群,這個人群就是道家、包括莊子、老子以前從事修道活動的人群、以及之後的道教。

春秋時期,老子根據自己的實踐證悟認識,建立了一套關於人與天地萬物的本然關係、和人類應該如何尊重、順從、因循這個本然關係等方面的系統理論,這就是老子的《道德經》,或叫《老子》。

戰國初期,莊子又根據自己的實證認識,系統、全面而精闢地闡述了老子的理論,這就是莊子的《南華經》,或叫《莊子》。道教全部繼承了道家先賢們的修身理論和實踐之法,形成了一種對待生命問題的明達認識,和對待生死問題的超然態度,這就是道教的生命觀。這種踐行實證方法,後人叫做“性命雙修”,也叫“丹道”。因此說,道教的生命觀源於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核心學說是自然思想,就是如何正確對待天人關係的思想,即:天人之間有什麼內在關係,人類如何順應這個關係。道教在這種理論指導下進行實踐活動,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套對人生、對生命、對生死的一些獨特認識。

關於道家的自然思想,我簡單地解釋一下自己的理解,其最核心的內容是兩個方面:

第一,道家最關注的,是人與天地萬物的“本然之性”及其高度統一、高度和諧、相互依存的本然關係。

人與天地萬物都有自己的“本然之性”,也就是“本來面目”,實際上這就是老子思想中的“自然”。自然的意思是:“自”是自己,“然”是然也,人和天地萬物都有自己本來的“然”,也就是“本來的那樣”,這就叫“本然之性”。老子把這個“本然”叫做“道”,或確切說是老子描述的存在於“萬物”中的“道”,道存在於人和天地萬物之中,就是人和天地萬物的“本然”或靈性。

學術界認識的“道”是“自然規律”,這是從學術思維的角度而言的,但從修道踐行的角度不是這樣認識的。人修道修的肯定不是規律,是修自己的“本然”,修自己的“本來面目”,莊子把這個修道過程叫“繕性”,就是修繕自己的本然之性。人通過修道,可以逐步開啟道的境界,最後一旦得道,就是了不得的事。得道的人實際上就是靈性可以完全超脫於形體之外而獨立了,也就是從“存在於物中的道”又返回原本“虛空中的道”,這就是“返樸歸真”的“道”。人與天地萬物都有這個道,這個道就是高度統一、高度和諧、相互依存的“本然之性”。這就是道家的自然思想中所說的天人之間的本然關係。

第二,人類的一切行為活動,都必須在尊重、服從、因循這個本然之性和本然關係的前提之下進行。實際上這就是“無為”的真義,意思是不要超出和違背這個“本然關係”而妄為。

談到這裡我們大概清楚了,道家自然思想的核心內容包括:一是人與天地萬物的“本然之性”及其本然關係,二是尊重、服從、因循這個本然之性和本然關係。

關於道家的自然思想,老子在《道德經》中主要是立論但很少闡述,系統、詳細而精闢地闡述多在《莊子》裡面。比如莊子認為人與天地萬物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即所謂“萬物一體”之說。既然把天地萬物比喻像人一樣的整體,那麼,如果當你用耳朵聽的時候,就認為眼睛不重要了而隨便傷害;當你用眼睛看的時候,就認為耳朵沒有用了而隨便傷害;當你用嘴巴吃飯的時候,就認為腿腳是多餘的而可以隨便傷害……這些都是最愚蠢的,因為在同一個整體中,你隨便認為哪個地方沒有用,都是智慧的局限或障礙,你隨便傷害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在傷害自己。道家的生命觀就是這樣把生命放在天地萬物這個大的整體範圍之中考慮的。

(道音文化)




附件: 95.jpg (2024-7-27 00:53:09, 52.06 KB) / 下載次數 15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UwMDc3OTh8ZGE4NWY4MGV8MTczMDYzOTAxM3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